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身为玉佛寺方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的真禅法师,在上海地区所从事的弘法利生活动,关心佛教教育、注重慈善事业、弘扬文化传统,为上海佛教事业之发展、逐步构建了上海地区“都市佛教”之发展形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弘扬近代佛教传统,重建人间佛教风骨。二十世纪以来,上海佛教可谓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中心。民国年间,是佛教由传统而近代的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得风气之先的上海佛教繁荣期。上海佛教一改其在传统佛教史上无甚地位作用的旧姿态,顺应时代之发展,一跃而居于近代中国佛教改革振兴的前列。第二,光大佛教文化构建文字弘法模式。上海佛教在大力发展佛教文化事业方面,曾给当代中国佛教以极大影响。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古刹名寺及佛教团体,相继成立有各种类型的佛学院、佛迦培训班,佛教图书馆或阅览室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近代上海佛教的影响。所以,当代上海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其深厚的基础。真禅法师十分关心佛教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们作为上海佛教发展的基础。第三,初中佛陀遗教,广作弘法利生之业。真禅法师一生关心社会慈善事业,从80年代起,在真禅法师的率领下,上海佛教界的僧众及其居士,本着人间佛教、弘法利生的弘誓大愿,在关心、赞助社会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10)
<正>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本分事,是践行四弘誓愿、传佛心灯、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广利有情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发挥佛教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引导全国佛教界主动担当讲经说法重任,形成学习经典、宣讲经典的良好风气,将主要精力放到持戒修行、闻思经典、弘法利生上来,中国佛教协会自2008年以来连续十年举办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发扬佛教讲经说法优良传统、发现培养青年弘法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金玉 《法音》2019,(10):41-44
正七十的岁月里,"法运都随国运转",佛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佛教一直致力于自身建设,为培养戒行清净的僧人与道风纯正的丛林而不懈努力着。一、1949至1966年传戒的问题195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上,赵朴初居士作《关于中国佛教协会发起经过和筹备工作的报告》,专门谈到如何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他说:这要联系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僧伽制度的健全问题,一是教理的研学问题。僧伽制度的健全,是弘法利生事业的基础,怎样针对过去的弊病和现  相似文献   

4.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5.
吕建福 《法音》2008,(12):13-20
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才的事业.为推动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杨仁山因之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先行者和振兴者。关于杨仁山居士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圣辉●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功能。一、传法教育的功能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一方面为解决人们精神上的贫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度的物质文明反而导致一部分人的贪、、痴的无限膨胀,“我执”...  相似文献   

7.
基于悲智双运的根本精神.佛光山致力于资生事业、弘法利生的开展,确立了自"立"利他的自我发展理念,开创出与时俱进的创业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的弘法方式,扬弃了佛教与财富的传统偏见,成就了现代人间佛教自强不息的时代新形象,形成了佛光山独具特色的财富观。本文扼要剖析佛光山人间佛教财富观的内涵、特点及对建立和谐社会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七塔禅寺,开山于唐代,中兴于清末,是浙东四大丛林之一,中国近现代临济宗中兴祖庭,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佛教地标。近年来,七塔禅寺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努力适应时代进步要求、创新寺院管理和发展方式,实现由香火兴寺向文化兴寺转变,有效开展弘法利生事业,营造图书借阅空间,创办佛教文化研究机构,和兄弟寺院一起为浙江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1,(2)
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宏船老法师于1990年12月25日下午2时30分安祥舍报,享年84岁。宏老原籍福建晋江,早岁披缁,后赴南洋弘法,开创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曾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等职。宏老生前十分关心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对各地寺院的修复,僧才的培养,弘法事业的开展,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对泉州承天寺的恢复和重建,宏老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使这座千年古刹轮奂一新。宏老在弘法利生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为恢复和发展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关系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佛教史册,成为鼓舞佛子精进佛事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桑吉扎西 《法音》2004,(7):23-27
佛教自南北朝刘宋时代(公元428年)传入香港距今已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经过十几个世纪艰难漫长的弘法利生,佛教终于在香港生根、开花、结果。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香港佛教迅猛发展,在弘法利生、服务社会、开办学校、慈善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佛教界现有大小佛寺约300多个,居士林100多个,学校50多个,医院8个,安老院80多个,慈善服务机构近100多个,信众约80多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说,香港佛教对整个香港社会的稳定繁荣、团结进步、经济发展、和平民主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5月26日到6月…  相似文献   

11.
真禅 《佛教文化》1991,(3):32-34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4月24日下午,以韩国佛教曹溪宗教育院长玄应法师为团长的韩国佛教僧伽教育代表团一行10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学诚会长的热情接待。会见中,学诚会长对玄应法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来访的韩方代表团团员主要都是从事教育工作,而教育工作对佛教事业而言尤为重要,佛教中"弘法利生"所说的"弘法"就意指教育。从古代的口口相传,到现在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14.
道坚 《佛教文化》2007,(3):50-53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缘虽然众多,诸如佛教文化的精深、中华大地特有的大乘气象以及佛教四众弟子忘我的传教精神等等。所谓不懈的传教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法利生事业,这是我们奉行的大乘菩萨道积极利他精神的主要实践项目。其中包括佛教的文化、教育、出版、环保、传播、信息、慈善事业等等。  相似文献   

15.
真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真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真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略论“人间佛教”陈星桥“人间佛教”本是佛陀时代既有的根本思想,但它作为一种观念或口号的提出并形成特有的理论体系还是本世纪的事情。其宗旨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佛教发展的历史脉胳,追寻纯正的佛教精神,以人为本,因应众生的机宜与时代的发展,以更好地弘法利生。随...  相似文献   

17.
宗论 《中国宗教》2018,(7):37-37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佛协积极推动沧州佛教的发展,引导信众正信正行、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参与安老敬老、扶贫救苦等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佛协积极推动沧州佛教的发展,引导信众正信正行、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参与安老敬老、扶贫救苦等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  相似文献   

19.
<正> 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是佛教根本精神的体现,也是佛教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立足点。中国佛教以大乘为旗帜,强调自度度人、普度众生、报恩奉献、积极入世,自古以来就流行植树造林、开荒辟田、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治病救灾,有着做慈善功德的优良传统。自南北朝以来,汉地佛教就曾设有"僧祗户"、 "僧祗粟"、 "寺库"、 "长生库"、 "义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2,(10):19-21
河北省佛教协会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引领全省佛教四众弟子发扬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济世精神,践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理念,积极推动河北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一、构建工作平台,拓展网络募捐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