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请简略地介绍一下佛教在印度的历史概况。答:佛陀逝世后一千六百余年中,印度佛教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经过分化、发展和衰坏的过程,最后消灭于公元十二世纪时代。问:印度今天不是还有佛教吗?答:印度今天的佛教是公元十九世纪后期才由斯里兰卡重新传入的。在此之前七百年中,印度没有佛教。  相似文献   

2.
佛陀拥有大智慧,他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个老师来解决我们的问题,难道还有比佛陀更好的吗?幸福人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人生。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心灵鸡汤"式的图书,人们迫切地希望在里面找到答案。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早在两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3.
正主啊,你造我们是为了你,如果我们的心不安息在你的里面,便得不到安宁。我们诚恳地把自己的心摆在你面前,愿我们的灵魂安静谦卑,倾听圣灵的声音,得到圣灵的指引。主啊,若没有圣灵,我们怎能明白神的事情呢?即使像西面那样又公义又虔诚的人,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但如果没有圣灵在他身上,如果没有圣灵的启示,他如何知道自己在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呢?如果没有圣灵的感动,他又如何亲眼看见神的救  相似文献   

4.
佛学一瞥     
诸位朋友:按照韦伯司特字典(Webster diction-ary),“宗教”这个字指的是:“用崇拜的方式,去礼拜和尊敬上帝,遵从神的命令,以追求生命的途径。”宗教的定义相当多,但如果采用上面的定义,那么佛教便不能算是宗教了;因为佛法中并没有说有一位发号施令,人类必须服从的上帝。佛陀不是一位全能的上帝。佛陀只是一个人。二千五百多年前,他出生在古代的北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他是一位王  相似文献   

5.
残灯 《天风》1995,(2):9-11
不信神的人往往会说:我没有看见神怎么能相信有神呢? 我们基督徒却往往会说:神并没有隐藏,他爱我们,向我们显明他自己,使我们能相信他,接受他的爱。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2)
<正>我曾这样听说:那时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安居。有一天,韬德雅(Todeyya)的儿子——年青的苏巴(Subha)来到佛的住处。互相问讯后,他礼敬了佛陀,然后坐在一边,问道:"噢,乔答摩,在人类中,虽然都生为人,但有些人的生存条件和境遇低劣,有些人的生存条件和境遇优越,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的原因是怎样的呢?噢,乔答摩,有的人短命、有的人长寿,有的人多病、有的人健  相似文献   

7.
金成林 《天风》2002,(7):26-27
关于该隐和亚伯的献祭,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不管人们怎样讲,我们只要根据圣经,就不难找出答案来。献祭是表示人对神最高的尊敬和效忠。一个人若失去了献祭的诚意,就等于失去了献祭的目的,神为什么没有悦纳,或者说神为什么悦纳了呢?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向来神所悦纳的就是遵行他旨意的奉献。 1、神没有悦纳和悦纳的原因 (1)该隐神没有悦纳该隐的祭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隐是个恶人。约翰一书3章12节说,该隐“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兄弟。为什么杀了他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  相似文献   

8.
圣神的探讨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一次,我和一位小朋友到野外去玩。突然,听到“呜呜—”的响声,抬头仰望,一群白鸽从头顶掠过。我对小朋友说:“看!这群白鸽真像天主圣神。”他眨巴着机灵的双眼问我:“圣神是谁?”他的确已经受洗,对圣神还一概不知。这疑问在小孩子身上不足为奇,但是对于成年教友,你若问他圣神是谁?有的却至多只知道是天主第三位;你若问他圣神有何能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有的便闭口无言了。就好像当初圣保禄在厄弗所问教友们,你们领洗时也领受了圣神吗?他们却答说:“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圣神呢。”(宗  相似文献   

9.
归献 《天风》2001,(7):8-9
基督徒(徒11:26原文的意思是“基督人”,即属于基督的人,像基督的人)信神,不是神为我们所用,乃是我们让神使用;不是神为我们服务,乃是我们事奉神。但是,人若不奉献自己,就无法事奉神。奉献,不是我们有什么可以给神,乃是我们灵魂身体归于神,让神恩待我们,为他所用。  相似文献   

10.
正问:我是信主多年的基督徒,也经常参加聚会。由于近期忙于工作和家庭的事务,忽视了灵修与学习,前不久在某件事上犯了罪,得罪了神,内心很不平安。现在我有点惧怕神,连祈祷都不敢,请问,我该怎么办?一弟兄:宋子明答:子明弟兄,你的问题很可能不是个别人的感受,所以我们有必要公开讨论一下——基督徒犯了罪该怎么办?我们信主后就与神有了正常的关系,成为了  相似文献   

11.
李秦成 《天风》2006,(23):8-11
和约伯试炼中极度的痛苦相比,我们在患难试炼中所受的一点点苦楚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忍耐到底?约伯遭遇的试炼给我们信心的鼓舞。经文:伯1:8从圣经《约伯记》中我们知道,约伯在上帝面前是义人、完全人,这并不是他自认为义,而是上帝认他为义。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8)这句话充分证明上帝对约伯的义行给予了充分肯定。约伯之所以能在上帝面前成为完全人,是和他平时的不断努力追求分不开的。在约伯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给我们留  相似文献   

12.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13.
哲学·科学·宗教——罗素答W.魏亚特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什么是哲学?答: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世上没有两个哲学家会作出同样的回答。我认为,哲学是由对一些人们还没有精确认识的问题所作的各种思考构成的。问:哲学和科学有何区别?答:广义地讲,科学研究我们所认识的东西,而哲学则研究我们所不认识的东西。这是一个简单的定义,也正因此故,随着知识的进步,各种问题会不断地从哲学领域转向科学领域。问:哲学有什么用处?答:哲学实际上有两个用处。其一是对那些不能加以科学地认识的东西,保持活跃的思考,因为  相似文献   

14.
不轻易发怒     
单渭祥 《天风》2004,(6):4-6
经文:箴19:11 最近有肢体问:"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诗76:10)与"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20)是否矛盾?如果发怒能"成全神的荣美"那不是要鼓励大家多多发怒? 这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可以列举大量经文来证明神要我们"不轻易发怒"!除了刚才三处经文外,圣经又说:"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箴29:11)"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诗37:8)以及"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  相似文献   

15.
佛陀的沉默     
《法音》1992,(11)
在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提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佛处,问道: “尊敬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吗?”佛陀缄口不答。“那么,可敬的乔达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不是作者近些年开始去世界不同的地方,他以为全世界越来越宗教化,以为全世界都在赞美神,都在做礼拜,走在为摆脱原罪而奋斗。他以为世界就像一些美国人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神,没有宗教作为道德基础的社会是不能存在的,那里的人们将无恶不作,世界将陷入无法无天的混乱。但当他到了丹麦和瑞典之后,  相似文献   

17.
灵花一束     
《天风》2015,(11)
<正>很多人还没有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就已经让世界在他心里占了一席之地。圣经不是用来增加我们的知识,而是用来改变我们的生命。不是去研究它,而是去遵守它。敬拜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喜乐;不是为了情绪上的舒服,而是为了灵里的降服:不是为了自己快乐,而是为了讨神喜悦。人如"迷羊",偏行己路,耶稣是神的"羔羊",领人归回正路,走上义路。  相似文献   

18.
当神沉默时     
薛静 《天风》2016,(1):8-9
正经文:诗42:5"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诗篇》42篇的作者在陷入极度羞辱、危险、窘迫的境地时,两次表达自己因缺乏神同在而产生的痛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通篇也没有听到神的回应,换句话说,神回应的方式是沉默。面对人的困惑、渴望、质疑、痛苦,神为什么选择沉默?一、神的沉默,对人是一种"迟延"的等候所谓"迟延",从时间上来说,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当摩西  相似文献   

19.
单渭祥 《天风》2005,(4):22-23
祷告是神儿女的一项权利,我们可以把我们生命中的忧虑和生活中的担子放到神的手中,让他替我们解决 问题。可是不少信徒总是感到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神许多时候并没有听他的祈祷,这使他们十分沮丧,也严 重影响了继续祈祷的信心。不是说"祈求就得着"吗?为什么我的祈祷总是未蒙应允?关于祈祷不蒙应允,原因 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圣经的原则中找出人方面的原因有多少,从而来调整我们祈祷人的状态,使 我们的祈祷没有阻碍。  相似文献   

20.
智慧语丝     
幸福就像掉到沙发下面的一粒纽扣——你专心去找,怎么也找不到;等你淡忘了,它自己就出来了。——凡人对幸福的感悟上帝不能亲自到每一家去,于是他创造了母亲。——西方谚语我们的人生不是问答题,有时问不在答里,有时答不在问里,有的问题没有答案,有的答案远在问题之外。——林清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