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说到禅净双修的问题,必须从宋代永明禅师写的禅净四料简谈起。我国汉地佛教到了宋代,禅净两宗最为盛行。永明延寿(904—975)禅师于公元961年,应吴越王钱俶之请,住持杭州永明寺(即今净慈寺),参学的大众近二干人。因此尊称为永明禅师。他原来是禅宗法眼宗的巨匠,著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回向极乐净土。当时他写有禅净四料简,意在接  相似文献   

2.
道谦,俗姓游,建州崇安县(今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人,约生于徽宗崇宁初。早年出家,先后依名僧克勤、宗呆法席。后归里之仙州山,住开善寺,四众云集,名声大震。绍兴二十年卒,著有《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意禅师禅宗杂毒海》等。其事迹见于《大慧禅师年谱》、《嘉泰普灯录》、《历朝释氏资鉴》、《补续高僧传》、《高僧传四集》等。  相似文献   

3.
志勤禅师是晚唐禅宗名僧,佛教史籍对其生平的记载互有出入。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志勤的俗籍是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法号“源寂”;师承灵皊,开悟于湖南沩山,《联灯会要》、《五灯会元》将志勤禅师列入大安禅师法嗣之列以及有关志勤禅师的机缘语句方面的记载是后人篡改的。志勤禅师至迟于大中六年之前就返回闽中,咸通初年开创闽县灵云山,乾符元年开创仙茅院(属唐闽县与连江县地),乾符五年开创连江县东灵应院,志勤禅师住东灵应院达20年之久,约于光化年间(898~900年)外出云游,卒于外地。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20日,由湖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宁乡县人民政府和湖南沩山密印禅寺承办的“2005中国宁乡首届国际佛文化节”在湖南宁乡市举行。宁乡是中国禅门五宗之一的沩仰宗发源地,在大沩山的密印禅寺是沩仰宗的祖庭,唐代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771-853)曾长期在此居住传法。“中国禅·沩仰论坛”是国际佛文化节的一环,有20多位教内外学者参加,围绕“沩仰宗与中国禅宗文化”的中心议题发表论文并进行交流。论坛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宣布开幕,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主持。宁乡市委书记虢正贵同志和前来出席文化节的香港佛教联合会…  相似文献   

5.
清代湖南佛教史上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沩山佛教的中兴。明万历年间,沩山密印寺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乌有。为复兴这一古老的沩仰宗祖庭,大圆上座、五峰如学、养拙行明、慧山超海等禅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其中,尤其以慧山超海的功劳最著。慧山超海对清代沩山佛教中兴之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大事业:(1)重修殿宇,再现沩山唐宋道场之规模;(2)恢复寺田,奠定清代沩山寺院经济之基础;(3)由其直系弟子厘定沩山清规,为清代沩山佛教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清代沩山佛教的影响能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在湖南佛教乃至全国佛教中独树一帜,沩山超海当为第一功臣,称其为"灵祐再来"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6.
正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创立了适应禅僧的道场,奠定了禅宗的修行空间与物质基础。沩仰宗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以沩仰宗为肇始,相继出现禅宗的五家七宗,形成了禅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沩仰宗由唐代沩山灵佑与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创立。当时师徒唱和,默契圆融,相得益彰,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创立了适应禅僧的道场,奠定了禅宗的修行空间与物质基础。沩仰宗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以沩仰宗为肇始,相继出现禅宗的五家七宗,形成了禅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沩仰宗由唐代沩山灵佑与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创立。当时师徒唱和,默契圆融,相得益彰,禅法与众不同,因其源于沩山,完成于仰山,后人称之为沩仰宗。这是禅宗“一花五叶”的第一叶,其后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门宗相继出现,形成了天下寺院“十寺九禅”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敬安禅师(1851-1912),又称寄禅、八指头陀,是声望卓著的奇僧,德高望重.他先后担任湖南六寺和浙江一寺的主持,出任中华佛教总会的首任会长.他凭着刻苦求学和诗歌创作的天赋,从23岁开始写诗,历经39个年头,写了1900多首诗,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八指头陀诗续集》八卷、《嚼梅吟》一卷、《白梅诗》一卷,成为海内外著名诗僧.  相似文献   

9.
1983年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一行禅师诞生一千三百周年。这位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尊崇的大师,不但在佛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成一家之言,而且在我国天文历法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行,巨鹿(今河北巨鹿县,此据《宋高僧传》本传;《旧唐书》本传作魏州昌乐县,在今河南昌县境)人,原名张遂。他从小博览经史,长通天文历算之学。二十一岁出家为僧,曾协助善无畏三藏的译经事业,有《大日经疏》等八种佛学著述,是我国密宗教理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0.
刘珊 《中国宗教》2017,(8):64-65
一寒山是唐代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僧人。他族姓不详,生活年代也无法确定,相传隐居在浙江天台始丰县寒岩幽窟中,所以世人称之为“寒山”。据《祖堂集》《宋高僧传》等记载,沩山灵祐禅师曾在天台山会见寒山;另据《古尊宿语录》记载,赵州从谂禅师也曾与寒山相互问答。寒山在当时名声满播于江浙僧界。  相似文献   

11.
南台寺     
南台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南岳山中,距离山下南岳庙约十华里,为我国南北朝时代陈废帝光大初年(567)沙门海印创建。唐代禅宗高僧石头希迁禅师开法于此,大阐宗风,成为禅宗支派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共同祖庭。希迁(700~790),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五灯会元》卷五有传。20岁时,看到老百姓杀牛祀神,往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寒山是唐代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僧人。他族姓不详,生活年代也无法确定,相传隐居在浙江天台始丰县寒岩幽窟中,所以世人称之为"寒山"。据《祖堂集》《宋高僧传》等记载,沩山灵祐禅师曾在天台山会见寒山;另据《古尊宿语录》记载,赵州从谂禅师也曾与寒山相互问答。寒山在当时名声满播于江浙僧界,据说妙利普明塔院因此改名作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4,(4):44-44
本刊讯3月9日上午,浙江省衢州市天宁寺隆重举行纪念建寺1500周年暨戒成法师晋院法会。会上,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亲自为大和尚颁发《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证》。天宁寺位于市中心天宁巷,是浙西的佛教中心,衢州市佛协驻地。据《衢州县志》记载,该寺为高僧卧云禅师创建于梁天监三年(504),原名吉祥寺,高僧辈出,唐末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于此著《宗镜录》,前后15载。1923年,诸善士设佛教协会于天宁寺,延请高僧弘一律师来衢主其事,师将其所藏《大藏经》、《续藏经》及诵习诸经概行捐赠并设看经会以广流传。衢州天宁寺举行纪念建寺1500周年暨戒成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禅宗一派,由菩提达摩,递传到第六代慧能,分南岳、青原两系,先后又有五个支派即所谓五家宗派的成立。最先建立沩仰宗,其后曹洞、临济、云门、法眼四宗相继成立。位于潭州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西)密印寺和袁州仰山(今江西省宜春县南),就是沩仰宗的发源地。其传承关系是:慧能——怀让——道一——怀海——灵祐,灵祐传慧寂和智闲。慧寂传光穆和光涌,光涌传如宝,如宝传贞邃,贞邃后法系不明。光涌也只传慧清,慧清传继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21,(5)
正石头希迁(700-790)是唐代著名禅师,俗姓陈,端州高安人(今属广东)。初从六祖慧能出家学禅,后依止行思。行思又命其往参南岳怀让,91岁无疾而终,谥号无际大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关于其法号"石头和尚"的来历,《宋高僧传》记载说:  相似文献   

16.
(禅)(宗)禅宗的传法定宗之说始于唐,道宣作《续高僧传》时(贞观十九年)尚无此说。不独禅宗,佛教各宗派的严格划分,在中国都是隋以后的事情。但《续高僧传》中却有《习禅篇》六卷,其中说到:菩提达摩所传禅法教理,慧可、道育以后渐流天下。这个北魏时候曾在洛阳、嵩山等地弘法的南天竺僧菩提达摩,后来被人尊为东土禅宗初祖。五台山同达摩无直接关系,有关的是略晚于达摩的禅师僧稠(480-560)。僧稠是昌黎(今辽宁义县)人,修禅讲究观身、观受、  相似文献   

17.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这是五代禅师文益的一首著名禅偈。唐末五代,正是佛教禅宗发展十分兴盛的时期。南岳怀让一系下分化出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行思一系下衍生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是为五宗。其中法眼宗的开创者就是文益禅师。文益(885-958),余杭(今杭州市)人,7岁出家,广泛参学,在丛林中大有声望。受到南唐中主李瞡的器重,被迎请到金陵(今南京市),住报恩禅院,赐号净慧禅师;又迁住清凉大道场,道化极盛。时为太子的后主李煜也常常拜谒于他。文益寂灭后,谥为“大法眼禅师”…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6,(6)
二、华严宗五祖的传承和演变(下)澄观(737—838),字大休,清凉其赐号也。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唐玄宗开元三十六年生,距三祖法藏圆寂之时已二十七年矣。幼怀出尘之志,十一岁,从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二十岁,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后,即广参诸方,修学各宗。先习律学、三论。继从法藏再传弟子法铣研习《华严经》,深得玄旨。三十八岁时,又师事荆溪,学天台止观。往谒牛头山一派的慧忠、径山道钦及神会门下的洛阳无名等禅师,谘诀南宗神法。更从慧云禅师,探习北宗的禅理。他常说:“五地圣人,学世间技艺;况在学地,而可忘世间法耶。”遂于经传子史百家、天竺悉昙、五明、四吠陀、密咒仪轨,莫不博综,他的学识渊博,于兹足见。他三十九岁后,长住清凉山(五台山)大华严寺,专讲《华严经》。他感到六十卷《华严经》的旧《疏》文繁义约,不便初学,遂发愿撰八十卷《华严经疏》,从四十  相似文献   

19.
正衢州佛教历史悠久,约在三国时期传入,以南北朝和唐宋时代最为兴盛。历史上很多高僧在衢州潜心研究佛理,留下著述,例如唐代的大彻禅师、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天宁寺,完成禅宗论著《宗镜录》100卷)、明代传灯法师等。被收入《高僧传》《五灯会元》《传灯录》《明一统志》《两浙明贤外录》等史书的衢州高僧有21人。1923年衢县佛教会成立时,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来衢主持其事,赠送玉佛及大藏经,  相似文献   

20.
吾师道与佛相应,②念念无为法法能,③口藏宣传十二部,④心台照耀用千灯。⑤尽离文字非中道,⑥长住虚空是小乘。⑦少有人知菩萨行,⑧世间只是重高僧。⑨注释: ①《赠草堂亲密上人》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99卷《僧部》,因不知何人所作,是书标为“前人”。草堂:即草堂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圭峰之侧,故亦称圭峰寺.创建于周季,隋代又与增修,风景秀丽,富有林泉之美,高明之士多乐居之。宗密(780—841),俗姓何,因曾驻锡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故号圭峰。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少通儒书,心怀大志。元和二年(8O7年)出家于遂州大云寺,拜道圆禅师为师。后谒清凉国师,执弟子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