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自我监控能力、思维品质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个高三生施测《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问卷》和《高三学生数学思维品质问卷》,以探讨个体自我监控能力、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模式。结果:(1)自我监控能力与思维品质、数学学业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2)在自我监控能力、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模型中,自我监控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学业成绩,并通过思维品质这一中介变量作用于数学学业成绩。思维品质直接影响数学学业成绩。(3)女生组与男生组的自我监控能力、思维品质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结构系数的模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中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314名高中学生为被试,对物理学科问题解决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学科问题解决自我监控能力的五成分模型更为合理,与其它可能的模型相比,五成分模型的GFI最高,为085,χ2/df最小,为170.从物理解题过程来看,其物理问题解决自我监控能力由计划、调节、监察、检验和反思等五个方面的因素组成.  相似文献   

3.
类比迁移在人类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学科问题类比迁移的相关研究仍不充足。本文以数学问题解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学问题类比迁移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了问题相似性、被试特点(年级、元认知监控)对数学问题类比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源靶问题间的表面相似性是影响类比迁移的主要因素,它既促进正迁移,也容易导致负迁移;不同年级被试解决数学问题成绩差异显著;被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实时元认知监控与该问题的解决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4.
论数学能力的研究与认知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关于数学能力的实质的心理学研究作了历史的回顾,其中包括心理计量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等几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文中揭示了在这几个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着的几个共同问题。作者认为需要假借这些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创造新的信息加工的方法以揭示数学能力及其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元认知与临床医生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元认知的形成及功能[1] 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外控到内控、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个体毫无监控学习活动的经历与体验,当在他人指导下或无意识的自我监控获得成效后,可强化再次的体验与监控,从而逐步转化为自发的有意识地自我监控,但监控范围较窄,常为学习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侧面或某一学科内容.通过有意识地反复运用,这种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控制逐渐变得娴熟起来,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其监控范围也从某一环节扩展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可迁移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上.由此可见,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有感知、调控自身认知能力的功能,与学习、创新等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儿童学业求助中的元认知激发与动机干预后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信军 《心理科学》2000,23(3):359-360
1 引言近些年 ,许多西方学者以问题解决为背景 ,研究儿童在遇到困难问题时的学业求助行为 ,以揭示自我监控在学习策略中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其中 ,主要集中在学业求助行为的自尊和能力知觉、动机和归因、年龄、性别、任务情境和学业科目、学业成绩等因素的分析。从这些研究来看 ,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 ,国内本领域研究较少 ;第二 ,上述各因素对学业求助的影响尚未有很一致的结论 ,特别是其复杂的交互作用及其机制有待澄清 ;第三 ,学业求助作为一种自我监控的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有何关系 ?第四 ,学业求助策略及其中介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小学课程育德进行研究,提出了当前小学课程中学科课程的育德问题,课程育德没有重视、课程德育资源没挖掘、对学生主体和生活经验的忽视。本文以语文和数学学科课程为例,提出了小学学科课程育德教育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10—16岁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成分、发展及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以266名10—16岁儿童为被试,研究了中小学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构成成分、发展规律以及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将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划分为计划性、准备性、意识性、方法性、执行性、反馈性、补救性、总结性等八个方面是合理的;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各方面的水平随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在10—13岁期间发展较慢,在13—16岁期间发展较快,不同成分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随着年龄的提高,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在儿童学习活动中的可能影响作用开始显著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情境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角色表演法,通过实验考察了冲突中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情境因素。实验研究了冲突对方说话的态度对自我监控的影响。通过比较高、低自我监控者在两种态度(礼貌或粗鲁)对待下策略的使用,证实冲突中对方的说话态度显著影响了大学生在冲突中的自我监控行为:在礼貌说话态度下,高、低自我监控的大学生间在综合策略、分散策略和敌对策略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而在粗鲁的说话态度下,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我监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监控理论是在元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自我监控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该文回顾了自我监控的理论研究以及自我监控学习的应用研究,并提出了对自我监控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的是关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在为期三年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和教学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明显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水平,进而可促进小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方法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中,探索出一套与学习监控培养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监控能力是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我监控与自我设限的相关关系。提出理论假设,即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我监控越高的人更可能倾向于采取自我设限的保护策略。结果显示,自我监控与自陈式自我设限存在显著相关,但是与行动式自我设限没有相关。这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我监控对自我设限存在一定的预测和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元认知能力的评价和测试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难点,特别是就数学学科而言,已有研究多围绕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元认知监控水平的评价以及能力的培养展开,鲜有全面评价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水平的问卷。同时,没有针对高中生编制的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故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问卷进行修正和完善,通过征求专家意见与样本测试和数据分析,形成《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信度方面,问卷整体的内部信度为0.952,分半信度为0.931,重测信度为0.946,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自我监控理论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崇好 《心理科学》2005,28(4):1010-1013
Snyder(1974)提出自我监控来解释自我呈现中的个体差异。他认为高自我监控者具有三个特征:关注行为的适宜性,对情境线索敏感,并以此作为行为调节的指南。以此为基础编制出一个25项目的自我监控量表。但随后的研究发现该量表测量到的与自我监控构念之间存在差距。为此,Lennox和Wolfe(1984)发展了修订版自我监控量表,Gangestad和Snyder(1985)把25项目自我监控量表精减成18项目,LiFeng等(1998)编制出中国版自我监控量表,但这些自我监控量表同样存在缺陷。该研究指出:其根源在于Snyder(1974)对自我监控的构念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5.
高低自我监控者在不同互动情境中的被洞悉错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nyder的自我监控量表,从大学生中筛选出典型高低自我监控者。要求他们不动声色地喝下1杯醋和4杯水,而后,让观众根据他们的表现去辨别饮料的味道,并让被试预测可能猜中的人数。在实验1中,被试和观众以录像为媒介间接的互相推测;在实验2中,被试和观众现场直接的互相推测。两个实验都包括高低自我监控者各21名。实验结果表明,自我监控水平对被洞悉错觉有明显的影响,在直接和间接两种互动情境中,低自我监控者的被洞悉错觉都比高自我监控者强烈。互动情境对高自我监控者有明显的影响,在间接的互动中,高自我监控者出现了明显的被洞悉错觉;而在直接的互动情境中,低自我监控者的被洞悉错觉依然非常明显,高自我监控者则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266名中小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表面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负相关,与深层型学习动机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与成就型学习动机无显着相关;(2)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成功归因的内控分数成正比,但与失败归因的关系不大;(3)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自我效能感有显着正相关关系;(4)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我监控概念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nyder(1974)提出自我监控来解释自我呈现中的个体差异。他认为高自我监控者具有3个特征:关注行为的适宜性,对情境线索敏感,并以此作为行为调节的指南。作者通过文献回顾指出,Snyder对高自我监控的定义不妥。该文通过对自我呈现功能分析,指出自我呈现既有自我功能,又有人际功能。想要给他人留下期望的印象,自我呈现不仅要维系人际和谐,而且要维系自我和谐。根据这两个维度,该文对自我监控概念进行了重构。把自我监控者分为4种:高自我监控者在自我呈现过程中既维系自我和谐,又维系人际和谐;他人导向监控者只注重人际和谐;自我导向监控者只注重自我和谐;低自我监控者既不注意人际和谐,也不注意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8.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9.
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玉娜  陈楚侨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82-1891
精神分裂症与自我改变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但是, 关于自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会发生何种变化并对疾病产生何种影响, 目前还没有全面、明确的理解。这篇文章综述了不同学科关于自我的研究, 提出可以从主导感、自我面孔识别、自我参照过程这三个部分来考察精神分裂症的自我缺损, 并回顾了自我这三个成分的相关研究, 分别考察了其对于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意义。本综述为全面评估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