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人生观与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全球性的环境恶化问题进行反思时,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问题,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问题。正是那种向外索求式的、以满足各种欲望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对环境的掠夺和破坏。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必须在生活方式上来一...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问题,是我国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研究课题。它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开始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写出了一部分论文,《文汇报》和《中国青年报》还开辟专栏,讨论“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问题。下面就讨论中涉及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一、什么是生活方式?讨论中对生活方式的内涵有多种提法和表述,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具有多层次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把握它。社会学从人们的具体生活方式入手,直接研究个人和社群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变迁状况。这是生活方式问题研究的最基本层次。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的生活方式入手,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揭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这是生活方式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社科联于1985年12月2目至5日举行了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研讨会。会议主要讨论了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演变趋势和发展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与会同志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首先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同中国文明的结合,其精神支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息和道德。在建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国广泛开展了有关生活方式问题的讨论,讨论中提出了一些亟待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就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粗浅述评,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一、生活方式的科学归属问题生活方式究竟是哪一门社会科学的对象和范围,这是讨论中首先涉及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见有三:(1)是社会学的对象;(2)是横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等之边缘的新的一门边缘科学的对象;(3)是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事实上,社会生活方式是一个广泛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从本学科的视角出发展开研  相似文献   

6.
十二月的北方,寒风凛烈,但在天津市生活方式研讨会的会议厅里,却是春意盎然。八十多位理论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同志们正在对于生活方式这一课题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为什么要研究生活方式?为什么大家对生活方式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生活方式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每一个家庭和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等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7.
迄今,我国理论界对“生活方式”这一范畴,不够重视和缺乏研究。但是,生活方式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首先,研究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生活方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如果离开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在社会学中,就无法研究家庭、婚姻以及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甚至无法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在经济学中,就难以说明消费结构问题,在伦理学中,就不能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月初,解放军政治学院哲学教员培训队举行讨论会,探讨生活方式的有关理论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一、对生活方式要作多角度的思考一些同志感到,生活方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联系。以往的一些讨论,由于各拘于某些侧面,因而难以从总貌上把握生活方式的内涵,需要从多种角度作出思考,进而从整体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之间的关系,对兰州市九所中学共196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受惩罚。(2)中学生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其焦虑程度有关。(3)应对方式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杨玉昌 《现代哲学》2004,2(4):121-127
本文通过分析叔本华的意志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探讨了哲学问题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叔本华和维特根斯坦分别提出意志和语言游戏的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消除传统的哲学问题。他们的这一探索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哲学的性质、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护理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天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107-113,159
该研究采用SCL-90、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漳州医学护理职业学院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6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同护理生心理健康有关的生活事件主要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2)护理生在面临应激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较多,消极应对方式较少;(3)护理生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SCL-90之间有较高正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分别与SCL-9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和负相关;(4)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的生活事件因子与幻想、自责、解决问题、健康适应的应对因子对高职护理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5)应对方式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生活方式问题的讨论中,研究者普遍注意的是通过人们的生存活动来确定其生活方式。从这种观点看来,生活方式是与生存条件相一致的,是该社会特有的生存活动类型的总和。但是,仅仅承认人的生活方式对社会条件的依赖性是不够的,因为生活方式关系到每个人的具体生活活动,是通过每个人的生活活动表现出来的,在同一个社会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因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相态度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人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人本身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矛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人类根本的生存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哲学上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价值原则。围绕“价值选择与人类生存”这一主题,由湖北大学哲学系主办、国际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活方式的探讨,在我国是近一两年才开始的,而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探讨,更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谈不到什么论证,只是谈一点自己的理解。“文明”本意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文明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指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状态,也应该包括物质的和精  相似文献   

15.
论生活行为方式致病作用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生活行为方式致病作用的基本概念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疾病谱和疾病死因顺位排列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一个严峻的问题凸现在人们面前 ,这就是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致病作用。对于相当一部分疾病而言 ,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致病因子。冠心病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疾病。据文献报道这些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共有 2 4 6种 ,诸如高血压、高血糖、过量进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A型行为类型等等 ,其中绝大多数与生活行为方式有关[1] 。值得强调的是 ,在全球疾病死因顺位中 ,前几位都是与生活行为方式关系密切的…  相似文献   

16.
一、生活方式的含义及与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十分熟悉。生活方式目前国內主要是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畴或作为日常用语来使用。这两个概念之间有无内在联系?联系怎样?有沒有可能把“生活方式”这一概念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要探讨这些问题,显然要从弄清生活方式这一概念的含义入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耕作模式、耕作条件、农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与传统农村不同的变化,同时环境问题也显现出来。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残留物、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排泄物、村民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等。由于治理措施不配套,产生了一些污染问题,影响了村民健康。根据污染物产生的根源及转移的途径,针对性采取宣传、管控、疏导、综合利用、环保设施治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闲暇道德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彭先桃新工时制实施后,经济学家们讨论了缩短工时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问题,社会学家们探讨了国民闲暇生活方式的问题,教育学家研究了提高国民闲暇生活质量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就闲暇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谈点...  相似文献   

19.
一、生活意识问题(1) “价值多样化”与生活意识近十几年来,关于“价值多样化”的问题在日本多有议论,这体现了日本人民生活意识发生变化的特征。其实际形态并不简单。首先,价值(严格说来是价值意识)的多祥化来源于人们对富于个性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这是进步性的倾向。但同时也具有否定的一面,即人们丧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问题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非常重要。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华民族新的腾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