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羊宫铜羊     
成都青羊宫的创建,传说与老子有关。东汉杨雄《蜀王本纪》记载,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千日之后,尹喜依约前往成都,果然在青羊肆看见一孩童,是为老子化身,他在这里继续为尹喜讲演道法。  相似文献   

2.
在有着“锦官城”、“蓉城”之称的四川成都西南郊,有一处著名道教宫观——青羊宫。青羊宫侧倚锦江,南临百花潭、武侯祠,西靠杜甫草堂,东接文化公园(内有成都另一处规模较大的道观二仙庵),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一巴蜀之地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时期,沛国丰邑(  相似文献   

3.
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组委会:欣闻2004年6月5日至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办“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我接到邀请,因故不能出席,特发此电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会代表和朋友们致意并表示亲切的慰问。成都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青羊宫是历史最为悠久的道教宫观之一;鹤鸣山则是早期天师道活动的重要地区;青城山更是主要以道教文化而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因此,在美丽富绕的天府之国举办此节有特殊的意义和内涵。文化节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主题,充分体现了道教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黄勇 《中国道教》2004,(6):37-39
世界各民族中,只有华夏民族把汉字由简单的书写符号提升为一种艺术。在文字从书写符号上升为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字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古代知识体系中,文字学知识向来享有崇高的地位,而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妙趣天成”等思想,却对文字书写向非功利的艺术化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道教文字观道教文字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字的起源道教认为,世俗社会使用的文字是“华季之世,生造乱真,共作巧末”的产物,是“流尸浊文,淫僻之字”,“真正的文字”在阴阳初分之际就已自然…  相似文献   

5.
当白雪覆盖着北方大地时,苏州,却依然是树木青翠,蜡梅幽香。丙寅年岁末,我有幸游览了这座驰名中外的江南旅游胜地,并参拜了道教著名宫观——苏州玄妙观。玄妙观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占地面积五十一亩,为苏州道观之首。现在是苏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一九八二年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至今观前街仍是繁华之地。这一江南道教著名古观,曾一度有“正一丛林”之称。据《古今图书集成·博物类·道观部》载:玄妙观最初叫“真庆道院”,唐时改称“开元宫”,宋更名“天庆观”,南宋建炎初年毁于兵火,绍兴十六年(1146年)  相似文献   

6.
3月16日,四川省道教界全真派冠巾大典在青羊宫三清殿隆重举行。本次冠巾仪式由四川省道教协会主办,成都市道教协会协办,青羊宫道观承办;由四川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青羊宫监院陈明昌道长任冠巾大师,副监院尹元清道长任监度大师,付理成道长任保举大师,董至光道长任引礼师。来自省内各地市、州、县道观的近50余名新进玄裔前来受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伯乐道教学术遗稿的法文(两版)、日、美四个版本为线索,分析说明20世纪初至今的海外道教学术观的确立、发展、争鸣以及变化趋势。认为20世纪初欧洲的道教研究的重要传统开始形成,但直到20世纪中叶,道教独立的学术研究地位尚未完全确立;20世纪下半叶则有多种学术争鸣,海外主流道教学界重新找回并大力发展了20世纪初确立的道教学术观,即一种整体、流动、发展、历史的道教学术观。  相似文献   

8.
为弘扬道教文化,展示道教音乐的动人魅力,并通过道教音乐这个平台,在两岸之间搭起情感沟通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中国道教协会和台湾中华道教会经过协商和认真的筹备,于2005年7月底8月初在台湾举行以“蓬莱仙韵颂太平”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在中国道教协会的组织下,大陆道教音乐赴台演出团由江苏苏州姑苏仙乐团、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道乐团、湖北武当山道教武术音乐团、四川青城山道乐团和成都青羊宫道乐团等5个道乐团组成。演出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郭伟司长担任顾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担任团长,副团长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  相似文献   

9.
简讯     
四川省道教界举行全真派冠巾仪式3月16日,四川省道教界全真派冠巾大典在青羊宫三清殿隆重举行。本次冠巾仪式由四川省道教协会主办,成都市道教协会协办,青羊宫道观承办;由四川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青羊宫监院陈明昌道长任冠巾大师,副监院尹元清道长任监度大师,付理成道长任保举大师,董至光道长任引礼师。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4月 10日 ,位于澳大利亚纽修威省 (又译作新南威尔士州 )首府悉尼市的道教纽省青松观举行了隆重的新观落成暨列圣崇升开幕典礼。香港青松观一直致力于向海外弘扬道教 ,早在 1991年就在悉尼市注册成立“道教雪梨(即悉尼 )青松观” ,该观是悉尼市第一座全真道教宫观。 8年来在拓展教务和服务社群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因原址地方狭小 ,已不敷应用 ,故近年斥巨资购入现址 ,加建殿宇 ,并正式更名为“纽省青松观”。该处原为一古色古香的城堡式建筑 ,是政府指定之文物重点保护建筑 ,现在其基础上加建一座三清宝殿 ,使东西文化在此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1.
蹻,也称“矫”,是古代道士们借以上天入地、交通鬼神的神物或脚力。东晋葛洪《抱朴子》内十五中说:“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道藏》收有《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对于神蹻性能有更详尽的叙述。关于神蹻的记载最直接充分地反映了道教的升仙观念,因此在道教艺术中也多有表现。如现今成都青羊宫三清殿壁画上描绘的汉种离祖师所乘之神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道教协会原于1962年9月成立,“文革”中停止了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经省政府批准,于1993年3月5日至8日在成都青羊宫道观召开了四川省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恢复了四川省道教协会。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72名(其中来自全省32座宫观的乾坤道士56名,道教居士和研究道教文化的学者16名)。特邀中央统战部,中国道教协会,省级和有关各地、市、县列席会  相似文献   

13.
千山道教音乐同其他地区道教音乐一样,是由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构成。从使用情况看,千山道教音乐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兹分述如下: 一、“东北新韵”“东北新韵”是道教一种诵经音乐,它仅流传在千山和东北地区道教宫观之中。曲调流畅、优美,法器伴奏错落有致,风格典雅、庄重,在我国诸多道教音乐中独树一帜。 1.源流沿革“东北新韵”产生于近代。据道士传说,百余年前,有阚氏二兄弟原为戏曲演员。因不得志到千山无量观(一说医巫闾山某道观)蓄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协副秘书长黄明等二人于三月十二日南下,对四川、湖北等地部分道教宫观认真试行《关于道教宫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二十余天的走访了解。他们先后听取了四川、湖北、成都、武汉等省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召开了有地方道协组织负责人、宫观当家、管理组织成员和部分道长参加的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走访了成都青羊宫、灌县青城山的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及湖北武昌长春观。了解到:管理办法公布半年来,各地做了不少工作。成都市道协、武汉市道协、青城山道协等单位,结合贯彻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组织全体理事学习管理办法。武汉市道协还组织副秘书长以上领导进行专题讨论。青羊宫、天师洞、上清宫、建福  相似文献   

15.
论道教的法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法剑 ,又称宝剑、神皆佩震灵之剑。” 世有黄金中国道教 2 0 0 2 /3长三尺六寸 ;洞真法师、大洞法师  一粒能延千载寿 ,慢夸人《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许旌阳作铁柱镇蛟》说 :“晋许真君为旌阳观志序》评价说 :“许君积功江汉曰 :‘吾升天之后 ,留太上所赐宝中国道教 2 0 0 2 / 3许逊以法剑驱邪 ,明张宇初《白鹤师升天于云台山 ,告示天地万神般。” 阁皂山灵宝派元始宗坛的传于京师 ,“数日启棺 ,惟有一剑一物之类出入之处 ,这就是所谓“水中国道教 2 0 0 2 /3道士万振 ,于龙朔元年 (661 )尸解道教以地户为天地之气初生 ,凡卷一百五…  相似文献   

16.
张元和,俗名张永义,原籍四川南部县马王乡人,生于公元1909年7月11日。家庭为贫苦农家,1933年9月20日因病到成都青羊宫跪请出家修道。初到道观内,因无文化且身体瘦弱,被观内执事所看不起,只指使干些粗杂劳作之事,颇吃了些苦头。这样整整干了六年,到1938年才应允成为正式道士,礼拜原青羊宫监院陈永楝为师,取名张元和,为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玄裔。以后便常住青羊宫,先后曾任该宫经主、巡照、高功。解放后,市园林局以青羊宫为中心建立花圃林园(后改为文化公园),青羊宫中有种植花木技能的道士被吸收参加工作,张元和是其中的一位。虽然参加园林工作,但他  相似文献   

17.
江至霖老道长,现为四川青城山常道观著名高功,也是四川全真道观中一位颇有影响的道教音乐传人,他在道教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对全真道音乐的继承和发扬,都有一定的贡献,深得研究道教和道教音乐的专家、学者的好评。江至霖对全真道音乐的掌握非常全面,他在“唱、念、做、打、写”五个方面都很出色。尽管他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但他的功夫仍不减当年。四川青城山以及成都青羊宫的许多  相似文献   

18.
玉泉观座落在天水市城北天靖山麓,紧依城垣,林木葱茏,殿阁巍峨,数百年来一直为道教圣地。因山间泉水清澄甘冽,且能治愈疾病,故称“玉泉”,观以泉名,逐名玉泉观。玉泉观据州、县志记述: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距今有七百余年历史。传说在至元八年(1271)秋天,道教长春真人邱处机弟子梁志通离京,远涉关陕,西行至此,见其林泉丘壑之胜,遂结庵栖隐。据玉泉观碑文载:“至元丙子(1276年)起太上殿,事之以五祖七真。至元己丑(1289年)建玉泉殿,事之以风后牧伯。栋宇宏丽,位置高敞,  相似文献   

19.
刘渊然与赣南客家道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道教在赣南客家地域的发生和传播道教早在西晋时就已传入赣南。赣南客家祖先来自于中原。晋代“衣冠南渡”后,道教也被带到了赣南客家地域。客家原属楚地,受老庄思想的浸润濡染较深,加之东越后裔亦本信巫卜,因而两相契合,道教很快便在客地传播开来。西晋时,五斗米道在赣南一带活动。据《赣州府志》和《兴国县志》载:太康元年(280),道教名师葛洪就在兴国县城西外建造了治平观,并在此炼丹,“葛洪过兴国,在治平观,凿药池,并有诗”。治平观,在兴国县城西郊尧山堂。旧有吹箫台。前有井,号葛翁井。旧治平观有联云:“凡炉芒属存疑信,碧?寒泉自…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许逊崇拜与宋元净明道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中国道教》1990,(3):39-42
关于净明道发生的时间,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或认为东晋,或说唐代,或主宋元。宋元说又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形成于南宋初的何守证;另一种认为发生于元初的刘玉。笔者认为,魏晋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社会上产生许逊、吴猛等人传播孝道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且汉代道教已经接受了儒家伦常观(参见《太平经》)。魏晋道教则进一步以行善立功等儒家伦理作为神仙长生的先决条件。但说作为一个道派的净明道已于此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