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比反驳     
一般逻辑书上讲到的反驳,按其所运用的推理方式分,有演绎反驳和归纳反驳,而没有提到“类比反驳”.但是,根据我们初步的调查研究发现,确实有一种一般逻辑书上没有提到的“类比反驳”.所谓“类比反驳”,就是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进行反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逻辑教科书中,人们通常只提到演绎反驳法和归纳反驳法,而没有论及类比反驳法。其实,类比反驳法也是论证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反驳法是类比推理在论证过程中的运用。但用于反驳的类比与一般的类比推理有所不同,前者是表达过程,着重于已知的思想观点的阐发;后者是认识过程,着重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类比反驳的主要特点是:在两个或两类具有某种共同性(或共点)的事物现象中,通过某一个(或某一类)众所周知的事物现象的荒谬性作类比,推出被类比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现象的荒谬性,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3.
依现代逻辑之见,证明与反驳这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均衡的。一个矛盾事实足以彻底驳倒一个一般论断;同时,无论多少正面事例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证明这一论断而使之成为真理。 P.卡纳普就是这样表述证明(确证)与反驳(证伪)之间的这种根本的非对称性的,认为这种非对称性特别值得注意。他说:“十分有趣的是,虽然并不存在那种借助它可以确证(在严格意义下)规律的方式,却有着借助它我们可以反驳(证伪)规律的简便方法。为此只需找到一种矛盾场合,关于这一场合本身的了解可以是不可靠的。你即便在观察中  相似文献   

4.
在法庭辩论中通常用揭露对方在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上的虚假性,来达到反败为胜的目的。常见的反驳方法有以下三种: 其一,反驳论题。反驳论题是证明对方所提出的论题是虚假的,是违反证明中有关论题规则的。对方的观点主要是通过论题反映出来的,因而驳倒了对方的论题,也就驳倒了对方的整个论证,这是进行反驳时最为重要的。反驳论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直接反驳。它是用论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论题是虚假的。直接反驳的特点是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所使用的论据的联系是直接的,这种反驳是从正面进行的,因而作用明显,易于运用。例如,在刑事案件审理中,公诉人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依法判处的刑罚往往就是证明中的论题。例如,某检查院的一  相似文献   

5.
归谬法是一件很重要的逻辑反驳方法,但一般逻辑读物只介绍如何用归谬法反驳论题和论据,而不介绍如何用归谬法反驳论敌的论证方式。其实,归谬法不仅可以用于反驳论题和论据,也可用于反驳论证方式。 有位美国参议员对逻辑学家贝尔克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反对我,你也反对我,所以你是共产党人。”贝尔克当即答道:“亲爱的参议员先生,您的推论真是妙极了!如果你的推论能够成立,那么下面的推论也能成立:所有的鹅都吃白菜,您也吃白菜,所以您是鹅。”  相似文献   

6.
反证法与归谬法是两种常用的间接论证的方法。因为它们都要用到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所以人们容易混淆,分不清楚。其实,只要掌握两者的区别,并不难识别。反证法是证明的方法,归谬法是反驳的方法,两者的用途不同。不过,仅凭这一点,在实际运用当中是难以把它们辨别清楚的。两者实质性的区别,是逻辑形式不同,并由此产生了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本文主要讨论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章对知识“基础”的观点的主要批判加以概述。这种观点对证明主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本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一种无效做法的总的考察:如果这种批判被理解为是对传统观点的一个毁灭性论证的话(而不是从内部作精细的修改),那么证明主义者大概会放弃元理论,与此相反,这一批判加强了从古典主义到新证明主义的转变;由于发现并不存在知识的坚固基础,这些理论家便试图在或然性的基础上建立人类的知识,以便避开怀疑论。虽然更为悲哀但也更为“明智”,他们承认科学合理性的局限,并企图承认将事实的相对性纳入当代经验主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伴随争论的是知识基础、语义来源等问题。争论各方都无法彻底驳倒对方。在知识构建上,弗雷格、罗素试图用现代逻辑技术清除心理主义,却预设了各种非推论的"所与"。罗蒂坚持治疗型的哲学立场,反驳实在论及其相关问题,发展出新的语言观。在罗蒂那里,语言就是本体,世界即语言,其语言实用主义消解了形而上难题,指向运用语言进行会话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代有关于外在世界的激进怀疑论者常利用知识封闭性原则去论证他们的立场。为了反驳这样的怀疑论,有些学者主张我们应该重新检视知识的标准,以便发现这些怀疑论论证中的问题,特别是知识封闭性原则是否成立的问题。在这些学者中,有两类极为受到重视:一类是主张知识的成立与否只涉及"相关的"可能性是否已被排除的相关选择理论学者,如D.Lewis、F.Dretske、和M.Heller,另一类则是主张知识的成立与否与某些虚拟条件是否为真有关的虚拟论者,如R.Nozick、E.Sosa、和K.De Rose。不幸的是,对于这两类理论的讨论往往流于直觉并因而缺乏逻辑的严谨性。为了弥补这个缺点,W.Holliday最近利用了两种新的形式化语意论去重新模塑上述两类理论,并严格证明了每种理论在知识封闭性问题上的逻辑结果。他的形式化工作和证明带来了极为严格而又丰硕的成果,本论文的主旨便在对Holliday这一个认知逻辑的新发展方向作出若干哲学与逻辑上的省思。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精采章回之一。这段文字通过诸葛亮对江东一大群主和派文士的逐一驳难,突出地刻画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辩才。从逻辑角度分析一下诸葛亮所运用的反驳方法,对我们学习逻辑反驳不无益处。第一个向孔明发起进攻的是张昭: “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近闻刘豫州(备)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已属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以来,康德对宇宙论证明的批判在英语学界中遭遇到一种最早由帕特森·布朗提出,并为许多后继者所效仿的反驳。这种布朗式的反驳相信,假如一种证明并不在康德的定义上使用"必然存在者"的概念,就能成功地规避他所提出的依赖性论题。而且,这种反驳依赖于一种后来为乔纳森·班尼特与艾伦·伍德所阐明的对康德的这个批判的诠释,后者直到今天依然是英语学界中最为主流的一种诠释。本文试图从康德的文本出发,对班尼特与伍德的诠释予以反驳,并提出一种新的诠释方案,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一切布朗式的反驳,为康德的批判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12.
釜底抽薪法     
批判谬误,方法很多,“釜底抽薪法”就是其中之一。运用这种方法,要求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所以,从逻辑角度讲,“釜底抽薪法”也就是反驳论据法。“釜底抽薪”,烈火就会熄灭;驳倒了论据,对方的议论也就不能成立了。釜底抽薪法,是一种富有逻辑力量的反驳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第一有利于驳倒对方的论点;第二能增强文章的论战色彩和说服力。写驳论文章,当然要集中全力驳倒对方的论点。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只有驳倒了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逻辑知识,主要是形式逻辑(普通逻辑)的知识,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许多人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逻辑知识,灵活巧妙地运用着逻辑知识.逻辑知识的较为广泛的普及,又反过来推动了逻辑科学的研究工作.整个逻辑科学领域中,出现  相似文献   

14.
GAG与Gaa是关于概称句推理的逻辑系统。概称句词项逻辑的要点是引入了表示概念的词项,从而以更自然的方式表示概念在推理中的作用,这也带来了概称句词项逻辑语言的特点。涵义语义是用于概称句词项逻辑语言的形式语义。在涵义语义下GAG与Gaa是可靠的,但是完全性证明一直空缺。通过完全性证明,发现有必要对原来的涵义语义做一些补充和完善,为此提出涵义语义结构的一般形式,进而给出全涵义结构和实涵义结构。原来的语义结构实际上是全涵义结构。完全性证明需要使用实涵义结构。实涵义结构的框架部分与解释函数有关,因而不完全独立于被解释的语言。实涵义结构更像是认知主义语义观下的语义构造。长期以来,实在论语义观在逻辑学研究中根深蒂固。实涵义结构的提出,对这类逻辑研究的哲学基础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秦豪 《思维与智慧》2001,(10):39-39
世界上古今中外的名人,不仅以语言见长,而且在他们的慧语中可以发现大多擅长于运用归谬反驳的逻辑方法和技巧,构思精当,言辞鞭辟入里,幽默辛辣,妙趣横生,常常置论敌于难堪的境地,无法作出回击。  相似文献   

16.
意义概念的解释决定着逻辑形式和逻辑理论的形而上学,以David Smith为代表的西岸解释通过对胡塞尔的意义理论的解释提出了一种柏拉图主义意义概念,哥德尔对胡塞尔的研究也加强了这种对意义的实在论理解。相反,John Drummond则反对意义与对象的本体论差异和意义实在论,但东岸解释缺乏对逻辑有效性的具体说明。本文认为,胡塞尔在其逻辑研究中初步刻画的部分论与意义理论存在关联。运用部分论的分析,本文将反驳柏拉图主义意义概念,并通过部分论来说明意义、逻辑形式和对象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群体宣告逻辑在公开宣告逻辑基础上增加用于刻画群体宣告的算子,其中的"群体宣告"是指群内个体的一阶或高阶知识被同时、公开、真实地宣告。然而,很多场合下通常并不接受个体宣告高阶知识。本文所探讨的群体简单宣告逻辑只允许群内个体宣告一阶知识,这与此前版本在一些性质上存在差别。文章的主要成果是群体简单宣告逻辑的表达能力和公理系统等结论,以及对有穷规则在群体宣告逻辑中不可靠、但在群体简单宣告逻辑中具有可靠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语言学习》“问题求解”栏登有《伽里略的反驳成立吗?》一文。内容是说:伽在反驳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时,采用了归谬法从被反驳论题引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Q与(?)),即A为轻石,B为重石,A+B为捆合石,因捆合石重于B石,则先于B石落地(Q);而同时又由于捆合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高中语文第三册)是一篇杂文,从文章大类看,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逻辑特征,是论证的揭示。时议论文进行逻辑分析,应该以这个逻辑特征为出发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论证线索,揭示文章时论题加以证明或反驳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文章论证的屡次和特点。本文试就这些方面时鲁迅的这篇杂文进行逻辑分析。这篇杂文的题目很特别。它是经过三次限定的概念,实际上标出了论题判断的谓项。如果给它补上主项(梁实秋)和联项(是),文章完整的论题  相似文献   

20.
“发现”一词,一般认为,是指一种思想或理论的最初发生或最实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过程,而不是证明的最后成果。通常说的“证明”,包括确定一种观点的支持度与认识的根据。它意味着或者过程、或者成果,这取决于前后关系。发现和证明的关系是同一的还是分离的?就十七世纪的经典发现纲领来说,发现的方法就是证明的方法,发现的逻辑等于证明的逻辑,发现和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