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经济潮流迅猛冲击中,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不能不看到随之而来的问题。如人际关系商品化,一些人纸醉金迷,甚至不择手段地一味追求金钱享乐而陷入罪恶泥坑。那么基督徒在这样的浪潮和社会环境中又如何处理好信仰与金钱的关系呢?国道福厦线124公里处的东山饭店老板谢培焜弟兄对此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基督徒既能经营经济,又能看破钱财。  相似文献   

2.
刘凌维 《天风》2005,(10):4-6
经文:罗2:1-2;林后3:3;林前4:9在圣经中有很多关于基督徒的比喻,在四福音书中主耶稣曾把跟随他的人比作葡萄树上的枝子,是流露基督生命的管道(参约15:1);比作世上的光,来照亮这个世界(参太5:14);比作可以调味、杀菌,并能使人对生命活水产生渴望的盐(参太5:13)。而我们刚才所读的几处经文是使徒保罗对基督徒人生所做的比喻,在这三个比喻中保罗把基督徒比作是献给上帝的活祭,是上帝写给世人的信,并且基督徒的人生又如搭在天地之间大舞台中上演的一台戏,被世人和天使观看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笔者所发现的新材料,对福建基督教徒创立的国际性基督教派“基督徒聚会处”的创立时间、主要创始人和教派特点等重新作了考证和分析,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看法。文章同时根据笔者所掌握材料对基督徒聚会处创立后在国内外传播发展的情况作了扼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朱敏荣 《天风》2006,(4):46
我们不能做“个体”的基督徒,要投身到广阔的社会中去,要担负起我们必须所负的责任,人际关系恰恰是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长沙市网络基督徒的宗教生活现实,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试图考察网络宗教生活对于基督徒的宗教性的实际影响状况.结果表明,网络宗教生活不仅没有削弱信徒的宗教性水平,反而加强了信徒的宗教性水平.在对于结果的进一步讨论中,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信徒宗教性的不降反升.一,在网络化逻辑下宗教所实现的电子物质化过程;二,宗教性作为人所潜藏的天性,当遇到适宜的社会环境时,它就有可能茁壮地成长起来,成为人的"第二伦理语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唐为民 《心理科学》2001,24(1):108-109
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个人性格、自信心、人际知觉、人际关系倾向、社交环境及社交技能的不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便有好坏之分。因此,了解并研究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及其特点,对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督徒心中有块青草地鲜花点缀鸟语花香基督徒心中有外葡萄园硕果累累满园芬芳基督徒心中有条约旦河洗人污秽除人忧伤基督徒心中有座香草山有主同在福乐无疆这是所有基督徒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8.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伸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圣经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的基础,他是区别真道和异端的唯一标准和试金石。每个有生命的基督徒都特别渴慕与热爱阅读圣  相似文献   

9.
“我知道怎样处丰富。” (腓4:12) 有很多人知道“怎样处卑贱”,可是没有学会“怎样处丰富”。当他们上到崇高的山顶时,他们就头晕起来,像要倾跌的样子。基督徒常在丰盛时羞辱他的身份,而非在祸患之时。丰盛富裕真是一件危险的事。基督徒能经得起患难的煎熬,但却受不了丰盛的锻炼。唉!神的许多恩怜和丰富常常使一个人的灵命瘦削起来,并且忽略属灵的事!但这并非必须如此,使徒保罗告诉我们,他知道怎样处丰富。当他富裕时,他知道  相似文献   

10.
邓灵勇  吴新望 《天风》2014,(9):28-30
<正>经文:《歌罗西书》3章12节至17节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基督徒在得到耶稣基督的救赎后,会拥有新的生命。这新生命包含以下三点,首先是基督徒地位的确立——得着的名分;其次是基督徒得到的权利——享受的福分;最后是基督徒担负的责任——当尽的本分。这三方面让我们明白基督徒是一群有特殊地位,并享有属天权利与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1.
言语是人一生当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思意念的工具。经文:弗4:29 言语是人一生当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思意念的工具。在人际关系中,人们是和睦相处,还是冷眼相对,往往与他们说的话紧密关联,因为有其人必有其言。同样,在我们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上帝特别看重我们所说的话,因为我们所说的话能反映出我们内心的景况。在圣经当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言语的教训,上帝将这么多有关言语的教导摆在我们面前,是要引导我们说造就人的好话,讲对他人有教导意义的话,而不要讲污秽的言语,因为“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弗5:4)。基督徒的品质应当是“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 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 4:29)。因此,说造就人的好话,就是指基督徒要讲合宜的话,如说柔和的话,说安慰人的话,说感谢的话等等。说造就人的好话是基督徒的生命里头有美好的灵性的自然流露。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语才能让听的人得益处,荣耀上帝,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现在我愿意从三个方面与弟兄姐妹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12.
以勒 《天风》2007,(6):34-35
如果一个基督徒说,没想到他自己会相信上帝,那么在古代教会历史中,没有人会想到扫罗(基督徒称其为保罗,以下称保罗)会归信上帝。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对于基督徒来说,这一切都不是徒然的,因为,相信基督徒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种的美意。保罗就是这样一位愿意彰显和执行上帝美好旨意的人。  相似文献   

13.
信徒与门徒     
陈志华 《天风》2014,(9):52-53
在教会中,弟兄姊妹都比较习惯用“信徒”或“基督徒”来自称,以说明自己是相信耶稣的人;相对而言,较少自称为“门徒”来表明自己是跟随耶稣的人。但如果我们翻开新约圣经,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统计数字。1.“基督徒”在圣经中共出现3次,“基督徒”的原文Christianos是由“Christos基督”加上拉丁语尾“anus属于……的人”所构成,即“属于基督的人”之意(参徒11:26,26:28;彼前4:16)。  相似文献   

14.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4,(12):45-45
基督徒 “他是基督徒,是不会撒谎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督徒”这名字在今天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诚实”、“爱心”、“宽容”等美德的代名词了。这自然与基督徒自身在生活上美好言行是分不开的。但是,大概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基督徒)可能并不知道,“基督徒”  相似文献   

15.
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联涛 《天风》2016,(5):31-32
正着装,在今天已不仅仅起着御寒、保护的作用,还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精神面貌,以及职业、喜好、性格特征等信息。基督徒的着装自然也少不了这些功能。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里,基督徒的着装该如何选择?严格说来,这是由社会文化所影响与决定的,而不是由基督徒的身份所决定。生活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基督徒,着装往往随时代的变化而选择与调整,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前一片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为了探讨宗教体验的情绪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活动的相关性,本研究用自编图片诱发情绪,以情绪调查表记录诱发情绪前后18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大学生的情绪主观体验变化,同时采用多导生理仪记录了其自主神经生理指标和脑电波。结果表明,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主观体验差异显著,并在C3C4电极所记录的脑区表现出θ波能量差异。总体上,基督教的宗教体验与普通的情绪体验不同,基督徒更多的是正性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8.
宽恕和爱     
赵英秋 《天风》2004,(11):23-23
耶稣的教训及使徒们的书信所要求基督徒做的已远远高过"宽容"二字,圣经不只是让人宽恕,而且还要主动地爱自己的仇敌,以怜悯的心去宽恕一个仇敌,不计较他的过犯,一个充满怜悯之心的基督徒是蒙神所喜悦的,正如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1)
正古往今来,随着时序变换,人类几大文明传统均形成了各自的宗教历与民事历。旧约圣经中的诫命、律例、典章总称律法,是一个综合体。其中诫命,即十诫,是律法的总纲,也称为道德律,是每一个以色列人与基督徒都须严格遵守的人生基本准则与生命核心规律;律例是十诫中前四诫的细则,关乎宗教生活,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上帝的关系,有工作律之说;典章是十诫中后六诫的细则,关乎社会活动,即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有民事律之称。  相似文献   

20.
何欣 《天风》2002,(2):24-25
自1950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以来,中国基督徒自觉地与中国人民认同,藉着基督道成肉身,深爱着祖国和人民。中国教会必须将有以告人的福音传至更多的人群,这是我们所肩负的“大使命”。但是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而言,1500多万基督徒在中国人口中仍是少数,这就要求我们要透过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状,注重传福音的形式,“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使基督徒在各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通过他们的言行,广传活的“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