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霍布斯的两副面孔:施米特、施特劳斯论霍布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米特和施特劳斯认为现代社会潜藏着一种巨大的危机--现代性危机.他们在对现代性危机的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霍布斯对此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霍布斯的思想奠基或者说推动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但施米特和施特劳斯分别从政治神学和政治哲学的视角审视霍布斯,从而使得霍布斯呈现出了两幅不同的面孔,即政治神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包括托马斯·霍布斯在内的一些近代政治哲学家,在国际关系理论创立之初就被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家奉为思想先驱。这些思想先驱对政治和权力的理解和界定是现代政治(包括国际政治)学的基石。其中,霍布斯堪称现代政治学的第一奠基人,是他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权力是理解他的政治哲学的出发点,他也堪称第一个系统论证权力概念的政治哲学家。通过讨论霍布斯的权力哲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霍布斯及其政治哲学。一、权力概念的学术地位与霍布斯的理论贡献最初把“权力”作为一个基本的学术概念和理论体系加以探讨的主要是哲…  相似文献   

3.
施米特通过确定加世纪20年代现实中议会制已经背离了其原则,揭示了议会制的危机.施米特的议会制论议背后体现了他对时代政治趋势的把握.这一趋势即是:随着大众政治的兴起,自由主义与民主二者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非理性主义的直接行动理论使持相对理性主义的自由主义议会理想与持绝对理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专政理论均受挑战.探讨施米特在议会制问题上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理解施米特早期政治思想,乃至西方议会制理论与实践,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明确主张从人性自身来探讨道德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其中,对人性的分析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而情感正是其人性观的组成要素和道德善恶的基础。尽管出于理论需要,霍布斯强调了情感利己的一面,但他对情感利他的一面也有所论及。前者被曼德维尔所延续和发展,而后者则被情感主义者所强调。情感主义者根据自身理论需要,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情感学说,从而开辟了一个伦理学的新天地。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的思想都可以从霍布斯那里找到一定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近代国家理性学说的发展史上,马基雅维利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关于政治行为之目的、手段、结果以及政治情境中“必然性”的论述,揭示了国家理性学说的基本要点;他对宗教、道德、法律与政治之间关系的阐述,表明他是现代国家理性学说的开创者;围绕“马基雅维利主义”所产生的争论事实上都与国家理性问题本身的困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各种诠释进路与他的国家主义本身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是英国卓越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一书中全面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以及教会与国家、神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讨论。综观霍布斯的全部理论,其无神论思想和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对西欧各国进步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通过对宗教神学本质的揭露和批判、神学与政治、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社会秩序构建等四个方面对霍布斯宗教神学的基本精神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庞亮 《学海》2023,(4):134-144
本文试图解答的核心问题是,霍布斯在分享了博丹主权国家理论中某些关键思想的同时,如何又建构出一套完全不同的国家学说。霍布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博丹的绝对主权理论,但博丹的国家始终是具体的历史国家,而霍布斯的国家则具有非历史性与抽象性质。为解释二人学说间的根本差别,本文首先考察了历史在博丹与霍布斯建构政治科学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然后分析了二人理论中作为国家质料的人的性质,最后展示了这两种国家理论模式如何影响现代西方世界对于政治的理解:博丹奠定了比较政治学的可能基础,而霍布斯则试图建立一种超越历史与时空、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8.
霍布斯曾分别讨论过醉酒与愚夫的问题,但它们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霍布斯之所以前后对醉酒持有不同态度,是因为他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理性概念,因而事实上采用了两套不一样的自然法.他以几何学演绎的方式建立公民科学的抱负要求他在两种潜在的理性概念之间确立严格的演绎关系,但事实上他并没有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两种理性概念的并存与冲突,是他批评过的“愚夫”现象必然出现的根源,而他对“愚夫”的批评因此也注定是不充分的.从他对“愚夫”问题的处理来看,他的契约论虽然始于严格演绎的抱负,但最终未能实现其建立几何学式公民科学的目标.霍布斯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败表明,一种具备实质伦理内涵的实践理性概念乃是一种健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研究以具有特殊的方式而不同于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研究,也不同于康德研究霍布斯研究有它自身的动力。这种动力以罕有的方式推动着这种研究,并准确地使这种研究具有高度的论战能力。这个推动霍布斯研究的发动机,这个自身的推动力,这个从霍布斯研究的对象来看不能避开的决定性之点,就是政治。霍布斯思想的实质是“利维坦”,而这个  相似文献   

10.
陈建洪 《现代哲学》2022,(3):126-128
<正>我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但也是陈少明老师的读者,很赞同他提出的“做中国哲学”主张中的很多理念。对这个发言题目,我先简单做个解释。这个题目只是想借用霍布斯来讲一些体会。霍布斯讲人的理性活动,其基础就是加减运算。~((1))换句话说,哲学在根本上对霍布斯来说就是加减计算,就是词语排列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的孔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思想家。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及其知识分子,都曾对孔丘和他的学说作过不同的评价。到了“五四”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战斗口号,对孔丘及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批判。但是,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对孔丘及其学说批判的历史任务。因此,正确地全面地评价孔丘及其学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霍布斯批判中道学说的要点包括:(1)在指导实践方面,中道学说——更一般地,是指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理论——是空洞的;(2)这种空洞性源于,尽管亚里士多德确立了道德哲学的正确基础,即欲望服从理性的人类灵魂自然秩序观念,然而他未能以规则的形式揭露理性本身的规定性.据此,在霍布斯这里,道德辩护的问题转化为通过理性的自我批判,为诸道德规则寻找理性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火生 《学海》2006,42(4):130-136
作为古典共和主义者的杰出代表,哈林顿虽然对霍布斯思想批评有加,但是无论他思考政治的哲学前提,还是他对共和机制的探讨,与霍布斯所开创的现代的立场与方法都有很明晰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鹿建柱 《管子学刊》2006,(4):94-96,112
墨子是小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代表,却是一位卓越人物。其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强国谋略、治世之法对后世影响至深,他所提出的以“兼爱、非命”为中心思想体系的学说可与儒家学说“仁义、礼乐”相媲美。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章从墨子背景谈起,着重论述了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容,以及与“节用”的经济学说和“兼以易别”、“禁恶而劝爱”的政治思想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墨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康德将人在国家中的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在所有人的理性同意基础上。因此,他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不依赖于意志论,不依赖于社会成员的伦理诉求,也不依赖于个体的理性自律。借助于人的理性,我们发现人们对于国家权力的服从是一种自然的义务。理性因而是自由公民之间达成的共识。在此意义上,康德的法哲学与政治哲学不是卢梭学说的简单延续,而是其光大与拓展。康德学说中不但有卢梭因素,同时蕴含着对于霍布斯与洛克学说主题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主权权力学说是晚期福柯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代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发展了福柯的主权权力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和他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牲人(Homo Sacer)联系在一起。福柯通过对霍布斯《利维坦》的解读,指出了霍布斯主权学说中主权权力作为一种代表权力和作为一种战争权力之间的张力。在具体历史进程中,作为战争权力的主权权力悬置了主权的代表功能。主权者以种族战争对国家主权的威胁为借口,将种族斗争话语转化为了一种种族纯洁话语,而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话语就滥觞于此。阿甘本却认为,恰恰是主权权力的战争功能实现了主权权力的代表功能,主权者以保护全体公民的生命权为借口,剥夺一部分公民的生命权,使之成为牲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彰显自己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王利 《学海》2007,(2):83-92
政治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是西方政治理论两个最悠久的传统。霍布斯在深刻洞察人性的基础上,在“利维坦”中建立了这两种思想方式的结合点。自然权利是利维坦的核心,从而也是近代政治正当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一方面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包括“行贿”都不能算是不义;另一方面又将特定务件下实现自我利益视为自己对自己的“贿赂”而认其为“腐败”和不义.可送钱而不可收受贿赂,担任裁判者不得受贿的价值观是17世纪英国社会难得的共识.霍布斯在《利维坦》当中引入的贿赂观念,既有力支撑了其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即自然法诫条,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其社会契约论与政治权威起源论证,并成就了其政治哲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张君劢与施米特对魏玛宪法几乎同时进行阐释,却没有直接面对对方,而是隐秘的交谈.他们均认为魏玛宪法最终依赖于人的德性.因此,张君劢对施米特的宪法学说的忽略才是合理的,因为张君劢是在理性的抉择,而不是武断的拒绝.  相似文献   

20.
“恐惧的政治”正在困扰着西方宪政民主政治.英国学者富里迪认为这是人的理性与自治能力长期受到怀疑的结果.他主张培养一种崇尚理性与冒险精神的“人文主义人格”,以克服这种政治恐惧感.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西方宪政理论与实践本身就是以人的恐惧感为心理学基础的.本文通过解读霍布斯、洛克及联邦党人的著作,分析他们如何在人的恐惧感基础上建立现代宪政理论与体制,并指出在政治生活中对人的理性与政府权力保持怀疑与警惕态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