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存山继承张岱年和冯友兰文化哲学观,主张从价值系统去厘定文化的常道,并提出了他自己对儒家文化“常道”的概括。他认为儒家价值体系要因应社会历史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对人与人、人与环境等挑战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如何从民本到民主的探索,体现了李存山对儒家文化“新命”的体认。  相似文献   

2.
乌杰同志在《系统辩证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下引只标页码)一书中,创造了一个“新的哲学——系统辩证论”(第32页)。他说,他创造的这个“系统辩证论综合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的一系列的哲学范畴而形成自己的哲学范畴,并按其内在联系组成新的科学体系”,它“既是一般世界观,又是一般方法论、认识论、价  相似文献   

3.
与自己较量     
拳王阿里在自己还不是拳王的时候,经常击打一个重量和形状都和他自己差不多的沙袋。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做这么一个沙袋呢?”“为了与自己较量,”阿里如实相告,“我只有一次次地从技能、力量和心理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别人。”后来,当他的拳头终于可以叱咤风云时,他也没有忘记较量自己、战胜自己的信条。阿里在拳击生涯中一共输过两次。据说,在他第一次失利后,他一气击碎了自己的“肖像”沙袋;在他第二次失利后,竟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打出手,结果弄得满手是血,狠狠地给自己一次教训。与自己较量,一次次地战胜自己,也许就是阿…  相似文献   

4.
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谋求儒学现代转换的努力首先体现在他对所谓真假儒学的区分上。他认为现世所传的儒学都是假儒学,真儒学是所谓的“自己学”,他并依据自己对“真儒学”是“自己学”的解释,认为孔子创立的真儒学具有“似宗教非宗教,非艺术亦艺术”这样两个显著特征。粱漱溟谋求儒学现代转换的另一努力是援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入儒,用前者重新解释和发挥后者,从而使儒学与西方哲学实现某种程度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新孔学”。  相似文献   

5.
梦想画板     
约翰·亚萨拉夫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从1995年起,他开始尝试做“梦想画板”。凡是他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手表、车子、房子等等,都用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贴在“梦想画板”上。他每天都观看自己的“梦想画板”,不断地激励自己努力拼搏,以便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一词是希腊哲学用语,苏格拉底第一次看到此词之后,一生有着巨大的转变。有一种力量促使他不断去思索、反省……这是他今后成为希腊古典著名自然哲学家的根本之所在。保罗在“认识你自己”上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他说:“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也不要把自己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化的“个人原则” “个人原则”或者说个人本位既是人在现代化中的自我理解,也是现代化过程不断深入化的根本动力。现代化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所伴随的,是“个人”不断地获得强调,不断地成为价值“尺度”的过程。为了弄清现代生活中这种人的自我理解,弄清“个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意义,我们有必要回到现代化之前的人类社会和生活中,有必要弄清与现代人相对的古代人是怎样理解自己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化之前,人首先和根本不是从自身出发,而是从他所处的“位置”出发来理解自己的存在与意义的;也就是说,人不是从自身所是,而是从自己的“周围现实”来理解人生和人性的。具体而言,在前现代的西方,人首先和在根本上依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应然”,即价值,这是一种具有哲学一神学向度的人学;而在前现代的中国,人则首先和在根本上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来把握自身,  相似文献   

8.
耶稣在圣经里教训跟随他的人必须“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这是什么意思呢?跟随他的人果真应该“抛弃”家中一切所有以及自己有关联的人、地、事物,不再去“过问”他们,才能作他的门徒吗?  相似文献   

9.
李洪志的传法传功活动始终打着“佛法”的幌子,他的众多传法讲演中也充满“佛言佛语”。然而,他所讲的“佛法”完全是自己的杜撰,不仅与我国现存五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核心理论丝毫没有共同点,而且直接与之对立和冲突。他通过对一些佛教名词术语的肆意曲解和无知臆断,通过对佛教的诋毁和对佛教界人士的中伤,妄图达到宣扬迷信,神化自己,笼络信徒,欺骗愚弄学员的目的。一、李洪志在贬低和攻击传统佛教的基础上编造他的“佛法”,以便网罗信徒。“佛法”原指佛的“教法”,用来概指佛教的教理或理论。李洪志标榜自己所传的“法轮大法”属于“佛家…  相似文献   

10.
黄幸平 《天风》2013,(3):48-49
《神学纲要(卷七)》是周联华牧师的新作,他在书中抽丝剥茧地讲解了末世论。从卷一神观、卷二圣子论、卷三圣灵论、卷四人论、卷五救恩论、卷六教会观,到这本卷七末世论,周牧师陆续完成了这个写作“系统工程”,他给自己的工程质量提出三“点”要求:比一般系统神学更“圣经”一点,比一般系统神学更“中国”一点,比一般系统神学更“平易”一点。周牧师把艰深的系统神学写得深入浅出,使西方神学变得很有“中国味”,这样的神学书籍可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罗素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西方第一个系统阐述、论证和实践分析方法的人。罗素自述他在摒弃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之后,便开始用分析的手段解决哲学问题,坚信哲学只有靠分析方法才能发展和进步。他断言,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分析,而自己最重要的一个哲学“成见”就是分析方法。的确,追求精确和清晰是罗素分析方法的目的。他明确表示:“我喜欢精确和清晰的线索,我厌恶神秘的模糊性”。他说自己始终渴求发现有哪些可知的东西及其有何种程度的确切性或可疑性,他还认为哲学的使命就是把常识与科  相似文献   

12.
白理明  安静侠 《天风》2013,(1):11-13
信仰与社会接触产生了基督教社会伦理学。尽管丁光训主教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伦理学专家,不过他的神学思想对该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他在生活中,就是他融入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发展、形成自己的神学思想。他没有闲暇紧闭在大学图书馆中思考生活而成为一名书斋式的思想家。他常常面对各种困难的伦理问题,以“行动主义神学家”来形容他也许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新原人”一书,是冯友兰先生的所谓“贞元之际所著书”当中反动党性最强的一本,而且是他的叫作“新理学”哲学系统的核心和“精髓”。冯友兰先生最近发表了长达两万余言的自我批判文章,即“新理学的原形”。对于这个自我批判,我们是欢迎的;而且应该承认这个批判,较之他过去做的自我批判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这个批判却对“新原人”没有进行严肃的检讨,没有刺着痛处;因而新理学的原形也就未能真正、彻底地揭露出来,他给自己戴的某些“帽子”也就显得空洞,缺乏学术思想的分析、批判的基础。我这篇文章,企图着重揭露“新原人”的原形,和它在新理学哲学系统中的地位,因而也要论及冯友兰先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上文化交流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化交流是一种主体际的交流。主体际性表述“我”与“你”、“我”与“他”或“她”以及“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文化造就了一定形态的“我们”的群体,而文化交流发生于作为不同群体的“我们”与“我们”之间。于是乎,探讨自我和主体际性的问题就与文化交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而“自我”便成了这一系列问题中首先要说明的概念。对于什么是“自我”,初看起来是最自明的,其实最深奥。谁不知道他自己的“我”呢?谁须臾能脱离他自己的“我”呢?谁说话和行动时没有这样的一个“我”在主持…  相似文献   

15.
莱维纳斯是现代法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 ,他关于“他者”思想的提出 ,以及解构传统本体论 ,重视伦理、推崇责任的努力和尝试 ,对当今的西方哲学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启示。莱维纳斯认为 ,西方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其本体论传统 ,而西方文化在这种传统中出现了危机 ,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种种恶果 ,其原因就在于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追求中遗忘了“他者”。莱维纳斯认为有两种他者 ,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他者” ,可以转化为同一或自我的他者 ,如黑格尔的“他者”之于绝对 ,海德格尔的“共在”之于“此在”。另一种是他自己强调的“彻底的他者”或“…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从有神論的立場評介薩特尔自由哲学的文章。作者首先簡略地介紹和評論了薩特尔的政治态度、哲学思想和創作活动,特別指出他重复了尼采的“上帝死了”,对宗敎进行过“不少过于憤恨的嘲笑和歪曲的批評”。然后,作者就以薩特尔的若干戏剧作品与哲学著作为依据,說明他主张人是“由他自己造成的东西”,是“注定自由的”,从而认为“决沒有設計人性的上帝”,走向无神論和否认上帝的“虛无主义”。同时,作者指出薩特尔的一个矛盾,即薩特尔也談人受到不能摆脫的“束縛和制約”,以此怀疑“人是否有权享受这种高度的自由”。最后,作者站在經院哲学的立場上批判了薩特尔的主覌唯心主义絕对自由論,說“人是有限的存在物”,“人在做出决断时不受自己設定的规律的制約,而受一种往往預先給定的良心的判决的制約”,“人的行为和創造”不仅来自“自己的意志”,而且也同样来自“上帝的恩賜”,人即使处于自由状态中,也是以“上帝”的存在为前提。作者批評薩特尔“把人提高为他自己的創造者,否认了作为造物主的上帝”。  相似文献   

17.
“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这句话,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萨特倡导的存在主义中的一句名言。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篇文章中,还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不仅就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这些意见,曾经赢得了当代一部分青年的欢迎。曾几何时,“自己选择自己”、“自己设计自己”之类的口号,在一些大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荡不已。因此,化一点气力研究一下这个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8.
李退溪(1501—1570)为朝鲜李朝朱子学之大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朱熹哲学思想,而构成了博大的哲学逻辑结构系统。他的哲学逻辑结构系统的最高范畴是“理”,或谓之“太极”、“道”,其核心范畴是“理”与“气”。“理”既是最一般的规定,又是最具体的发展。它是其逻辑结构的起点;由于“理”、“太极”、“道”的动静流行,便从“天道”(圆)到“地道”(方),包括“人道”。在这个流行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层次:“理”、“太极”、“道”,属于“理本”范畴,作为宇宙本体的第一层次。“气”、“阴阳”、“五行”,属于气化范畴,作为宇宙化生的第二层次。第一、  相似文献   

19.
胡潇 《现代哲学》2001,(1):31-35,111
向来把人类思想发展史与人类个体思想生成史对应起来研究的黑格尔,认为人类的思想发展,有一个从“能知”进到“自知”的过程,而“自知”的思想,即思想意识到自身的思想,则是人类思想发展中晚近出现的事情。他指出:人类把理念“理解为自己知道自己的理念,乃是近代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栏译载了下列四篇关于实用主义的文章:杜威的“美国实用主义的发展”叙述了实用主义创始人皮耳士的思想及詹姆士对实用主义的发展,最后则叙述了杜威自己所建立的工具主义,并谈到他自己和与他共同提出工具主义的人是从作为新康德派开始的。胡适的“杜威在中国”,竭力掩盖在中国传播实用主义的时代背景,为杜威捧场,为自己表“功”并对我国知识界批判实用主义进行恶毒的反扑,为其反动哲学思想狡辩,向其主子——美国帝国主义继续献媚。胡克的“什么是唯物主义”,歪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哲学路线的根本对立,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冲突就是自然主义和超自然主义之间的冲突”。胡克的“《精神分析、科学方法与哲学》引言”说“核能的释放”和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世界的社会提出了最可怕的挑战”,“使人生和社会的存在成为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则由弗洛伊德学说提供了“最重要的线索”;“一旦我们找到了在世界之内和平地在一起生活的方法,人类的其他选择和其他决定终将确定全人类的社会将是自由的还是集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