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地域的风俗习惯与该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曾是泱泱大国,齐国人也颇有大国风范,然而,秦汉时期的却有人认为生活在今天山东大地上的齐人为人行事惯于权变诡诈,这是对齐人的污蔑之词,还是齐人的行为和风俗确有其事。本文试图从齐国发达的兵学传统和田氏代表人物的风格两方面入手来解说秦汉时期出现的“齐人多变诈”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中国花鸟画历史中,师承制作为古代花鸟画重要的教学模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成为古代花鸟画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当代花鸟画的教学模式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方仙道和黄老道在燕齐地区流行;而在西北地区,有王母道流行。西王母信仰早在殷周时期便存在,逐渐成熟。以西王母信仰为核心的王母道在战国时期产生,盛行于两汉之际,并在官方和民间流传甚广,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法国哲学家丹纳说过,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与时代精神,它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每个民族,都在各自的“精神气候”中生活,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巫术信仰、衣食住行、生产消费、商业贸易、人生仪礼、婚姻制度、民间游艺、岁时节令等方面的风俗事象。 各民族的风俗大体上可分为心理的、行为的和语言的三大类。心理的风俗主要表现在信仰上,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禁忌等。行为的风俗主要表现在祭礼仪式、婚丧嫁娶、祈禳驱崇以及岁时节日、游艺纪念等活动上,它是心理风俗的外化。语言的风俗表现思想的传承性艺术,包括神话、传说、诗歌、谜语、谚语、说唱、戏剧、行话及游戏语等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异彩独放的地域文化,齐文化之所以具有重实效、崇功利、尚法治、重变革、扬兵学、倡开放等特点,与创造这一文化的齐人性格有莫大关系。齐人性格是先秦人群中最活跃、最具多样化的性格之一,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拟就在齐人性格特点、形成原因及演变方面作一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经学发展过程中,齐经学的地位至关重要,这主要表现为齐人对儒经的传授、齐经学成为汉代经学的主流等方面。而齐《易》学是齐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齐《易》学的渊源、齐《易》学的传承以及齐《易》学的主要特点与影响等方面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儒家与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之简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德心理上,儒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间在道德心理的内涵,道德的心理动力作用机制,道德心理对人格的影响等方面均表现了很大差异。但是,它们也在道德自律、道德心理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等方面有相同之处。这些异同为当代道德心理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传播能力的提高,微电影悄悄崛起。手机、相机等能拍摄视频的设备越来越多,再辅以一些图像编辑软件后,普通民众就可以更加如鱼得水地制作自己想要的作品。微电影绝对不是网络上粗制滥造的短视频。作为新兴事物,微电影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既有其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在故事内容、叙事节奏和时长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汪启明 《周易研究》2007,23(1):42-52
本文根据有关《周易参同契》传世史料的性质和时代先后的不同,将其分为“唐五代以前的原始材料”和“宋代以后的考释材料”两部分,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表明,《参同契》成书于汉代,是多人合作而著;其作者的籍贯有会稽说、鲁国说、郐国说,而世传娄敬著《参同契》及“三圣”“异人”等均无可稽考,所谓“鲁国鄙夫”是原文,“郐国鄙夫”不可靠,“会稽鄙夫”一语,不能确证就是吴越会稽。我们发现所言各家,除魏氏外均为齐人,而魏氏所在的会稽这个地名,也是源于齐鲁。所以,《周易参同契》乃是齐人所著。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托马斯·阿奎那生活的年代相隔几近一千七百年,但是他们思想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本质上相同,这使他们的思想体系必然有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和欧洲中世纪文化上的重大差异,又造成他们理论上诸多不同之处。本文就他们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即爱的观念,加以分析比较。爱的概念,从价值论角度而言,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爱是人对物的一种肯定,因为物满足人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二是个体的人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群体、或者其他个体的关系,爱是人对人的一种肯定。个体的我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具有地区性,恐怕现在没有人否认这一点。按任继愈先生的看法,在先秦,主要可以区分出四种地区性的文化类型,即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和荆楚文化。(参见任继愈《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地区性》,《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881年)这四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各自具有特殊的文化精神,因而孕育出了不同的思想果实:邹鲁文化孕育了儒家,三晋文化诞生了法家,而荆楚文化和燕齐文化则培育出了道家和阴阳家。当  相似文献   

12.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时间并不如哲学长,但在哲学初始之际,人们的审美意识就已然存在并随着哲学的进步而进步。儒家、道家与古希腊的哲学流派虽然分属于东西方,在思想的表现形式上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的思想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儒家力求通过"仁"来达到和谐,道家追求的是通过"道"的感悟达到超脱尘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则通过"数"来实现和谐,柏拉图则是以形式求得真善美的统一。可见,中西方的美学虽然发展步伐不一,但在人类迈入文明之初,哲学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共通的,可以为现代美学所用,以使美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前642年己卯周襄王十年齐孝公姜昭元年春正月,宋襄公子滋甫率曹、卫、邾诸侯师纳齐太子昭而伐齐。三月,齐人杀其君姜无诡(无谥)。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昭,太子昭走宋,宋遂于四公子战。五月,宋败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宋师还。齐失霸主地位,郑背齐朝楚。秋八月丁亥,齐孝公葬齐桓公于临淄城南二十一里鼎足山上。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7,(6)
在以经世为方向重建道统之后,顾炎武特别重视风俗教化。他的风俗研究将历代风俗变迁与天下兴衰治乱联系起来。他考察了清代之前的风俗,将教化与风俗结合起来,强调教化对于保持风俗淳美的重要性。顾炎武旗帜鲜明地指出,"保天下"重于"保国",并且人人有责。要"保天下",就必须从人伦风俗和教化角度思考天下问题。他认为明亡的原因,主要就是风俗的败坏。为推行风俗教化,顾炎武突出了耻德的重要性,认为知耻是教化的前提。只有士人有廉耻,天下方才有风俗。  相似文献   

15.
高兵 《管子学刊》2003,(2):42-45
“足智”、“多匿智”是重要的齐俗内容和齐人的性格思维特征。匿智以足智为前提,是足智的具体表现形式。姜太公开齐人足智、多匿智的一代风尚,《管子》、《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齐人足智、多匿智的性格思维特征。产生这一齐俗的原因有三,一是太公作风的影响;二是齐国近千年工商业社会的磨炼和薰染;三是浩瀚无垠、诡谲多变的大海拓展了齐人高度的思维能力和奇特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风俗习慣是由社会生活的特殊条件决定的。我国各民族也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慣。风俗习慣虽因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任何民族的风俗习慣却与整个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联系,牽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般的情况下,人們都不大重视这一点,只注意在生活中相沿遵循本民族的风俗习慣。过去,反动派又常利用各民族风俗习慣上的不同来挑拔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紛和仇杀,民族风俗习慣上的問題很自然地和民族关系問題連在一起,久而久之,人們就易于把任何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慣的举动,都看成是保持民族特点,維护民族利益,从而逐漸形成为种种不正确的民族感情或民族偏見。在这次各少数民族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許多涉及风俗习慣的問  相似文献   

17.
无神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它的对象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有神论,弄清信神、宗教、有神论、唯心论这四者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信神、宗教和有神论、唯心论是有区别的。四者都是观念形态,都是社会意识,这是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但是它们的具体形态不同。信神和宗教这二者是信仰形态,有神论和唯心论这二者是理论形态。信神和宗教表现为感性直觉,表现为心理情绪,而有神论和唯心论表现为抽象思维,表现为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8.
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习俗的渊源及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是司马迁对齐人生活习性的一种概括性评价.这一生活习性的产生,主要是夷人的生活习性和以齐国“尚功利”思想为主体的政策导向所致.齐人的这一生活习性,在齐国的发展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包括,促进了国家管理思想中民本理念的发展,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养成了“尚武”的优良传统.但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既影响了齐国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汉代以后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五台县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县境南北长达150华里。以黄土坡为界有上下五台之分:黄土坡以北为“上五台”,以南为“下五台”。因此,五台县的风俗民情是丰富多彩的,下五台杂有原平。定襄的乡俗特点,最北部则与繁峙、代县的风俗民情有相似之处;一般以台城一带的风俗民情作为五台县风俗民情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王欢 《美与时代》2014,(7):90-91
插图设计是伴随着人类文化和艺术的诞生而出现的,它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而这一特点在插图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可以说民族的,本土的艺术文化特点极大的推动了插图的发展,同时插图也极大的保存和发扬了民族的本土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