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观台夕照     
绿波荡飞檐,殿宇层峦。楼观亭台西照晚,银杏森森看鸣蝉,紫气东还。老子入函关,此山设坛。一篇经论五千言,福祸相依法自然,道传人间。楼观台夕照@张津梁$中共兰州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2.
论老聃之“道”与“自然无为”张钦一、“道”与“自然”《道德经》五千言,言“道”之处凡七十三见,试图解决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宇宙源起与运化规律的问题;二是社会问题;三是人生问题(即个我的身心问题)。其“道”的使用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内涵。陈鼓应先生在...  相似文献   

3.
<正>一第一次探望任法玖老道长是在2014年2月27日,当天"闵智亭大师羽化十周年纪念活动"结束,道教之音付薇女士和隋玉宝先生打算去楼观台采访任老道长,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相约同去。陕西省道协会长胡诚林道长还特意安排司机开车送我们。下午2点出发,3点左右到达楼观台道院,知客丁道长接待了我们,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海峡两岸纪念老子楼观授经祈祷法会、楼观台修复奠基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大陵山祭拜老子墓及临潼明圣宫开光庆典活动在陕西西安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协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国道协副会长、陕西省道协会长任法融道长、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先生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嘉宾及国内道教界人士300多人,国家宗教局外事司司长郭伟女士一行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陕西省人大副主任陈再生、省人大秘书长岳松华同志会见了张柽先生一行。省人大陈再生副主任和省政府原副省长徐山林…  相似文献   

5.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张其成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  相似文献   

6.
吴筠     
(?—778)唐代道士。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事潘师正为道士,传上清经法。唐玄宗开元(713—741)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后又游天台,观沧海,与名士相娱乐,文辞传颂京师。玄宗召见于大同殿,令待诏翰林。问以道法,答以“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  相似文献   

7.
终南山自古为尘世仙源,汉魏以降,高人逸士多出其间。游其地者,喜其泉石之美,乐其林壑之幽。昔年访楼观台,缘识任法融道长,接谈之余,见其气歙神凝,抱朴涵冲,积学深厚,世人罕能测其量。近得其手著《阴符经素书释义》,行将付梓,远道邀为之序。此书以道教内丹之学,阐阴符之旨,备一家之言。尝谓《道藏》典籍,文约义丰。《道德经》五千言,或以用兵,或以治国,或以养生,或以炼神,或以体天道、参造化。见仁见智,各有攸宜。所见不同,所取各异。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众眼中,这或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宗教胜地探访活动。然而,对参与其中的慕道者来说,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心灵穿越、寻根访道之旅。2015年7月,"问道之旅——朝拜祖庭陕西行"活动先后在西安八仙宫、周至楼观台、户县重阳宫举行。活动由北京市道教协会主办,北京平谷龙王庙、西安八仙宫、道教之音网站承办,  相似文献   

9.
函谷骑牛去不还,玄机聊托五千言。德涵今古青红白,道贯乾坤一二三。旧事随风摇楚苦,新潮带雨落邯郸。谁凭王谢堂前燕,记取斜阳山外山?七律·读《老子》@林幽子  相似文献   

10.
正各道教宫观及广大教职人员:道教历来重视学修,昔尹真人扫道迎迓老子楼观授学道德五千言,祖天师张道陵鹤鸣山虔诚祈学得太上正一盟威道,邱祖磻溪六年、龙门七载勤学苦练终成一代高道。当前,道教活动场所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暂停聚集性活动,部分暂停开放。我们倡议:各地宫观道众利用此机,弘扬冬炼春学传统,大兴学修之风。在爱国爱教旗帜指引下,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学习政策法规、教制规章,参悟经典教义、祖师语录,效法祖师事迹、宗正教风,坚持早晚课诵、保养元和,以戒为师、精进修持,讲经说法、弘扬正气,师友论道、教学相长,参玄守一、清静身心,精研道法、依科演教,钻研学问、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是道教最高经典,又称《老子五千言》,由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主要论述了“道”和“德”的含义,强调“自然无为”、“长生久视”等内容,道  相似文献   

12.
去年暑假,我们学员八人,有幸参谒了仰慕已久的陕西省道教圣地——周至县楼观台。俗话说:“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我们一来到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确实被这里的景色所迷住。但见山环水复,风光秀丽,竹木葱茏,真可谓神仙境界,洞天之冠。无愧夙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的美名。楼观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道教宫观。据《楼观本起传》所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即观之始也”。近三千年来,楼观台几经兴废,楼、台、殿、阁、塔、泉、洞、观、堂、池等,有文物古迹点五十余处,现仅存有“说经台”,“炼丹炉”、“宗圣宫”、“老子墓”、“仰天池”等遗迹遗址,都是古楼观很珍贵的文化遗产。楼观台历代屡有修葺或重建,现属国务院批准开放  相似文献   

13.
杨辉 《中国道教》2012,(2):53-56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岁次乙卯。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自命道号为一虚子的茅山道士朱象先自浙右来到楼观,①原意不过是为了却多年以来礼谒祖庭、拜会老君遗迹的夙愿,不曾想当他驻足于说经台之上,摩挲老子当年系牛之古柏,遍览太和真人尹轨所撰之《楼观先师传》及精思法师韦节、银青光禄大夫尹文操续书,始知楼观  相似文献   

14.
<正>很幸运,这四十多年来,我能够一直研习道教。在剑桥时,我曾追随著名的李约瑟博士进修。而在中国,我有幸能与许多高道和老师们一起共事,并参访了从泰山到青城山等重要宫观,其中也包括问道白云观和楼观台。道教教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它很简单,却具有革命性。我们并非生存在自然之外,我们不是站在自然之外进行观察的局外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是宇宙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道”义解析赵毓民,赵琳前人对老子的注疏是前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条件下对老子的理解,未必全合老子本义。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们宁信老子所言而怀疑那些玄虚难懂的注疏。为了悉心领会老子原文,我们根据五千言中概念性词汇反复出现、一章之内...  相似文献   

16.
苏氏二杰的楼观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氏二杰即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其弟苏辙(1038—1112,字子由)。他们崇佛信道,外儒内道,主张三教一家,而使其思想意识、艺术水平达到一种空前境界,在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二位的佛道情感直接影响其生活轨迹、艺术创作和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宋嘉佑七年的后三年间(1062─1064),苏东坡任陕西凤翔府签判时,曾数次光临楼观,登台吟诗,挥笔留字,在楼观留下了一段颇俱风采的佳话,播下了怀老求道的情结。一 登临楼观觅佳句现耸立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说经台碑廊…  相似文献   

17.
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千言丝毫不涉及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直接切入哲学问题,思想连贯、文风一致,这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可谓独树一帜。他明确提出了道的范畴:道生一,一生  相似文献   

18.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19.
道教界在甘肃省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到了海内外道教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目前生态林程建设已初具规模,产生了一定的生态和社会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道教界除前期筹集到位的资外,目前尚需建设资金115万元。陕西省道教界在中国道协的倡议和任法融会长带领下,周至楼观台、西安  相似文献   

20.
“说而不说,不说而说”的说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李商隐《赠歌妓》第二首:‘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赵汝(艹光)《如梦令》:‘归未!归未!好个瘦人天气!’;此又直言消瘦,不假物示意者,则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以箫》:‘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为警拔。盖‘独自多’与‘归未’点明‘瘦’之故;李词不言‘瘦’之缘由,而言‘病酒’、‘悲秋’皆非‘瘦’之缘由,如禅宗所谓无‘表言’而只‘遮言’,名学推理所谓‘排除法’(method of difference),以二非逼出一是来,却又不明道是何,说而不说,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