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诰》诸篇次序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诰》诸篇次序考订杨朝明本文是对《尚书》中有关周公和周初诸篇诰辞次序的重新研究。今、古文《尚书》都基本与《书序》所说的次序相同,但这个次序是靠不住的,《周诰》中有不少篇章的次序被后人误置。经过逐次分析,本文落实了其中一些篇章的写作年代,对其次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阴阳概念至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尚书·周书·周官》更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说法。《诗经·大雅·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至西周末年,  相似文献   

3.
论《吕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尚书》中的周书《吕刑》,向来给经师们以许多困惑,首先吕国称王,开篇说:“惟吕命王,享国百年。”在宗周范围内,除周王外,都是侯国,不能有它国称王。而且《吕刑》在周书内与其他各篇内容不相类,系统有别,思想范畴不相属。近来我曾经有几篇文章涉及此一中国古代史上的大问题。(见《论以社以方》、《论基础科学》等文)我们说,中华民族是炎黄之后,但后来黄帝一系成为大宗,而炎帝一系,默默无闻,那么所谓炎黄之后,炎帝  相似文献   

4.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游唤民先生近著《尚书思想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一书,从哲学、政治伦理思想诸方面,以高屋建瓴之势,总揽全局,对《尚书》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史的角度,以宏观俯察的气魄,条分缕析,厘清了《尚书》思想对春秋战国以及后世思想发展的影响。这就不仅揭示了《尚书》本身所蕴含的思想体系的特征,而且显示了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给人以正本清源、掘井及泉之感。纵观《尚书思想研究》,有如下突出特色: 一、材料丰厚详赡,论证精审细密。如本书开篇在论述《尚书》…  相似文献   

5.
王健 《学海》2003,(4):49-55
《尚书》名称的真实意义是 :上古流传下来的、受到儒家特别是孔子尊崇的、记载古代贤王明君事迹的典籍。从《尚书》人物与儒家宣扬人物的一致性可知 ,周初以来就存在一个从尧、舜、禹、汤到周文王、周公的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天命的传承系统 ,道统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孔子、子思、孟子到司马迁继承并总结这一政治传承系统 ,其思想源自于《尚书》等政治典籍中。大统一时代的汉代儒学结束了战国以来各自纷争的局面 ,以顺应为统治者提供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的需要 ,这与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是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6.
《逸周书》对于考察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宝典》篇中便能够清晰地看到早期儒学的影子。其中关于“仁”的内容,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所述“四位”、“九德”、“三信”的内容与儒家的修身思想关系极其密切;“十奸”、“十散”涉及择人、敬谋问题,与早期儒家和孔子亦有一定关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参照出土文献等资料分析,《逸周书》的《宝典》篇应是可靠的周初文献。  相似文献   

7.
<正> 《淮南子·要略》说: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寻根溯源,乃植本奠基于周公。因此,周公、孔子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伦理思想方面则更可以寻索出他们源流贯通的脉络来。要探讨周公的伦理思想,应从“德”字入手。许慎《说文解字》:“惠(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周公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在政治思想上,他主张保民任贤,明德慎罚。而且认为:只有有德者,才能推行德政。他在《尚书·康诰》中说:“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  相似文献   

8.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9.
《书》《诗》二经是《大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尚书·康诰》一篇所体现的政教传统,尤为《大学》首句之义理原型所在。《康诰》载,周公述文王受命历程,始于"克明德",进而"显民",终而"丕显"于天;以"天命在周"为前提,周公勖勉周室后人赓续文王德业,其要在保民,而保民之本又在于自身之敬慎其德。根据《康诰》之政教理念,观照《大学》首句"明明德"语,可见其蕴含双重"明"义,实际上对应于"天命在周"这一终极状态;继云"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盖依循周公守成之教,呈现"承天命→保民→敬德"的推本逻辑。八条目"明明德于天下"至"格物"之论,乃承接这一推本逻辑而来;后续格致至治平之序,复由本及末,正面拓展出一条明德开显之路,在此过程中,《大学》将《尚书》政教传统中特殊性的明德与普遍性的敬德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普遍性的明德精神。  相似文献   

10.
陈桐生 《现代哲学》2022,(2):117-124
殷商人认为祖宗神对下界子孙兼具赐福、降祸的两面性;西周人由于受到《尚书·金縢》所载周公祷告三王之辞的影响,认为祖宗神对子孙只能赐福而不应该降祸。在春秋民为神主、天远人近的进步思想背景下,孔子对祖宗神现象进行了全新解读:鬼神只是人死之后漂浮的魂气;所谓祖宗神赐福是指孝子通过祭祖修养而达到内孝外顺的道德完备境界;祭祀祖宗神不是为了求福避祸,而是出于孝子的宗法血亲情感,表达孝子报本返始、孝亲尊祖之情;“敬鬼神而远之”是对待祖宗神的明智态度。孔子对祖宗神思想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周以来祭祀祖宗神的价值取向,使祭祀祖宗神由避祸求福的宗教祈求转换成以孝亲为起点的伦理道德修炼。  相似文献   

11.
《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不少人据此论定孔子轻视妇女、鄙视小人。事实上,这种看似再无疑义的理解,事实上却与孔子思想相悖。在重新考察"养"字本义,并参验《尚书》《逸周书》尤其是《孔子家语》等相关记载后,我们认为此语系孔子承袭周代"敬德保民"理念,为其重民、爱民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荀子“刑”、“德”思想自有其独特的学术品格,但溯其源流,大抵远绍周公“明德慎罚”思想,近承孔子“为政以德”、“先教后诛”思想,下启董仲舒“德主刑辅”思想,诸多思想与表述甚至直接袭用《尚书》等书、引证孔子等语录事迹,在先秦儒家刑德思想发展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家训或家教,是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辈的训示、教戒。它是不同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家训源远流长,其萌芽可追溯五帝时代的择贤禅让。《尚书》中的《无逸》、《君奭》、《康诰》诸篇和《史记》、《戒子通录》中有关记载,保留了周公训示子侄兄弟的许多珍贵资料,涉  相似文献   

14.
<正> 如实了解《周易》卦爻辞思想及其与孔子的关系,是正确认识中国思想源头和孔子思想渊源的前题。《周易》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卦画不是语言概念,人们从来没有用卦画来进行思维,它也不是记录思想的工具,而只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卦画的基本符号一、—不具有哲学中阴阳范畴的意义。只是到了战国时期,《周易大传》的作者们才用阴阳范畴解释一、—这一对基本符号,《周易》的卦画结构才第一次得到全面解释。卦爻辞则是周公、召公为了使成王、诸侯及其后嗣子孙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指导史巫将历年存放于“金縢之匮”中的命龟之辞及其他历史文献,加以整理,编写而成的文王、  相似文献   

15.
《孔丛子·刑论》篇集中辑录孔子关于刑罚的言论和观点,所载的许多文献资料,也多可与秦汉之际的其他文献相互印证。《刑论》篇所载孔子论刑主要涉及五个论题:一是刑与礼的关系,二是刑与民生的关系,三是刑与盗的关系,四是刑法的设置实施与它的合理性,五是孔子的无讼理想。在该篇所有九章文字中,有六章引用了《尚书》,共计九条,其中《吕刑》五条、《康诰》三条、《大禹谟》一条。《刑论》篇中的主要观点,都承《尚书》、《论语》而来,其刻意宣扬礼教、强调保民的倾向,不仅是对《论语》刑罚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孔子礼乐思想、爱人思想和反思精神的继承发扬,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大用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四期发表了题为《从西周甲骨文探讨(周易)卦爻辞的性质》的文章,认为高亨、李镜池等学者把《周易》视为上古筮书是不符合《周易》卦爻辞的实际,低估了它在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作用。该文从西周甲骨文的卜辞入手,参照了先秦、两汉有关典籍对《周易》六十四卦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周易》的卦爻辞是周公、召公为让其后代居安思  相似文献   

17.
《仪礼》十七篇与周公和孔子均有一定的关系。说《仪礼》与周公有关 ,并不是像古文学派那样认为周公是《仪礼》的作者 ,而是认为《仪礼》中的部分篇章反映了宗周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 ,也就是说《仪礼》所载的内容肯定有一部分属于周公当年“制礼作乐”所制定和实施的遗制。说《仪礼》与孔子有关 ,也并非如今文学派那样认为《仪礼》十七篇完全是由孔子圣心独断而创作出来的 ,而是认为《仪礼》当主要是由孔子根据宗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礼仪规制加以编订整理而纂辑成书。当然 ,这并不是说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都是孔子整理后的原书 ,因为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除了孔子整理过的内容外 ,可能还包括七十子后学所编订和增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商周人根据自己对神灵的理解在各类文献中构建祖宗神形象。殷商文献中的祖宗神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保佑、赐福子孙,另一方面又会惩诫、加害后人。西周初,周武王重病,周公祷告太王、王季、文王在天之灵,祈求祖灵护佑武王康复,其祷辞载于《尚书·金縢》。此文扭转了周人心目中的祖宗神形象,在商周人对祖宗神的认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縢》以后,西周各类文献中的祖宗神多具护佑、赐福功能,鲜有贻害子孙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中“君子”之特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周易》包括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与十翼。卦辞、交辞,先儒都以经称之,自乾至离三十卦为上经,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为下经①。十翼又称为传,有《象辞》、《象辞》、系辞》、《文言》、《说卦》、《序卦》②和《杂卦》,其中《家辞》、《象辞》、《系辞》各随经分上、下,故几十篇。而《象辞》分上、下外,通常称解释卦辞者为大象,解释交辞者为小象。《易经》初为卜篮之用,但在卦爻辞之中也有含义理价值的语句,特别是以义理解经之十翼出现后③,提高其哲学意境。《周易》具有此哲理性质,故可作为人生处事之指标。后世习易者,…  相似文献   

20.
《左传》中的周公是具有卓越成就的政治家,也是备受周人尊重、鲁人尊崇的历史人物。春秋战国之际的士人出于话语建构的需要,其文献载录改变了周公形象。《论语》是转折的开始,到战国时代,周公成“圣”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历史选择,周公已经成为儒家崇圣系统的重要对象。在《荀子》中,周公最终被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中,关于周公的话语成为儒家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