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数学真理的客观性李浙生欧几里德表述的几何体系是相当抽象的。他努力摆脱真理和经验的束缚。他的功绩正在干他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而且走得这么好,以至后人不得不遵循他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然而,他在摆脱直观和经验的道路上,走得还不够远。他通过定义又把几何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空间联系起来,并且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确认几何公理的真实性。以致到19世纪数学家仍认为,欧氏几何是现实空间的正确描述。这时,数学真理的客观性表现为理论与现实的符合,认识与经验的一致。非欧几何的出现,由于它的某些公理和许多定理直接违背人的常识,违背人的直观经验,但在逻辑上却是相容的。于是人们对欧氏几何的真实性发生了怀疑,也对这种符合论发生了怀疑。到了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既然数学理论已无内容,还有什么真假可言?从演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只要推演由前提到结论,严格按照逻辑规则进行,则结论就必定是真的。这时在数学中,逻辑上的真取代了主客观相符合的真,检验数学真理的标准不再是实践或经验,而是逻辑上的相容性。在人的理性思维突破了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理论的真理性不能直接由实践来检验时,数学家提出了逻辑标准,这是又一大进步。因为它能把数学理论推到极深远处,否则,无  相似文献   

2.
周抗同志在《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黑标本》一文中批判了《哲学小辞典》宣扬“四人帮”的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错误。这当然是必要的、正确的。但他同时却否认了任何真理的阶级性,否认了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他把真理的客观性和阶级性完全对立起来,以致  相似文献   

3.
只看到真理的客观性,看不到真理的主观性,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则是主观的,也不尽对。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真理,无论其内容或形式,都有各自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4.
不能否认价值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发表了袁贵仁同志的《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一文,把“价值真理”问题的讨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期发表的薛克诚同志的文章对“价值真理”提出了异议,认为承认了价值真理,就没有了客观真理。 我认为,薛文的推断是不能成立的。价值真理首先必须是客观真理。真理是科学性(即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真理之所以是真  相似文献   

5.
张途 《哲学研究》2023,(10):118-127
政治建构主义通常面临的批评是它无力为正义观念提供足够的客观性,从而整个政治自由主义对政治观念的界定不牢靠。但是,这种批评建基于一种将理论真理照搬适用到实践世界范畴中的教条主义,而实践哲学中蕴含着根植于各理性行动者对于各具体范畴实践必然践行的实践客观性。实践客观性与理论真理的差异在于它的实践性,而实践性包含了各具体实践范畴中的理性主体对该实践必然的实际践行。因此,政治建构主义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实践客观性,因其在根本上来自于反映了实践理性观念的自由平等公民对其所处社会政治实践的必然践行,即对正义的重要性和合理多元主义的接受。与此同时,实践客观性的解释力仍需限定在局部建构主义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6.
五、社会认识中的真理苏联学者认为,理解社会认识本质的中心问题是,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中是否存在着客观真理?如果存在,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认为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和党性、真理和价值、真理和理想、真理和方法等问题之中。 (一) 真理的客观性苏联学者认为,客观真理有不依赖人、也不依赖人类知识的内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哲学界用由相对真理不断接近或转化为绝对真理等观点来理解真理的过程性。近年来,哲学界有些同志认为,要理解真理的过程性,还应当研究真理的层次性,并对真理层次的含义及其基本的类型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意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哲学教科书都非常强调真理客观性,认为它是指人们意识里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马克思曾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一切唯心主义者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认识中寻找真理的标准,这是完全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者一般地以是否符合客观事物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所以也不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斗争,对于总结思维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和坚持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二次真理问题研讨会概述董谊思全国第二次真理问题研讨会于1993年5月ZI日至26日在安徽省歙县召开。这次会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安徽省委党校等九个单位共同发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160多位同志与会,提供论文80多篇。会议回顾了近年来真理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就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些根本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及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概述如下。一、关于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对此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见解。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点是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否定主观真理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我们与坚持真理具有主观性的同志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承认不承认真理是否具有主观形式,问题在于这种主观形式并不是真理的内容。主观形式不是真理的本质属性,此其一。其二,真理的主观形式也是来自客体对象的客观形态和人们实践活动的动作图式。正如列宁所说,“逻辑的格”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亿万次的重复而形成的。其三,主体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知识结构都使其有明显的倾向性和选择性,这一切都影响着主体对真理的主观形式的创造活动。但主体的这种主观性因素也要受到自身实践活动及  相似文献   

11.
主张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的同志说:“社会科学真理所反映的是社会现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当然不能不具有阶级性。”这似乎是反映论,实际上是把客观对象同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同真理相混同的意见,是不能使人同意的。 首先,社会发展规律本身不具有阶级性。阶级斗争是客观的事实,人们承不承认它,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围绕着主体性、主观性、客观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主体性即主观性,无客观性可言,否则就是“六经注我”。另一种观点认为,主体性虽然表现为主观性,但不排斥客观性,否则就是“只知有秦,不知有汉”。双方争论的焦点似乎集中在对主体性的不同理解上,但究其底蕴,实质是对客观性片面理解的分歧。他们都没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主义者否定客观真理承认或不承认其理的客观性,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哲学上两大阵营,过去和现在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个问题是与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相联系着,所以任何一派哲学都必须解答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个重要问题,实用主义者则是把否认客观其理作为它的反动哲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是现代的科学真理理论。虽然列宁没有给我们留下一本专门论述真理问题的著作,但是他在自己的一系列著作中全面发展了有关真理的最重要的思想和原理。这些思想包含着该理论的基本逻辑成分及其最重要概念的必要定义,在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外,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又是经常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这里我们将分析一般真理观中的两个问题:真理的定义和结构。这两个问题决没有囊括真理的全部内容,但它对理解真理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真理的定义哲学思想一直在探求能够更加  相似文献   

15.
陈朝辉 《天风》2004,(1):13-13
我们应如何撇下私见,研修真理,理解真理,并在真理中端正我们的信仰呢?  相似文献   

16.
希腊怀疑主义对独断论真理标准的诘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怀疑主义对独断论真理标准的诘难崔延强真理标准是晚期希腊各派哲学集中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理解标准问题,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当时哲学家关于真理的基本看法。斯多亚派的真理观最具有代表性,表述最为系统完整,是怀疑主义主要的批判对象。根据塞克斯都的记载,斯...  相似文献   

17.
认识怎样成为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愈辩愈明,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辩论双方对所讨论的问题要有一个共同的理解,或曰共同的语言,否则只会愈辩愈乱,因为你谈你的,我说我的,表面上热闹非常,实际上并不交锋,问题当然是辩不清楚的。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就有这种情况,例如对真  相似文献   

18.
郑文先:深化真理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野传统真理观一般局限于认识论领域讨论真理问题,而它对认识论的理解又局限于知识论,真理一词往往与“知识”同义。这种见解有以下漏洞和问题:(1)它把主观对客观的符合、主体对客体的顺应作为真理或知识的唯一规定,从而它只注重了...  相似文献   

19.
“把真理定义为客观事实”这是对列宁关于客观真理问题论述的歪曲、误解,此论的提出者所提的几个论据都是错误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的结果。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1、在价值问题的研究中,人们提到了价值真理和真理的价值这两个范畴,有的同志主张,事实真理无阶级性,而价值真理则有阶级性;有的同志则认为,既然真理对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从真理的价值属性方面看,真理有阶级性。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欠妥当。略陈管见,就教于大家。2、价值是什么?马克思说:“一种商品例如麻布的相对价值形式,把自己的价值表现为一种与自己的物体和物体属性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