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审美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潮流,那么生态文明成了当今的主流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赖于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审美特征的转变。从室内软装中花卉这个贴近人们生活的元素出发,通过研究花卉这个对象的美学表达来探寻一个美的空间环境通过审美中介唤醒人的生态审美意识后对于人的积极审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的审美意识往往是后天经过大量的审美实践发展而来的,而非先天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殊规律,主要包含对于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美术教学对于培养人们的后天审美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审美意识对美术教学也至关重要,二者相辅相成。鉴于此,文章基于高等美术教育过程,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诗文中的感伤情调俯拾皆是,表现为悲美与悲怨两种审美意识.两者虽都以悲为底蕴,但前者是一种审美心理,是艺术接受中的审悲快感;后者则是一种创作心理,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习得音乐技能,同时要培育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一、奠定音乐审美教育基础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的审美感知。感知是学生音乐审美的门户。作为教师,要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不仅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音乐聆听,同时还要充分激活学生的音乐律动,让学生捕获到音乐作品的内在美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正一、工笔花鸟画的现代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方面。现代审美意识指在当代社会生活环境和物质生产条件下,在原审美意识基础上对美感产生的新的意识形态。从艺术本身来说,审美意识的转换是主题与内涵的深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中有美,只要留心观察,许多美好的人和事就在我们身边。扎根于生活的文艺家善于观察,他们眼中有美,心中有美,笔下也有美,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具有审美价值,能用真、善、美的东西去打动人,感染人,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佳作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要求,能起到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音乐审美体验,是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中获得的对音乐美的品味和体验。而音乐欣赏作为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其基本意义就在于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因此,不断更深刻地获得较高层次的音乐审美体验,应是我们在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中,为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美,增进我们的现实生活美,去努力实现的一个方面。首先,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直觉能力,即它是对审美知觉对象——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音乐审美体验只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审美联想获得发展,通过审美想像得以深化。在这之中,敏锐的感知力是积累…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可分为生理层面、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层面各有不同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意识.人的审美境界不断地从低级的生理快感提升为情感层面的愉悦.天人合一式的精神层面的大美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黄勇 《宗教学研究》2003,(4):110-113
道家和玄学的山林悟道思想,是晋宋之际山水艺术兴起的理论根源。但是,在道家和玄学的美学体系中,山水只是体悟“道一美”本体的媒介,因而它们无法成为激发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的直接动力。道教入山修道的宗教实践,使审美主体直接走进了真实的山水之中,成功地把自然山水由悟道媒介转化为审美客体,从而激发了山水审美意识在审美实践中的全面自觉。  相似文献   

10.
孙怡华 《美与时代》2014,(3):106-106
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和美好创作内涵一直是摄影者所追求的理念,在早期依附于绘画的画意摄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画意摄影逐渐建立起自身完整的审美体系,其民族化审美特征明显,作品中彰显了中国艺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鲜明特征。概况起来有含蓄美、和谐美、意境美等,达到了真实与想象力的统一,体现了其艺术价值,为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析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审美也底蕴深厚,从文化源起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最早就来源于对饮食的体验。在研究饮食审美时,需要从色、香、味、美、形、器、意六个方面对饮食进行审美考察,注重审美感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书法教学以传授书法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书法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书法教学也是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美育因素。书法教学应有意识地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意识,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求达到使他们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文目标。  相似文献   

13.
周鑫 《美与时代》2014,(10):106-106
自然审美是美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黑格尔关于“自然美”的理论中有不少有价值和具有启发性的思想,他指出了主体的审美意识在自然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审美主体与自然展开的心理交流运动过程,还指出了“自然美”发生的深层原因和自然审美创造活动对于主体的价值。这对我们今天研究自然审美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实践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参与模拟课堂竞赛的实践,在音乐课<渴望春天>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运用情景对比、启迪聆听思维、深入分析作品、带动主体歌唱、激发创作热情和强化训练等方法,把美育贯穿于音乐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剖析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潘杰 《学海》2007,(6):208-211
就生命而言,水是万物之源,水文化与生命起源及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一个同构的过程;就审美而言,美是和谐的美,和谐的美是水的美的特性.水的特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审美对象,更演化为一种审美体系.水的自然之美、灵动之美、风格之美,激发人的想像,给人以启迪,并在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地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16.
在设计中,审美要素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不同于艺术中的审美.因为设计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日常关系,设计美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审美经验.所以,它的实现不是一种欣赏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过程.正是这种以美的方式所进行的日常行为,使设计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美相比,设计的审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示,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多层次的综合.为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7.
<周易>集先秦儒道哲学为一体,建立了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着阴阳辩证法,<周易>建构了以刚健美为核心的阴阳审美形态观,刚健所具有的中正、大、神、变化等内涵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阳刚之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其对天、地、人呼应关系的认识也成为艺术与主体辩证关系的源头.其刚健美的内涵经过后人的阐发渗透到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意识中,形成书法艺术中的刚健美风尚、中正美追求、变化美法则.  相似文献   

18.
绘画有时的确很难,因为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绘画知识,还需要良好的绘画感觉;不仅需要极高的绘画审美意识,还需要有把这种审美意识转化成为具体创作的能力;不仅需要极强烈的创作欲望与热情,还需要承受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无数次失败;这是很多人在绘画道路上遇见的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与痛苦.  相似文献   

19.
探讨美,追求美是一个恒久的过程。新一代的艺术家,是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他们一点一点抛掉人云亦云的审美惰性,敏锐地感应着日新月异的文化潮流,把握万花筒般的审美现象,总结规律,为设计这个世界探寻方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关于社会美问题,他论述了社会制度美、生活美、人格美与中华民族的性格美问题;关于自然美问题,他论述了绿化、大地园林化、生态平衡、城市布局问题;关于艺术美问题,他论述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艺术美的多样性、艺术美的创造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艺术美的创造应该参考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他还论述了美的发展规律问题,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