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宋词中有大量与道教活动、道教宫观相关的内容。宋代文人喜欢前往宫观拜谒道士,感受道教文化。图为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雪景。一在宋代,道教被历代帝王所尊崇,在宋朝社会上层出现了"崇道"现象。早在北宋时就产生了"宫观官"制度,由朝廷的文官充任宫观官,并且参与道教事务;甚至在科举考试中,道教经典也成为考试命题的来源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宋代文人必然与道教文化发生广泛关涉,道教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清末、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武当山和丹江口方志等文字资料,结合武当山现存的历史碑刻、道教宫观帐册等实物资料,考证阐释近、现代武当山道教宫观拥有田地的变化和田地租稞的征收情况。  相似文献   

4.
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基本文献,也是研究明史和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根据明代武当山志的记载,明世宗朱厚熄不仅虔诚奉祀玄天上帝,尊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还大规模重修武当宫观,巩固并充实了明皇室对武当山的一系列制度化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武当道教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影响。解析明世宗崇奉武当山玄天上帝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表现,探讨明世宗对武当道教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为明世宗崇道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个新案例。  相似文献   

5.
清代,来自武当山的陈清觉、张清夜、穆清风等道士相继入蜀,使四川全真道逐步兴盛发展起来,成为整个清代道教"龙门中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清代方志资料为主,辅以金石、碑刻、文人游记、诗文及其他资料,对青城山、二仙庵、青羊宫、灌县二王庙、大邑县鹤鸣山、温江县龙盘寺、重庆府五福宫等四川地区的宫观及知名道士作了介绍,以期勾勒清代四川地区全真道尤其是全真道龙门派发展的大致样貌,为日后总结清代四川道教的发展史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武当山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武当山政治地位的攀升和本山意识的强化、修志传统的影响和扶持政策的刺激、玄帝信仰的普及和旅游风气的兴起以及文化诉求的自觉和权力博弈的需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明代武当山修志事业的发展.探讨明代武当山修志兴盛的原因,既有助于揭示明代武当山修志的特殊性,还有助于加深对道教宫观山志编纂一般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榔梅真人李素希是一位对武当道教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道士。长期以来,由于资料较少,对于这样一位对武当道教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高道,至今尚无专文论述。现依据旧志中的零星文献、金石碑刻和武当山地区民间传说等材料,就李素希的生平事迹、师承关系及其贡献榔梅果与武当宫观营建的关系等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6月 1 1日至 7月 1日 ,来自江苏省 7个市2 0所道观的 2 6名道长在茅山道院参加了由省道教协会举办的全省首届中青年道长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开设了宗教政策、时事政治、宗教法规、宗教外事工作知识以及宫观管理、散居道士管理和道教史、教理教义、名山宫观、道教神名、仪规仪范、当代道教等多门课程。培训采用了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形式 ,力图做到学有所得 ,学以致用。培训结束前 ,省道协还组织全体学员前往道教名山武当山和武汉长春观进行了参学。学员们一致认为 ,这次培训办得非常好 ,不仅比较全面地学习了道教知识 ,而且…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瑞安市道教近年来加强了对散居正一派道士和宫观的管理,严厉打击了外来的假道士违法活动及迷信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视察武当山1991年5月19日,中国人民治政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伟长,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韩文卿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道教胜地武当山。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向钱伟长副主席介绍了武当山道教的历史沿革及目前的状况。(杨泽善) 苏州道教音乐培训班正式开学苏州市道教协会为了加强苏州道教音乐的整理、抢救和继承工作,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并提高青年道士音乐乐理水平和演奏技  相似文献   

11.
武当山道教文化杨立志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唐末,道教称之为第九福地;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道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明皇室长期...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13.
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制度是明皇室管理武当道教的重要举措。明代宦官不仅长期提督武当山,而且全方位参与了武当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明皇室与武当山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渠道,为明代武当道教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鼎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地评价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加强对明代武当山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助于促进对明代宦官史和明代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研究中国道教历史的学者,从媒体上看到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焚毁的报道,倍感痛心。包括遇真宫在内的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群,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不仅受到国内及港台地区道教信徒及普通民众的关注,而且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如此重要的世界级宗教文化遗产,其保护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关于遗产的管理体制问题。武当山宫观在历史上是由朝廷投资,道教界协助修建的。作为国家的财产,其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委派官员监督,教团使用并负责日常管理。这种官督民管的体制,不仅能使宫观…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16日至18日,安徽省道教界的代表们欢聚在省会合肥市,于教弩台举行安徽省道教第一届代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禹王宫、齐云山、茅仙洞等九个宫观的代表和列席代表共十一人。其中全真派道士八人,正乙派道士三人,年龄最大的八十四岁,最小的二十六岁。代表会由中国道教学院学员、禹王宫道士俞家江致开幕词,省道协筹备组负责人、齐云山道协会长詹达礼做了《关于安徽省道协筹备工作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安徽省道教的基本状况,并提出今后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重申和落实,安徽省陆续恢复开放了禹王宫、齐云山、茅仙洞等九个宗教活动场所。国家还拨出专款对几座重点宫观进行了维修。各宫观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万寿八仙宫属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宫观总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住观道士38人,外聘员工35名。八仙宫一直秉承道教传统的丛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高标准培养道教人才,加强对研究生的综合教育,中国道教学院于10月9日至17日组织全体研究生班学员,分别赴武当山道教学院和南岳坤道班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习教学及宫观考察活  相似文献   

18.
五代时期,吴越国缔造者钱鏐在发迹过程中,得到道士的秉力支持.钱鏐执政后,推行崇奉道教的政策,兴建宫观,笼络道士,常行斋蘸.其崇道的原因,是要借助道士神化自身,巩固其统治;借道教向民众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祈求得到道教神灵对其军队的襄助及对吴越民众的福佑.道教对吴越国军事、政治、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听到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烧毁殆尽的消息时,是在道教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关心道教文化遗产的人打来了无数询问和质询电话,在场的人全都震惊了。武当山是以武当山古建筑群而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这些与山势自然融合,反映道教“天人合一,遵循自然”的宫观建筑,以其气势恢宏、规模壮观、建筑精美而征服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员,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是明朝永乐年间所建成的三十三处道教宫观之一,这里原为道教祖师张三丰结茅立庵处。三丰祖师在此制药炼丹,救治穷人,称为会仙馆;或许那闻名于世的…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永年县道教协会筹备组于元月17日在榆林玉皇宫召开了第一届道教文化交流会,全县各宫观的道士、居士及信徒2000余人参加了首届文化交流会。县宗教局等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并观看了道教文武道场。这次道教文化交流会,促进了我县道教各门派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