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论耶稣圣心     
“你爱我吗?主!你知道我爱你。”这是吾主耶稣同宗徒伯多禄的对话。耶稣问伯多禄的话,也就是耶稣圣心不断地向我们发出的问话:你爱我吗?你对我的爱情是真实的吗?是恒久的吗?你的教友生活是正确的吗?你的心如同我的心一样正直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答复呢? 1.我们应当爱耶稣圣心。 1.耶稣为我们舍了性命,耶稣圣心显示给圣女玛加利大说:“你看!这颗心是  相似文献   

2.
宽恕之道     
“那时伯多禄前来对耶稣说:‘主,如果有弟兄得罪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呢?直到七次吗?’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七次,而说七十个七次’。”(玛18:21-22)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主耶稣所说的七十个七次,当然不能理解为四百九十次就可以了,而是要我们不断地宽恕别人。为什么要宽恕别人呢?因为主耶稣说:“如果你们不从内心宽恕你们的弟兄,我的在天之父也必将同样对待你们。”(玛18:35)为什么要不断宽恕别人呢?因为我们常常犯罪,也不断常常祈求天主宽恕我们。如果我们不遵照耶稣的教导,不断地宽恕别人的话,那么天…  相似文献   

3.
路加福音记载的这句话,是耶稣给群众讲完道理后,对西满伯多禄说的。本意是耶稣在门徒面前对自己身份的自我印证,但此话颇有深意,值得我们品味。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主教》2010,(2):1-1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大司祭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而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把他拉往一旁,开始谴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耶稣转身对伯多禄说:“撒殚,退后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体味的只是人的想法,不是天主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缴纳殿税     
他们来到葛法翁时,收殿税的人来到伯多禄跟前说:“你们的师傅不纳殿税吗?”伯多禄说:“自然纳的。”他一进到屋里,耶稣就先对他说:“西满,你以为怎样?地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说或丁税呢?向自己的儿子,或是外人?”伯多禄说“向外人。”耶稣对他说:“所以儿子是免税的了。但是为避免使他们疑怪,你往海边去垂钓,拿钓上来的第一条鱼,开了它的口,就会找到一块‘斯塔特’。拿去交结他们,当做我和你的殿税。”(玛17:24—27)缴纳殿税  相似文献   

6.
耶稣在三十岁的时候开始了传教活动,他从追随者中拣选了十二个门徒作为自己的助手。这12人被称为“十二门徒”,亦称“十二使徒”或“十二宗徒”。 伯多禄(Peter基督教称为“彼得”),原名西门(simon,亦译“西满”),是加利利的渔民,家住迦百农,和弟弟安得烈是最早跟随耶酥的门徒。伯多禄性情刚猛,对耶稣忠心耿耿,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在门徒中威信很高,被公认为十二门徒之首。耶稣给他起名叫“矶法”(Cephas,亦译“则法”或“刻法”,阿拉米文的音译,意思是“磐石”,希腊文  相似文献   

7.
奉献     
每当提到奉献,对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对于我们献身于主的修道人,有切实的体验,今谈谈我的一点浮浅认识。我们奉献于主,抛弃了自己的父母亲友,抛弃了富有诱惑的世俗福乐,更可以说是抛弃自我。我们的这种奉献,将得到的是那无法形容的赏报。圣经上记载:伯多禄问耶稣:看,我们舍弃了我们的一切所有,跟随了你。耶稣向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了天主的国,舍弃了房屋、或妻子、或兄弟、或父母、或子女,没有不在今世获得多倍,而在来世获得永生的。(路18:28—30)。我们看到耶稣的回答,心中不免有很大的安慰。因为他的…  相似文献   

8.
耶稣开始传教活动后,从追随者中拣选了12位门徒作为自己的助手。这12人被称为“十二门徒”,亦称“十二使徒”、“十二宗徒”。他们是天主教第一批神职人员,是耶稣开创的传教事业的继承人。耶稣的这12个门徒为天主教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教会专门设立各种瞻礼日,以纪念他们对主耶稣的忠诚和对教会的贡献。伯多禄(Peter基督教称为“彼得”),原名西门(simon,亦译“西满”),是加利利的渔民,家住迦百农,他和弟弟安得烈是最早跟随耶稣的门徒。伯多禄性情刚猛,对耶稣忠心耿耿,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在门徒中威信很高,被公认为十二门徒…  相似文献   

9.
学主的样式     
汪冬梅 《天风》2006,(9):14-15
如何学像耶稣呢?什么叫学像耶稣呢?一个真正想学像耶稣的人和学主样式的人要有主的灵在里面.将主的话存在心里,在主的性情上有份。  相似文献   

10.
两种声音     
傅献祭 《天风》2003,(4):8-9
前三福音不约而同地详细记载了耶稣在山上变像的事迹,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耶稣没发一言,可我们依然从中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人的声音,即彼得说的话,另一种是云中的声音,即上帝说的话。我们把这两种声音稍作对比,就会得到一些有益的亮光。 耶稣登山变像 耶稣带着彼得.约翰和雅各三位门徒暗暗地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形象改变,“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这正是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的荣耀和圣洁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他的神性(参启1:  相似文献   

11.
陈志华 《天风》2013,(10):53-53
一位少年财主,潜心寻道,实在难得可贵,"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参可10:21)。但面对耶稣叫他"变卖家产分给穷人,积财宝在天上"的要求时,他却变了脸色,忧忧愁愁地走了。面对此情此景,耶稣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参可10:24-25.)读罢此言,我们也会像门徒一样发出相同的疑问:"这样,谁能得救呢?"到底如何理解骆驼穿过针眼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圣经故事     
三○最后晚餐〔准备逾越节筵〕称为逾越节的无酵节日(拉Festum Azymorum,英Feast of A·zyme)到了。这一天,应宰杀逾越节(拉Pascha,英the Passover)羔羊。耶稣打发伯多禄和若望说: “你们去为我们预备要吃的逾越节晚餐罢!”他们问耶稣说: “你愿意我们在哪里预备?”耶稣对他们说:“注意!你们进城,必有一个拿水罐的人与你们相遇,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那一家,对那家的主人说:‘老师问你:我同我的门徒吃逾越节晚  相似文献   

13.
救恩的喜乐     
世上有许多贤人哲士,包括圣经作者之一的保禄,他们都告诉我们许多喜乐的秘诀。伯多禄也有他喜乐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救恩之乐。换言之,基督徒在试炼中有暂时的忧愁(6节),此时如何才能喜乐呢?在《伯多禄前书》1:3-13。伯多禄教导我们一个好方法,就是思想救恩之乐。以下我们分三方面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2002,(1):7-7
在这第四福音中,有位自称耶稣爱徒的(若十三23十九26二十2二一720),他虽总未提及自己的名字,但大多数的经学者主张他就是若望宗徒。 他就是受到耶稣特别疼爱,是最后晚餐斜依在耶稣怀中的门徒。他不仅蒙受了耶稣特别的疼爱,而且对耶稣也以爱还爱。当门徒们在耶稣被捕后都逃散了,他却同伯多禄尾随被捕的耶稣(十八15)。以后又伴同着圣母玛利亚上了加尔瓦略山,接受了师傅的嘱托,以耶稣的母亲为自己的母亲,亲自体验了师傅所受的凄惨的痛苦和死亡(十九25—27)。 他日后把自己所有的感受和体验,又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反…  相似文献   

15.
耶稣基督就是天主对我们说的话,即道成肉身。这是一句决定性的话,圣若望说,耶稣这句圣言是天主的最后一句话。在此,我们看到耶稣就是天主之圣言.圣言成了血肉,圣言就是天主。  相似文献   

16.
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大司祭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而第三天要复活。伯多禄把他拉往一旁,开始谴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十字架曾是救赎人类的工具,与死亡、苦难、血等都成了很重要的名词,使我们忆起救赎大恩。十字架不是一种耻辱,为基督徒而言,十字架却是一种要求,一种荣誉的名衔。耶稣基督的十字架1.十字架是绊脚石“我们所宣讲的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这为犹太人是绊脚石,为外邦人是愚妄”(格前1:23)。这些话是圣保禄用来描写每个人面对救赎十字架时,人们的自然反应。加尔瓦略山上的观众嘲笑耶稣,要他从十字架上下来(玛27:39).至于宗徒弟子,我们自然也可以设想他们是如何的惊恐无措。伯多禄虽然刚刚承认耶稣为默西亚,却不能承受耶稣所宣布的苦难与死亡(玛…  相似文献   

18.
徐家汇天主堂位于上海漕溪北路蒲西路的徐家汇天主堂,原名“圣依纳爵堂”,本世纪七十年代才改为圣母堂。“徐家汇天主堂”系上海教友的习惯称呼。天主堂一般以耶稣、圣母、若瑟命名,也常以圣人和圣徒命名,如罗马圣伯多禄大堂就是以耶稣大弟子伯多禄的名字命名的,圣依...  相似文献   

19.
刘西秦 《天风》2008,(7):10-11
门徒暗暗地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吗?”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泸。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动到那边,它也必挪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2002,(2):4-4
在宗徒大事录前编内(1-12章),记载了伯多禄的讲道词共有五篇(宗二14-39三12-26四8-18五29-32十34-43),如果连拣选玛弟亚代犹达斯为宗徒的那篇讲辞包括在内(宗一16-22),共有六篇,第一篇讲道词称为圣神降临节讲道词(宗二14-39);第二篇称为圣殿中的讲道词(三12-26);第三篇称为公讲会中的讲道词(四8-12);第四篇称为公讲会中的答辩(五29-32);最后一篇称为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的标准讲道词(十34-43)。在这五篇讲道词中,都是以耶稣由死者中复活为主题,为中心,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