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器之为道——《左传》、《国语》筮例的筮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观念史上,有一个从神学观念向哲学观念的过渡时期。《左传》、《国语》正是在这个阶段成书,即它们所代表的观念是过渡性的。这反映在《左传》、《国语》筮例的筮具变化上即由龟甲到蓍草的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道的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龟卜向蓍筮的转变,器具由龟甲变成蓍草,道的主要显现方式也由象数向义理过渡。 相似文献
2.
以象解筮的探索——论尚秉和先生对《左传》《国语》筮例的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用以阐解《左传》《国语》的筮例,颇具特色。本文考察了尚先生以象解筮的具体内容,辨析了“尚氏说”的自洽性,并就“尚氏说”中“观象”与“用象”、“易理”与“义理”等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的十三则筮例是传世文献中最早且成系统的早期易学史资料,自古以来即受到周易研究者的重视。近几十年出土的竹书文献中包含数量可观的筮占记录和数字卦卦画,可以填补《左传》筮例与今本《周易》经传流行之间一段漫长的缺失环节。本文对近三四十年出土的竹书筮占材料详加梳理,胪列了其中对《左传》筮例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材料,并评介了它们当前的整理、考释、研究状况。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初步研究,认为新出土的竹书数字卦筮占资料对《左传》筮例研究可以有三方面启发意义:推求今本《周易》文辞的写定过程、搜集古卦象和总结观象玩辞的方法、探索运算成卦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者对《左传》筮例的"某卦之某卦"用法提出一个新的解释,与传统说法以"之"当作动词,理解为"往","某卦之某卦"指筮法得出来的变卦不同,提出了"之"是一般所属虚词,意思相当于白话文的"的","某卦之某卦"只是指定第一个卦的某一爻。在2013年,《周易研究》发表了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高原女士的文章,对新的筮法说法提出激烈抗议。本文针对高文所提出意见作回答,指出所提意见都围绕古人怎样理解与解释《周易》筮法所遇到的结果,而并不说明筮法本身怎样产出结果。本文又根据新出清华竹简《筮法》提出古代筮法不仅只有一种做法而已。中国先秦时代应该有几种不同的筮法,这些筮法之间不一定完全一致,甚至有的可能彼此矛盾。 相似文献
5.
《左传》、《国语》所载之易例,向为历代易家所重视。其间在“卜史”名义之下,掌易者实际身份之差异及《易》之实际应用方式之差异之于考察春秋时代或谓《左传》、《国语》时代《周易》文本之传播、接受及其形成情况皆负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6.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世俗化"来刻画《国语》中占筮活动的变化。"世俗化"的第一层涵义是"祛魅",即王官下降之后,占筮由秘而不宣的王室下移到士大夫的公开讨论。另一层涵义是占筮的"德义化",表现在春秋时期的史官、士大夫对占筮术语如"贞"等进行了偏向人伦修德的诠释。他们关注以解占指导、警戒行动,并不执着单一占筮技巧或原则。多样占筮相杂参验,提高了解占自主性,也反应通观整体、重视施政实效的观念。他们甚至提出"无卜""蔑卜筮""卜于天",对占筮的质疑越发激烈,越过占筮直接体认天意。总体而言,是将占筮等门类的决策术转化成政治哲学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9.
2002年在洛阳唐城花园发掘一批西周墓葬,其中一座编号C3M434墓葬中出土的仿铜陶簋内壁腹部刻筮数、刻划符号和图画,本文对其中的筮数与图画进行考释,结果表明筮数与图画存在对应关系,图画所表现的就是筮数之"象".这是早期<周易>"数"、"象"关系的重要发现.今本<周易·系辞下>"制器尚象"章由此可以得到确认,可证其并非后人伪造. 相似文献
10.
《左传》《国语》《孔子家语》等占筮案例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易学文献,《焦氏易林》是西汉末年的象数易学作品。《焦氏易林》卦象与繇辞生成的文脉渊薮可追溯至先秦易学,是对先秦易学的赓续与新变。《焦氏易林》一爻变相关繇辞的吉凶指向与《左传》对应筮例呈现出一致性,筮法、解占方式、用象、象义具有承继关联。三爻变卦、五爻变卦、六爻不变卦的爻辞生成和《左传》《国语》《孔子家语》相应筮例等亦存在客观的贯通性,涉猎的史实、卦的宗旨指向具有一致性。汉代《易林》象数易学的兴起是有文脉承传的,是对先秦易学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1.
灵棋课法的由来及其符号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灵棋占法当作"易占"的一个支派加以研究.作者以<道藏>本及<四库全书>本中的<灵棋经>为基本文献,考察"灵棋课法"的由来与归属.作者认为,从道书记载情形看,灵棋课法早先应该属于道教使用的一种卜筮技艺.在分析了灵棋课法与易学的关系之后,作者从神明崇拜的角度进一步考察灵棋课法的道教色彩,阐述了该法所蕴含的思想旨趣,发掘其象征底蕴. 相似文献
12.
<易纬>的<乾凿度>和<通卦验>分别记载了两种八卦卦气思想,虽然都是关于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学说,但二者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流派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即对这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兼谈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彝族文化与伏羲虎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而对比彝族八卦与伏羲八卦的同异。 相似文献
14.
15.
孔子与《易传》相关问题覆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赞<易>,作<十翼>,自<史><汉>以来,学者习承其说.下逮北宋,始有疑其说之不足恃者;嗣后绍述,代不乏人.民初疑古学风盛兴,疑者益众;然笃信旧说者亦未灭迹.近年大陆地下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其盛迈逾前代,尤如马王堆帛本<易>经、传之面世,于传世文献外增加不少可供参考之资料,引起海内外<易>学研究者的热烈讨论.然而对于孔门传<易>此一近千年以来争讼不休的论题,事实上并未因出土文献而得以论定.近年海峡两岸学者论及此题,即有据新出土文物以坚旧说者;亦有因之而作其他推论以修正新说者.本文即就此一问题,综合传世文献与新出资料重作检讨,提出个人浅见,虽不足以尽释群疑,然于若干相关问题,庶或可得相当的厘清. 相似文献
16.
郭璞不仅精通易学,而且深谙道家道教学说及其方术。在长期的易占实践中,他往往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获得极大成功。本文从阐析郭璞易占的具体筮例入手,深入探考了道教与易占之间的特殊关系,庶几有助于人们对魏晋时期易象数学的发展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开创者.他的成就得到理学家们的肯定,如程颢、程颐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于<伊洛渊源录>中,将其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近思录>也选录许多张载言论,以为门生弟子进学之助.而后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也可看出他的影响宋理宗封他为郿伯,从祀孔庙.元代赵复立周敦颐祠,以张载与程、朱配食.<宋史道学传>为他立传,颂扬他的德业.他的著作在明、清二代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目,并于清初编入御纂<性理大全>和<性理精义>中,可见张载在理学发展上的贡献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强调为易旨在洗心 ,反对为易而易 ,认为习易贵在自得 ,故应易备于我、求易于己 ,主张治易当实以足下 ,发明易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