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言偏向是指因交流目标所属社会范畴不同而造成的语言使用差异。目前对语言偏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群际偏向(LIB)、语言期望偏向(LEB)以及否定偏向(NB)。对语言偏向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动机机制和认知机制。语言偏向受到沟通者的认知与刻板印象、情绪、人格特质、群体认同、沟通目标、沟通情境等因素的影响。拓展语言偏向的心理机制、类型与应用研究、创新研究方法以及开展汉语本土化研究是语言偏向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以新语言代替旧语言不断向前演进的过程,新语言的诞生必定在视觉上造成一种陌生感,迫使人们要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而才更显其不同寻常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阅读障碍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与发展性阅读障碍。前者是指后天脑损伤造成的阅读困难,后者是指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性损伤、智力正常儿童的阅读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智力水平或年龄。在英语国家,这两个课题是心理语言学界异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因为对它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人们了解语言加工的机制,而且有利于加深对语言加工过程中大脑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态。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范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文运用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从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门诊医患会话的语言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医生和患者的语言在称呼语、医学术语、问句、情态系统、会话结构及言语打断等六个方面呈现出不对称性,证实了医患之间语言的不对称是由二者之间的对位不对称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中存在的语言暴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双语经验对言语产生过程中通达能力的影响,言语产生是指个体通过口头言语表达想法、感受,而通达过程是言语产生的关键过程。基于语言系统的层次性,本文从亚词汇、词汇、短语和句子四个语言水平归纳了双语经验对通达能力造成消极影响的证据。基于此,从跨语言干扰、语言使用频率和词汇量三个角度梳理了相关解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双语经验对言语加工中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双语经验对通达能力的影响,并整合相关解释。  相似文献   

7.
幽默是一种艺术,轻松发笑是其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其内核。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把幽默带进地理课堂,借助于联想,利用机智、含蓄、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而给人以启迪,造成轻松愉快的气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值得研究。 一、地理教学语言幽默的特点 1、趣味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教教材的兴趣”,而化枯燥为生动,化乏味为有趣,则是幽默的首要特点,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在使学生忍俊不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使用移动视窗技术考察了初二和高一年级中的高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的主题推理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所有学生在无时间限制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语篇主题相似度判断,较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主题推理;(2)较低语言理解能力被试在主题推理加工上的困难可能是由认知加工系统实时加工能力较差造成。  相似文献   

9.
所谓“言外之意”是指通过语言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言外之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广义上它是指一切在语言中被省略的意思。在狭义上它是指说话者故意把想让别人知道的意思间接表示出来。本文讨论的是狭义上的“言外之意”。造成“言外之意”的技巧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里仅探讨一下怎样运用逻辑方法以及相应的语言技巧构造“言外之意”。构造“言外之意”的逻辑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省略法,即省略推理  相似文献   

10.
禅师利用俗语接引学人,目的不在于造成语言的碰撞冲突,而在于借助通俗淳朴的俗语沟通思想、交流感悟。俗语大多来自民间口头,鄙俚质朴。俗语的通俗化特点,恰好与禅宗语言风格相适应,因此成为禅籍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许多禅师在上堂说法、应机接人时喜用俗语,使之成为禅师接引后学的一种方便施设,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问题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喆隽 《学海》2003,(1):130-137
本文试图从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定义出发 ,揭示隐含在这种定义方式中的哲学前提 ;继而通过对诸种语言样式进行分析和比较 ,说明私人语言本身可能导致的谬误 ,以及造成私人语言的那种对象—指称模式给理解语言现象带来的困境 ;最终阐明维特根斯坦提出私人语言问题的真实意图———反对对象—指称模式 ,批判笛卡尔式二元论 ,力图在生活世界中重新审视语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四种汉语被动句型对9—12岁汉、藏、东乡族儿童进行测验,比较各比族儿童汉语被动句转换理解水平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被试受教育的程度,对第二语言的态度等因素。不同母语的特点对于汉语句型转换理解水平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民族之间的差异是一般的语言能力与语言知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所谓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语言中的歧义现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写者有意创造的、为的是取得某种修辞效果,这是积极的歧义现象;另一种是说写者无意造成的,大多是由于疏忽或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这种歧义现象直接影响听读者对话语的理解,有的还会引起起误解,这是消极的歧义现象。对说写者来说,应该尽量消除这种消极的歧义现象,那样才能准确地传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教学模式:一是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忽视语法对语言运用中的统领作用。作为一个经历过传统英语教学和以交际运用为主的两种教学模式全过程的我,深刻感悟到了这两种模式的利弊,取其一种模式均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我在教学中对这两种做法进行了探究,深刻感悟到了合理进行语法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在招贴设计中,空白也是最为巧妙的语言形式。"空白"并非空无一物,它是各类视觉元素之间的一种相互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造成的一种力。空白作为招贴的构成元素之一,与图形文字等都是同样重要的设计语言,不同的空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东方传统文化中空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现代招贴要想与传统文化结合,运用空白元素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词类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存在词类差异,很多语言中名词比例都要高于其他词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名词优势”理论。但是,一些对汉语和韩语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获得的动词比例与名词没有显著差异,甚至高于名词,同时汉语和韩语动词比例也远大于英语动词比例。针对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获得的动、名词比例差异现象,研究者认为语言结构特征和成人对孩子的言语输入可以解释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词汇中动、名词比例的差异,其中成人言语中词类的频率、单词位置、词形变化复杂性和语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早期词汇获得。此外,不同的词汇测量方法、观察情境、词类定义、词汇量水平、单词理解与说出也会造成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序混乱,是指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失当。我们知道,句子是由若干个词语排列起来的,这若干个词语的排列又是有一定次序的。如果词语位置安排不当,就会造成语法不通,不合逻辑或违反语言习惯的现象。本文就出版物中的实例谈谈这方面的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18.
读词者是指能够流畅地进行字词识别和解码, 却难以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学生。以840名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语素意识(包括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工作记忆、一般智力等测查, 通过现状描述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1)一年级汉语儿童读词者的检出率为0.7%, 二年级之后的检出率在6.5%~10.1%之间; (2)在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上, 控制了年龄和智力后, 与其他学生相比, 读词者在汉字识别任务上表现较好, 在语素意识各个任务及口语词汇上表现较差; (3)年龄和智力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一般因素; (4)同音语素意识和口语词汇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威 《美与时代》2014,(2):84-84
本文从流行图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形势来分析,结合其对当代艺术绘画的表现形式的影响,指明了流行图像语言的存在,不仅不会造成艺术绘画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消亡,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当代艺术绘画的多元化图像表现形式,丰富了当代艺术绘画的题材创作,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穆斯林的社会融入是澳大利亚面临的政策和社会难题。基于澳大利亚人口普查数据,本研究发现穆斯林在受教育程度、语言使用、法律地位、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融入状况有较大改善,但在绝大多数指标上并不理想。9·11事件后澳大利亚的反恐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穆斯林形象,并对其社会融入造成制度性阻碍。而多元文化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则直接造成这一政策方针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先天不足。澳大利亚穆斯林的社会融入仍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主流社会和穆斯林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