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音》2012,(10):19-21
河北省佛教协会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引领全省佛教四众弟子发扬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济世精神,践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理念,积极推动河北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一、构建工作平台,拓展网络募捐渠道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本着“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不断创新,积极推进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化运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全面提升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品牌,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4.
在前不久的由中华慈善协会倡导,中华慈善宣传年组委会实施的“爱心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物评选活动中,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理事长、荐福观音寺住持——妙贤法师光荣当选。这次评选是世纪之交我国慈善工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对多年来从事、推动和影响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典范、慈善人士及其业绩的集中展示和崇高褒奖。妙贤法师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作为一名僧人,她始终以爱国爱教为立命之本;以“慈悲济世,利乐众生”修身之德;把进德扶善,助残济孤,作修持常务。妙贤法师因之得僧俗拥赞,得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2,(10):8-9
公益慈善事业以扶助危弱、救济贫困为宗旨,以增进社会福祉、提升公共利益为依归,是人性向善的生动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宗教乃慈善之母,济世利人、劝人行善是各宗教信仰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自他同体",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强调"慈悲为怀,拔苦与乐,普度众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2,(4):5
本焕长老治丧委员会:惊悉我会名誉会长本焕长老舍报示寂,我会同仁深表哀悼,谨电致唁!本焕长老是我国佛教界的耆宿,德高望重、四众崇敬。他一生爱国爱教、解行并重,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慈悲济世、普施法雨,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第四届海峡两岸"药师如来与人间佛教"论坛在山东烟台峆寺开幕10月22日,第四届福寿文化周暨海峡两岸"药师如来与人间佛教"论坛举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进一步研究与宣传药师如来文化,彰显佛教中的慈悲精神,体现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等主题展开讨论。"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1 1月5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研讨会围绕黄河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以及在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4)
<正>佛教教义以缘起论为根本,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平等不二,依正不二,悟入诸法实相者必然生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故《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好生恶死为一切众生之所同,放生护生则为佛教必有之义。佛教修行以戒定慧三学为中心,主张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以至解脱。佛陀制定戒律的本意即是为了修行者减损恶业、杜绝非缘及僧团的和谐,而在戒律中以戒杀为首。随着佛教的发展深入民间,由慈悲、戒杀而衍生出素食、放生、护生等一系列行为、仪轨和习俗,成为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居士林是善导人生的"能量场",安养院便是生死接力的"加油站"。位于宁波鄞州横街梅梁桥村的居士林安养院,是甬城佛教界首家注册登记的"民间非营利养老机构"。它发挥佛教居士林应有的社会功能,用心践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涵义,为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2,(10):18-19
公益慈善事业以扶助危弱、救济贫困为宗旨,以增进社会福祉、提升公共利益为依归,是人性向善的生动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宗教乃慈善之母,济世利人、劝人行善是各宗教信仰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自他同体",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强调"慈悲为怀,拔苦与乐,普度众生";因"齐同慈爱",道教倡导"求道悟道,济世度人",号召"愍人之苦,赈人之急,救人之穷";伊斯兰教追求"敬主爱人,两世吉庆",提倡"和睦亲戚,怜恤孤儿,赈济贫  相似文献   

11.
何谓佛教慈善佛教慈善的慈指慈悲,即对他人痛苦感同身受,进而产生深切的同情。慈悲的极致是无缘大慈,是无对象分别、无条件、不求回报地给予众生以快乐、幸福。佛教慈善的善,是指能给予  相似文献   

12.
身振 《法音》2009,(10):11-13
正佛教倡导和平,更以慈悲救世的行动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慈悲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理念,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的大愚禅寺,在党的宗教政策引领下,全寺僧众秉承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扶弱济困、捐资助学等社会爱心公益活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在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以"慈善"为主要内容的人间佛教运动在中华大地不断开展,太虚大师当年的振臂呼吁终于得到真正响应。社会各界对"慈善"越来越关注,尤其是身体力行慈善实践而对之有深刻体认的有识之士围绕"慈善"提出了新的见解,如多年从事慈善活动的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理事长妙贤法师提出了"现代慈善理念":"现代慈善理念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是以人权和人性化为基础而产生的大慈大善大爱。现代慈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释常藏,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石景山区佛教协会会长、北京灵光寺方丈等职务,1985年11月于山西洪洞广胜寺出家,1988年到北京广济寺常住,2006年升座北京灵光寺方丈。多年来,他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秉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积极服务社会、利益人群,赢  相似文献   

16.
圣严法师大力提倡的"观音法门",是理解其行愿和法鼓事业的核心。法师曾多次谈到,"法鼓山是个观音道场",并确立了"大悲心起"的法鼓山理念。法师在求学修行及弘法事业过程中,受益于"观音法门"颇多,他提倡切实可行的"观音法门"修行方法和次第;进而,他更强调学习观音菩萨"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平等救济的慈悲情怀;其"观音法门"是打开自我奥秘的钥匙,也是沟通自我与他人的桥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老一生都在践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乘菩萨精神。悼念本老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他的遗愿,学习他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行愿,弘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国家昌盛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8,(4):6-6
近来在西藏拉萨等地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作为佛弟子,我们感到震惊、不安和遗憾。中国佛教协会对这些暴力行径予以谴责。佛教尊重生命,爱惜众生,以慈悲为本怀,以不杀为首戒。一向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践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第一世达赖喇嘛的老师——宗喀巴大师曾谆谆告诫:"汝莫杀生  相似文献   

19.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4,(1)
正为认真贯彻中共十八大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传承中国佛教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佛教界在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和睦、人心和善中的积极作用,本会倡议全国佛教界和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