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与哲学》2005年4月第26卷第4期刊发了单艳华、张大庆的文章“从大众传媒看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一文(以下简称单文)。文章考察了20年来大众传媒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以及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过程,认为大众传媒使得“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排斥,转到开始深入思考和逐渐接受。”[1]文章肯定了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对此本人深有同感,同时又觉意犹未尽。20年来大众传媒对安乐死的态度是相对明确的,并且影响了公众的态度,但是谁又影响了大众传媒的态度?这个追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安乐死问…  相似文献   

2.
全国安乐死学术讨论会纪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7月5日至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华医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法学会、上海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等单位发起的“安乐死的社会、伦理和法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医学、哲学、伦理学、法学、新闻出版、文艺等各界专家学者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对安乐死这一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从医学、社会、经济、伦理、法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而缜密的讨论。这次会议是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安乐死专题讨论会,是多学科、跨学科、焦点集中、议题深入、充分体现“双百”方针的学术讨论会。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对其进行了报导,所以也是一次有较大影响的会议。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 ,牵涉甚多复杂的利益价值和思想观念 ,自法哲学层面而言 ,其中最主要者有 :其一 ,当下现实提出合法化要求的安乐死 ,是一种国家权力 ,还是一种公民权利 ?其二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是一个宗教、信仰问题 ,还是一个世俗权利问题 ?其三 ,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的判定标准为何 :是实定法 ,还是超实定法 ?兹分别探讨如下。1 作为公民权利的安乐死与作为国家权力的安乐死荷兰安乐死法案获通过后 ,有观点认为 ,这一法案与纳粹德国有计划屠杀残疾成人和儿童的政策并无区别 ,它们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无独有偶 ,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安…  相似文献   

4.
苏联学者·察列戈系罗夫在“哲学问题”1984年第12期发表《国外医学伦理学中的安乐死问题》一文,对当前西方社会所争论的安乐死问题作了详细介绍并对赞成安乐死的种种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赞成安乐死的论点不外是解除病人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利于可医治的病人就医。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一词来自西方,原意为“无痛苦的、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现代医学对“安乐死”的实施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也称“积极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在无法挽救病人生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主动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病人的死亡的过程。“被动安乐死”,也称“消极安乐死”,是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在一些西方国家,如:荷兰、瑞士已通过立法成为一种合法选择。在我国,虽然从1988年到现在关于“安乐死”议案一再有人提出,但一直未曾得到回应。当陕西第三印染厂职工、中国安乐死第一案当事人,同时也是安乐死第一人夏素文的儿子王明成于2003年8月3日去世,一场十几年来一直未曾停止过的话题——“安乐死”再掀波澜!我国穆斯林同样对此话题比较敏感,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现将“伊斯兰在线”阿语网站上(http://www.islamonline.net)刊登的、由著名学者穆罕默德·本·迈赫穆德·海瓦里撰写的一篇《穆斯林教法学家对于“安乐死”的看法》作简要地编译,便于我国穆斯林能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理解伊斯兰教的伟大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今年4月,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召开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会上,还回顾了研究会成立十年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并进行了换届选举。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1998年4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联合主办了来自全国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研讨会。“文化哲学”是哲学研究正在开拓的新领域,研究好这个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7.
苟志效,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国际符号学学会会员。东亚国际符号学学会会员。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现代哲学》责任编辑。1982年以来先后在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主讲过“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管理哲学”、“哲学专业英语”、“德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政治哲学”、“经济哲学”、“行政决策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市场道德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6日至8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大学哲学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召开。目前,中国科学哲学正在进入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而技术哲学作为一门方兴未艾的哲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我国 ,自 80年代以来 ,安乐死的讨论、调查和研究逐步深入。在此进程中 ,尤其是自“汉中案件”以后 ,安乐死的立法问题几乎成为所有讨论、调查和研究的最后聚焦点或最后的理论归宿。“安乐死暂行条例 (草案 ) (建议稿 )”的提出[1] (以下简称“草案”) ,在安乐死立法问题上 ,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草案”实际上代表着目前在安乐死立法问题上的一种主流意见。在这种主流意见 (不一定就是“草案”本身 )被立法机关采纳之前 ,应该有更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应当促使安乐死问题有一个更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东北外国哲学研究会”第一次理事会于一九八○年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议程是:一、汇总东北三省外国哲学的研究状况。二、讨论并制定研究会章程,批准会员。三、制定学会活动计划。经讨论研究确定了东北地区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日本哲学、苏联哲学、朝  相似文献   

11.
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日本哲学和日本哲学史的代表,四月一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日本哲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会议根据会章,选举了研究会的领导机构,我国著名日本哲学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及辰当选为会长、朱洪成、丘成、华国学、刘士勤分别当选为正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的哲学思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哈尔滨150040)陈樨宗丽华安乐死成为长期以来一个未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道德难题。要解决好这一难题,关键问题就在于要冲破安乐死概念本身的局限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安乐死。应该明确地把安乐死理解成为死亡阶段的...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问题的历史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医学条件下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安乐死”即为“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丛生的领域 ,因为这不仅在“听任死亡”、“仁慈助死”和“仁慈杀死”等问题上关涉到种种道德问题 ,而且由于道德问题 ,在安乐死的立法问题上也疑云重重。  相似文献   

14.
“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6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罗归国(中共中央党校100091)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济南市委市政府、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发起的“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6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1997年...  相似文献   

15.
何种安乐死请求能得到伦理支持?不同对象的安乐死存在哪些伦理问题?讨论了存在较大分歧的几个焦点问题:是否必须存在痛苦以及何种痛苦;是否必须濒临死亡;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人、重残新生儿能否作为安乐死对象,即非自愿安乐死存在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哲学论坛”召开首次学术座谈会徐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00732)为繁荣哲学学术研究,由著名学者于光远倡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北京哲学论坛”,于1998年2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召开了首次会议。该会...  相似文献   

17.
田海滨 《哲学动态》2022,(7):118-126
<正>徐梦秋,1954年11月生,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福建省哲学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78年9月就在《福建日报》发表《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参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规范论等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学术成果有较大的影响。开辟了“规范研究”这一新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8.
由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等六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孙中山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于4月4日至8日在广州中山  相似文献   

19.
自本刊在我国第一个介绍“安乐死”的概念及国外的研究、讨论、实施等问题以来 ,本刊一直关注这一问题。 2 0多年来 ,也组织过多次的讨论。国内也不乏学者研究、讨论 ,甚至争论 ,媒体、公众也愈加关注这一热点问题。前不久 ,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明确表示“安乐死”有违宪法 ,这是我国地方立法机构第一次就“安乐死”问题明确表态 ,消息一经披露 ,引起各界人士的不同反应。这里 ,我们刊载两篇有关“安乐死”讨论的文章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20.
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残婴安乐死”的伦理学理论考察中,从目的论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出于婴儿自身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安乐死行为具有道德合理性。而持义务论的人通常对其持反对态度。“残婴安乐死”作为一种特殊的具体的道德情境处于义务论进行道德评价的推理逻辑的有效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目的论立场来看“残婴安乐死”的本性:一种本质为善的“必要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