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20,(4)
正在北宋,无论是政坛还是文坛,欧阳修都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他似四月骀荡春风中盛开的一树繁花,热烈、灿烂得令人无法忽视。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带他投靠了不甚富裕的叔叔。家境贫寒,他的启蒙教育是母亲芦杆画地教他识字完成的;他的书是从街坊家借来抄读的。尽管欧阳修不到十岁就已是远近皆知的神童,然而,他两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入仕后,欧阳修又因长相被宰相晏殊所嫌弃。"看脸"这件事,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欧阳修高度近视、龅牙、又矮又瘦、面色蜡黄,他初次去拜谒晏殊时,这位风流宰相掀起轿帘,看到欧阳修容貌  相似文献   

2.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5):110-113
“永叔不喜佛,然其聪明之所照了,德力之所成就,真佛也!”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为《欧阳修文集》作序时,是这样评价欧阳修的。  相似文献   

3.
我6岁丧父,母亲哭得很伤心,而我却不知道伤心。不久,家里送我进私塾,读《四书》、《五经》,学生中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带着小的,老师很严,动不动就打学生。我很怕,想到父亲曾教我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使我读错了,他也不打?..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文献学家。他以文学家、经学家的双重身份来解诗,对《诗经》注解的权威著作《毛传》和《郑笺》提出了批评,并对《诗序》进行质疑进而删改,他"据文求义"力图还原《诗经》的"本义"。欧阳修的《诗本义》,在《诗经》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进入新世纪,有关《诗本义》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可以让我们对欧阳修的诗经学成就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叶梦得诗学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波 《学海》2001,(3):136-138
叶梦得 (10 77— 1148) ,字少蕴 ,号石林居士。著有《建康集》、《避暑录话》、《石林词》、《石林燕语》、《石林诗话》。其中《石林诗话》集中了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我认为 ,在宋代诗歌理论发展中 ,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到严羽 ,叶梦得的诗歌理论起到了一个过渡性作用。正是在这一作用下 ,促使宋代诗歌理论在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我认为 ,欧阳修、苏轼的诗歌理论中包含了两种思想倾向。第一种倾向就是主张扩大诗歌的表现范围 ,其议论、典故均可作为诗歌的题材。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强调“韵宽” ,反对“韵窄…  相似文献   

6.
我国汉代有个大孝子叫韩伯俞,少年时期很淘气,为此母亲常常责打他。有一次举杖打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母亲问道:“往日打你,一声不吭,今天打你,为什么哭呢?难道你觉得受了委屈?”韩伯俞立即跪到母亲面前哭着说:“往日母亲打儿,杖落在身上,都感到疼痛,知道母亲力足体健;今天母亲打儿,杖落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易童子问)认为,《易》之“十翼”各有瑕疵,其中纵有孔子之言,但非孔子之文章。本文认为。此论并非无可嘉许之处.但亦不免言过其实,而致疑于其所不应疑者。本文通过对“十翼”的逐一分析。得出结论《序卦传》与《杂卦传》确如欧阳修所言。既不具微官大义.也与孔子无关。《说卦传》与《周易》关系渺茫,以《说卦传》为孔子之所作,更属无稽之谈。大小《象传》之内容,则不离乎秦汉时代、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目的的俗儒之胸襟,亦可能为邹衍一派阴阳家言。而《彖传》乃《周易》哲学精义之所在,其中若干部分必在孔子之前已经集结。惟《文言传》与《系辞传》中所录孔子之言,必皆出于孔子及门弟子之手。欧阳修呼《系辞传》为“僭妄之书”,且具有“害经惑世”之罪愆.未免有褊狭愚昧之失。文章还对欧阳修所指《系辞传》中三种成卦之法的不相容进行了辨析,指出.究实此三者所指不同,可以并存而不害。  相似文献   

8.
林青  王争艳  卢珊  梁熙  贺琼  王朝  胡若时 《心理学报》2014,46(3):353-366
采用视觉习惯化实验程序、陌生情境技术及母亲行为Q分类方法对41名14个月的学步儿及其母亲进行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学步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依恋类型以及母亲在母婴互动中的敏感性的评估。结果发现:(1)不安全型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对他们痛苦的信号是无回应的。(2)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预期看护者是无回应的。(3)潜类别分析的结果发现母亲敏感性影响学步儿依恋行为的2种关系模式:类别1, 以孩子为中心的母亲的学步儿更容易形成看护者是有回应的预期, 持这种预期的学步儿在陌生情境程序中表现出安全依恋行为; 类别2, 以自身为中心的母亲养育出的学步儿更容易对看护者形成无回应的预期, 并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不安全依恋行为。研究表明:内部工作模式在母亲的敏感性和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之间起着重要的内部机制作用—— 母亲的敏感性行为的累积促进了学步儿内部工作模式关于母亲的预期, 这种预期又进一步引导着学步儿的依恋行为。  相似文献   

9.
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曾于1925年发表过一首题为《澳门》的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吟诵着这首小诗,我们无不被她强烈?..  相似文献   

10.
《周易》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是文学家又是易学家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其文学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周易》这部古老、奇特、意蕴丰富的儒家经典的影响。本文就欧阳修文学观念中的“文道关系”论、“简易为文”说、“穷而后工”说等方面所受到《周易》的影响进行考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一、学术研究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伊斯兰教是一个提倡学术研究的宗教。《古兰经》中最早下降的启示(96:1—5)就教人读书写字。先知穆罕默德也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从四大哈里发时期开始,伊斯兰教就特别注意宗教本身的学术研究,对于《古兰经》、圣训、教法、哲学、先知的历史,都有专门的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己。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3.
泥土 《天风》2021,(1):42-43
我是《天风》长期的读者,从第一次看到《天风》至今已有33年;我也是《天风》的铁杆支持者,订阅《天风》至今也有27年;我还是《天风》殷勤的作者,从第一篇投稿《天风》至今已有25年.因此,《天风》是我灵程路上的良朋益友,是我读书的良伴与教牧工作的重要参照!我与《天风》有一个情结,愿与各位分享.  相似文献   

14.
不多的时光     
流沙 《思维与智慧》2004,(11):15-15
春天里,妻子在阳台上晾晒衣裳,风儿从阳台的窗外呼呼地吹来。母亲正在厨房里为全家准备午餐,自来水刷刷冲着一捆儿青菜。“风这么大。”母亲在喃喃自语。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行为观察及编码的方式对81个家庭(39个流动家庭,42个城市家庭)的母亲敏感性和学步儿依恋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同时由母亲报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学步儿的社会适应程度,旨在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步儿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母亲敏感性和依恋关系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学步儿和城市学步儿在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适应结果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流动家庭比城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低,流动家庭母亲比城市家庭的母亲较不敏感,流动学步儿比城市学步儿的依恋关系更不安全,同时流动学步儿也表现出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更多的外显行为问题以及失调问题;(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母亲敏感性和依恋关系影响学步儿社会适应的链式中间模型在城市学步儿中部分成立,在流动学步儿中不成立;即排除性别的作用后,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的城市母亲表现出的敏感性较高,与学步儿间的依恋关系越安全,这些城市学步儿的社会适应问题也较少;(3)在流动家庭中,无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敏感性较高的母亲与学步儿间的依恋关系越安全,这些流动学步儿的适应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教的根本依据。中国穆斯林将其尊称为《天经》或《宝命真经》。他们坚信《古兰经》来自“天启”——造物主安拉的意欲,令行禁止,是伊斯兰 教“六大基本信仰”之一。因此, 《古兰经》是穆斯林必备的经典。 中国穆斯林木刻版《古兰 经》,始于清代云南回民起义领 袖杜文秀。1862年,他下令刊刻 了《宝命真经》30卷,由此,开 我国木刻版《古兰经》先河,成 为中国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 事,从而为中文《古兰经》—— 《宝命真经》的广泛普及提供了 可能。 1895年,国内知名的经学大 师努伦丁·马联元(…  相似文献   

17.
马素英是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相城教会的一个姊妹,年已73岁,年轻人都亲切地称她"马姨".马姊妹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看到神在母亲身上显出的大能,她的心里很早就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她和哥、嫂、弟媳都先后受洗归主.提起马姊妹,教内教外无不交口称赞,称她是完全奉献的模范.关于她的事迹,《淮北日报》曾有"雷锋在身边"的主题报道."愿向主奉献一切,我所有时间、财物;献我身,献我灵魂,永完全,永归与主."(《依傍十架歌》)这是她的心声,也是她的实践.马姊妹一路走来,亲身经历了相城教会的发展;相城教会的兴旺也见证了马姊妹的付出.  相似文献   

18.
远音 《思维与智慧》2008,(12):61-61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己。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9.
简论欧阳修的《易》说及其史学观林怡欧阳修(1007~1072),历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以文章名冠天下,平生著述甚丰。他以“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苏轼《居士集·序》)的卓然丰采令天下士...  相似文献   

20.
论孔子对妇女是尊重而非轻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妇女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之一。孔子生当中华文明大发展大进步的时代 ,他不可能有轻视妇女的思想倾向。这可以从多方面来看。首先 ,从孔子的身世和幼年经历看。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三岁丧父 ,家境贫寒 ,全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为儿嬉戏 ,常陈俎豆 ,设礼容。”这“陈俎豆 ,设礼容” ,必定是母亲的精心安排 ,以培养儿子知礼达礼。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 ,也必定是母亲教导的结果。不幸的是 ,孔母三十多岁便去世 ,当时年仅十六七岁的孔子还不知父墓所在 ,是邻人挽父之母告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