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旋转图形的操作和系列学习的策略,并和正常人作了比较。实验一表明患者和正常人的心理旋转策略无差别。实验二表明,精分患者和正常人的系列学习策略大体上一致,但在潜在的未知策略的运用以及前一词和前三词策略的使用与系列位置的关系上存在差别。这些结果表明精分患者并非没有正常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病,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1%,其特点是病程迁延,治疗进展缓慢,且复发率以及病残率均相对较高.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精神障碍,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家庭关系)在其发病、转归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精神分裂症家庭特点的研究,推动了家庭治疗的发展,也增加了帮助患者全面康复的治疗手段.结构式家庭治疗假设家庭中被标定的个体的问题与家庭的动力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改变家庭的动力及其组织过程,可改变个人及家庭,可以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影响其必要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相关的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过程受损,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他人中心性。在神经生理上表现出与视觉观点采择相关的脑区激活减弱。可能的原因是患者认知功能中反应抑制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的受损所致,建议采用认知干预疗法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能力。目前的研究论证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过程的损伤,对于不同水平的视觉观点采择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模式还未有明确的定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该角度入手,更加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特点和神经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曹艺  杨小虎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25-103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表现为多方面的症状, 其中, 语言异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伤的核心症状之一。本文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音感知, 从音段和超音段两方面简述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语音感知开展的行为和神经科学实验, 指出中国应加大对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汉语语音感知探索。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记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纬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5):1068-1070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从神经心理学角度对前瞻记忆进行研究,其中涉及较多的是正常被试与脑损伤患者之间的前瞻记忆比较。本文则针对目前关注比较少的精神分裂症这种特殊的脑损伤病人,通过对2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30名正常被试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进行前瞻记忆研究,试图发现其与正常被试在前瞻记忆的水平、影响因素以及自我评价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状况。方法 采用修正的加工分离记忆实验程序,分别测试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记忆能力。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记忆功能存在广泛的缺陷,而内隐记忆功能缺陷只在概念驱动下的测验中出现。(2)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显记忆成绩均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阴性症状严重程度与外显记忆成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隐记忆功能相对完整,而外显记忆障碍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邓潇斐  郭建友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1992-20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重性精神病, 其原因尚不明确。经典的多巴胺缺陷理论假说在某些方面欠缺解释力; 与此同时, 关于Parvalbumin阳性的中间神经元(后简称PV+神经元)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明晰, 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PV+神经元在绝大部分脑区中是一种快速放电的抑制性神经元, 参与了突触可塑性的调节, 兴奋/抑制平衡的维持和神经发生等。而在精神分裂症中, PV+神经元的异常在患者和动物研究中都被普遍证实, 并发现与 NMDA受体缺陷、gamma波异常和氧化应激存在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8.
催眠恢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和治疗,对病程由初发至25年不等的23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催眠进行了研究性治疗。实验结果是19例痊愈,4例无效。患者在催眠下均报告出曾有强烈的心因性事件发生和在悲伤的情绪下三至五天的失眠史,并在失眠后出现现在的症状。提示催眠是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的治疗手段,还似乎提示精神分裂症是心因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使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有了更多选择,特别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了新的希望,于是出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逐渐替代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趋势.同时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第二代并不一定比第一代更有优势.所以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每种药物的特点,做到个体化用药是正确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罗夏测验对按病例逐个配对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成人各53例的思维、认知和社会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选取部分具代表性的指标确定了两组间的划界分,并对两组指标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1)精神分裂症组有许多与思维障碍有关的特殊回答;(2)精神分裂症组的感知精确性显著低于正常组;(3)精神分裂症组比正常组较少自我关注;(4)借助罗夏测验之划界分与判别分析函数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