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定主张"河十洛九"、"河先洛后",与刘牧的"河九洛十"、"河洛同出"说相反。蔡元定强调河图与洛书的区分,与朱熹的"虚中为易、实中为范"说企图融合河图、洛书也不同。其目的是加强十数图与《周易》八卦的关联,九数图与《洪范》九畴的关联,进而将《洪范》纳入易学系统。其子蔡沈的《洪范皇极》以《周易》为象学,对应河图,以《洪范》为数学,对应洛书,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这一区分是对刘牧河图、洛书说的发展,蔡氏父子由此构建了其范数之学。  相似文献   

2.
“河图”、“洛书”之名早在中国先秦有之。《尚书·顾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风鸟不至,河不出图”。《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是对于河图、洛书的解释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及至宋代,方有陈抟授“河图”、“洛书”,中经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发展,至朱熹集大成,列“河图”、“洛  相似文献   

3.
陈明 《中国哲学史》2013,(3):111-119
《尚书·洪范》之作,相传为周武王克商后访问箕子并请教治国临民之道,箕子演说“九畴”大法以为治道之要。后代儒者对《洪范》极为重视,常借诠释《洪范》以论述治道之主张。朱子即曾言《洪范》“此是个大纲目,天下之事,其大者大概备于此矣”。(《朱子语类》卷七十九)明清之际的学者王船山,由天人关系问题着眼,对于《洪范》所蕴含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入发掘,特别是他经由详细分析与诠释“五行”与“皇极”两畴之内涵,从而对王政之要、为政之德与成德之学等问题做出了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4.
图数浅议     
图数浅议赵春杰有关河图的记载,最早见于我国古籍《书经》和《周易》。《书经·顾命》载有“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碗谈,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周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是在宋代以前,河图只有其名,不见其图。直到...  相似文献   

5.
方以智将精深的易学思想贯注到中五道场中,从而使得佛教建筑渗透着河洛精蕴。中五道场总体布局依照《洛书》,核心中五为坐落法王三身的大雄殿;金刚上师居西北乾位,以烹雪堂为参禅之最上乘;始终敦止为东北艮,以呼觉堂表人心之佛即净土;九宫旋八之五位,任何一室均是中五之现身,此为华严境界。总之,中五道场合佛教之宗、教、律而统一切法,暗合《洪范》九畴,体现了方以智易学思想统摄下的儒佛会通。  相似文献   

6.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具的观点。关于河图、洛书的关系,胡煦提出“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为先天是流行之气,书为后天是对待之形”,批评先天对待后天流行的观点。基于河图先天的看法,胡煦提出“先天河图无拆法”,批评拆补之说,提出羲图文卦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河图?什么是洛书?二者的关系如何?本文想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宋人朱熹等对河图洛书的称谓和刘牧不同:刘牧称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朱熹等以十数图为河图,九数图为洛书。本文沿用的是朱熹等人的称谓。一、河图是五行数图《汉书·五行志》谈到五行和数的关系时说: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阴阳易位,故日五成。然则水之大数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一、二、三、四、五是天地生水、火、木、金、土的“生”数,六、七、八、九、十为天地成水、火、木、金、土的“成”数。成数又称“大数”,由生数“合”五而成。如:一合五为六,二合五为七,三合  相似文献   

8.
“河图洛书”与汉字起源李立新《周易》为五经之首、三玄之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籍。它“致广大而尽精微”,包罗万象,涵括万事万理,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周易》正是从“河图洛书”传承、演化而来的。《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  相似文献   

9.
在北宋《洪范》学上,张景、廖偁、胡瑗、苏洵、王安石、曾巩等诸儒,以义理之学取代汉唐的注疏之学,以政教论取代汉唐的五行灾异论,将《洪范》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阶段。这种义理化的《洪范》学的兴起,既形成了宋代《洪范》学以义理解经的基本诠释方式,同时也为南宋《洪范》学奠定了以"皇极"为中心的诠释结构。  相似文献   

10.
谶纬“河图”、“洛书”神话,是在原始思维的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发挥玄想,以象立意.根据受众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治、民生两类.从诠释发生的角度、诠释方式和诠释功能而言,谶纬“河图”、“洛书”与《周易》有异曲同工之妙.谶纬“河图”、“洛书”中的神话意象和意境,看似为非理性的构思,实为理性智慧的阐发,它阐释的重点是儒家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展现了汉儒的普世精神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宋人治《易》,著作丰富,尤注意“图”“书”的发挥和运用。所谓“图”“书”,主要指“河图”与“洛书”,是宋人附会并发挥前人注《易》之图而来。这些《易》图又被后人互相附会发明,愈演愈繁,自宋至清,绵延七、八百年之久,《易》图据说达到数千种之多,形成宋、元、明、清四代人讲《易》的一支新学派,被称之谓“图”“书”之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颇有争议的先天八卦及《洛书·河图》的产生和最初含义进行了探讨。首次发现,伏羲氏是在甘肃天水龙马山,观变于隔河对岸卦台山的阴阳变化而画卦的。天水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即四季,八卦即八节。四象八卦阳顺法编序,便是象序1、2、3、4,象数6、7、8、9和卦序(失传)卦数(洛书)。《洛书》是反映八节二十四气哲理的节气图。同时意外发现,《河图》是阴阳闭合周期图。说明伏羲八卦系列及其数日《河图·洛书》,是上古先民研制历法的一项纯学术思维系统工程,包括六个单项成果,互不可分。只有用我国农用节气历法,才能全面系统的通解先天八卦系列及其数图《河图》和《洛书》。  相似文献   

14.
全真道南无派第20代宗师刘名瑞不仅阐发了道教内丹思想,而且蕴有丰富而深刻的“三教贯通”的易学思想.以《周易》不仅演绎三才之道,而且尽修养性命之真机,由此对易学之《河图》、《洛书》、无极太极、阴阳八卦等一一展开解说.  相似文献   

15.
《管子》的“九惠之教”是管仲相齐的九项惠民政策及教令,探讨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齐国的礼俗、风尚及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且帮助了解管仲怎样兴德教民,顺俗而治。这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所谓“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管子·入国》)具体内容如下:所谓“老老”,就是敬养老人。规定:年在七十以上老人,一子免除征役,每年三个月由官家供养肉食;八十以上的,二子免除征役,…  相似文献   

16.
朱一文 《哲学研究》2022,(4):65-75+129
河图洛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数学有密切的关联。宋代图书之学兴起,与隶首作数、周公制礼、张苍定章程等经典故事一道,河图洛书生数进入中国数学起源的叙事系统;同时,由河图洛书衍生而来的纵横图成为古代数学著作的一部分。元中叶以降,朱子理学被定于一尊,河图洛书黑白点图取得了在中国传统数学体系中的固定位置。明清之际,秉承家学的方中通著《数度衍》,发明“勾股出于河图”“加减乘除出于洛书”两说,由此把数学的基础建立在河图洛书黑白点图之上,并重新调整了中西数学体系的结构,开启了河洛之学在算学领域内的新发展。康熙年间,清廷编撰《数理精蕴》《周易折中》,两书都认为“加减出于河图,乘除出于洛书”。清中叶,江永撰《河洛精蕴》亦用勾股解河图洛书。由此来看,《数度衍》对数学和易学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河图洛书试析王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河图洛书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学术界争论了多少年,至今仍未能取得共识。随着易学热的兴起,河图洛书又成为当前热门话题之一。有些学者认为河图洛书起源最早,古代典籍可资佐证,《周易·系辞传》就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似文献   

18.
历来对《洪范》的研究重心多放在作者及其著作年代上,鲜有论及其思想来源或原型的。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的研究更为重要。历代学者对《洪范》的作者及著作时代基本保持一致,直到民国疑古思潮兴起,刘节发表《洪范疏证》,重新质疑《洪范》时代,挑战传统说法,遂引起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长期争论。经过长期论辩,近来学界基本认可了《洪范》作于周初的传统说法。笔者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传世文献、铭文等方面系统梳理各种论点、论据,通过上述"两重证据法"来论证《洪范》作于周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断《洪范》乃箕子所传先王之道,三代治国理政的政治纲领或政治哲学盖滥觞于此,这些内容渊源有自,或可追溯至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19.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笔...  相似文献   

20.
河图洛书解     
一、图、书名辨自宋代以来,五十五数图(或称十数图)定为河图,四十五数图(或称九数图)定为洛书.但既都为点、线相连构成的图象,称“图”可以,怎么能称“书”呢?“图”是形象,而“书”应是文字.汉字本是象形文字,起源于物体形象,东汉许慎即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解字序》)可见是“图形”在先,而“文书”在后.若以朱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