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恩八九(上联)常想一二(下联)如意(横批)这副对联的典故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俗语。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此诠释道:“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2.
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以供选择的判断,这是逻辑学的常识。根据这些常识,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是界限分明,不难辨  相似文献   

3.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连词的数量很多,它在句中表示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连词“和”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谈几点看法。一、有关系“和”与无关系“和”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常使用连词“和”。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言判断是同时断定几种思维对象的判断。连词“和”在这两种判断中表示了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②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例①是一个关系判断。它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有“邻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传说从前有一书生上京赶考,正在过一座独木桥时,迎面来了个挑竹子的姑娘。姑娘说要出一上联请书生对,如对出了下联,她才肯让书生先过桥。姑娘出的上联是:"竹担挑,挑竹担,竹担挑竹竹挑竹。"书生一时对不出下联,只得转身让姑娘先过桥。后来,书生路过一座庄园时,见大门上的铜环锁着铜锁,触发灵感,立即想出了下联:"铜环锁,锁铜环,铜环锁铜铜锁铜。"这副26个字的对联,仅由不同的6个字重复组成,也算是一副绝  相似文献   

5.
启迪智慧的“缺A”式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A”式辞格,古今多用,但是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从自然语言逻辑角度进行探索。先看两个例子: 明亡时,钱谦益腆颜降清,继续当他的大官,告老还乡后,新建了一座家庙,有人在庙堂上挂了一匾一联。横匾写着“三朝元老”,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按当时的道德观念,下联还应有一个“耻”字,据下联,上联还应补个“八”字,但是当时为什么要缺  相似文献   

6.
过春节时家里人要我写副对联,红红火火,图个吉利。信手翻开《楹联丛话》,一副对联忽地牵住了我的目光,上联是“应视国事如家事”,下联是“能尽人心即佛心”。我心下顿生欢喜,奋笔疾书,张于门侧。时至吉祥的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日),对联仍未除去,红纸依旧醒目,黑墨依旧深沉。我每天过来过去总要看到它,心中也就反来复去地有所思索。佛在人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于是也便显得遥远。佛心是什么自然更难把握。但人心并不遥远,却是可以把握的。倘若真的是“能尽人心即佛心”,成佛成圣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梁思成是贼?     
正上海评弹团演出中篇评弹《林徽因》,剧场里打出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上联说的是梁思成,下联说的是林徽因。一位朋友见到后大吃一惊,给我打来电话说:怎么能把一代建筑大师说成是贼?"梁上君子"典出《后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四川成都有一个茶酒兼营的小店,生意萧条,濒临倒闭。店主为了改变困境,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下联为:“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且打二两酒来。”这副对联,不但浅显易懂,而且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表现了对当时疲于奔命的人们的理解和关心,立刻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拉近了小店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小店生意从此兴隆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关系判断的定义 一种比较流行的关系判断的定义为:断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如,“五大于三”。① 按照这种说法,象“所有选民都喜欢有的候选人”②,就不属于关系判断,因为它断定的并不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是两类对象“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但  相似文献   

10.
妙联趣事     
1.江苏、四川成巧对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11.
论“浅薄”     
浅薄是一种人文现象,人群中时有“墙上芦苇”、“山间竹笋”之辈,文化中也不乏“不易千驷”、“何假百城”之狂。 先说流行歌曲吧。作为与民族传统歌曲、西洋美声歌曲并存的通俗歌曲,作为一种贴切生活自然质朴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流派,本不需笔者置喙的。但近两年流行歌曲大走其时(或曰大肆泛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大受贬抑,以浅薄为时髦的流行歌手运用各种新潮唱法把通俗歌曲的俗气喧染得淋漓尽致:什么柔情挑逗式、声嘶  相似文献   

12.
浏览书刊,偶见几副对联,甚觉怪异,然细加玩味,禁不住拍案击节,叹妙称奇! (一)不对联 对联,最起码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否则何以成对?然而,偏有人作出了不对之联,那是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有人为他送去的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13.
<正>记得有副对联上联是“太羹有味乃图书”,有位编辑对了下联“至乐无声是编辑”。这对于从事几十年编辑工作的我太适合不过了。我于1996年到西泠印社工作,是社刊《西泠艺丛》的助理编辑。那时做编辑工作很苦,查找资料很费时,于是干脆就把看过的都记住了,积累越多便越能与名家对话了,也许这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吧。不过编辑工作也有其乐趣,特别是我社属美术类出版社,出版内容均为书法、  相似文献   

14.
鸡联拾趣     
清朝林则徐因禁烟驰名海内外,他还很有才华。小时,私塾先生以水中鸭出联: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略加思索,很快便对出下联:鸡公有髻不梳头。清朝进士王应遇是广东东莞人,从小就爱写诗撰对。一日夜间,他见空中有一弯新月,一片散云,灵感顿至,自撰了一副对联:娥眉照月娥眉豆;鸡爪云遮鸡爪兰。以娥眉比新月,以鸡爪比云彩,十分生动形象。解缙是明代才子,小时候才华横溢。一次他撰了副对联: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古时有个文人到城外游玩,将马系在树下,见树下蚂蚁爬来爬去,便信口撰了上联:蚂蚁树下马倚树;一妙龄女子走过,听文人撰对,便随…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令人读起来精神振奋。本文仅就他的几个著名论断,从逻辑角度表明其高度的科学性与境密的逻辑性。(一广基本路线”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党的总路线和总方针。这条路线的表述文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这个表述是个联言判断,它有两个支判断:(1)一个中心(尸);(2)两个基本点(q)。其逻辑公式为:p八个根据联言判断要求,两个肢判断皆真,整个判断才真;一真一假为假;一假一真也…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方阵是用以表示性质判断或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的。现在如果我们把它的含义扩大,那么这个逻辑方阵也可以表示复合判断及其相互关系。在这个赋予更多含义的逻辑方阵中可以用来表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等几种基本的复合判断,并能直观地显示这些复合判断之间的关系。这个逻辑方阵表示如下(图<一>)  相似文献   

17.
相传宋朝时,北辽政权的八个侯王带领十万番兵进犯中原。辽兵在距边关十里之外安营扎寨,随后派了两名番兵到宋营下战书。这份战书是一副对联的上联,意思是说宋朝如果有人能对出下联,自愿收兵,决不食言。 宋营接到战书,拆开一看,只见上联写道: 张长弓,骑奇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均在上,单戈独战。 宋营三军将领相互传阅,无人能对。地方上一私塾先生听到消息后星夜赶到宋营,立刻写出了下联: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都站边,合手便拿。 番兵取回战书,主将一看,恼羞成怒,不但没有收兵,竟连夜出兵偷袭宋营。不料宋…  相似文献   

18.
一天,苏东坡与苏小妹在花园里饮酒赏月。下酒菜中有一碟切好的咸鸡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了一个上联,叫苏东坡对下联。她的上联是: 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苏东坡按说也应以桌上物品对出下联,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饭后,侍女端上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剥开一个石榴正要吃时,下联有了: 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苏东坡对出下联后,对小妹说:“光你考我不行,我也得考考你才是。”于是也出了一个上联: 水仙子挂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东坡这个上联中巧妙地嵌  相似文献   

19.
象顾(颉刚)先生这样学识渊博的史学大家,深知普及读物的重要性,但他却叮嘱要“将读史记录加以编写印成一本小书”,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一九八四年二月三日《文汇报》第三版《学史指径》语言中的并列复句、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都可用来表示联言判断。各种语言形式所表示的联言判断,就其逻辑值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但从感情色彩和各联言肢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的差别又是明显的,不能互相替代。上例中联  相似文献   

20.
绝妙的棋联     
自古以来,有不少与象棋有关的奇闻趣事流传至今,而其中的棋联,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从前,有姓高、伍的两位先生,坐在古槐之下对弈。姓高的先生提议说,下完棋作一副对联如何?姓伍的先生略加思索,就先出了上联:"一堂古屋,龙不吟,虎不啸,花不芬芳鱼不跃,哭煞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