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是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创建者。全文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脉络, 在简单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诞生的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之后, 详细介绍了塞勒等学者关于股票的输家-赢家效应、封闭式基金之谜以及股权溢价之谜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观点, 展示了塞勒等学者如何巧妙地以真实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以及投资者的行为为样本,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提炼以及模拟, 揭示出投资者的信念、情绪等心理因素是导致上述金融“异象”的主要原因。对这些现象的研究, 使得塞勒脱离了传统金融学研究的窠臼, 倡导了金融学研究中关注个体行为及心理因素的研究取向, 促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学与心理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与实际的偏差,经典现代金融学遇到了一些被称为“未解之谜”的现实问题。行为金融学是从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投资者信念、偏好以及决策相关的情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行为金融学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融学与心理学两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将推动行为金融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琳  段涛  陈宁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18-2026
情绪预测偏差是一种对未来事件发生时情绪反应的预测和实际体验之间的分离现象。梳理该领域最近10年(2009~2019年)研究文献可知, 热点研究主题涉及偏差的现象、成因和干预, 相应呈现为三点主要发现: 情绪预测偏差十分普遍, 情绪预测偏差成因多源, 情绪预测偏差可以干预。未来研究应着力关注情绪预测偏差的发生模式和心理机制, 着力揭示具体偏差的神经心理机制, 并从进化和文化视角综合考察偏差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崛起与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炜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4,27(4):997-999
行为金融理论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对市场的作用,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现实中人们的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市场的影响.本文回顾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恩曼提出的预期理论,同时阐述了行为金融学家们指出的投资者中常见的几种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以及其中介机制,采用了两轮最后通牒博弈提议者实验任务,第一轮测量分配方案被接受和拒绝的情绪预测偏差,第二轮测量提议者的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影响公平决策;(2)公平感知在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与公平决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提议者对积极结果的情绪预测偏差,会降低其公平感知,进而降低其分配方案公平性; 提议者对消极结果的情绪预测偏差,会提高其公平感知,进而增加其分配方案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马英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1,34(4):852-855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通常选择那些使其感到快乐的行为,决策结果与所预测的高兴或悲伤、满意或不满意紧密相连,以往研究发现这类预测即情绪预测存在偏差。本研究以188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情绪评定表和最后通牒游戏范式,对情绪预测偏差与决策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青少年在预测对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时存在强度偏差和持续时间偏差,情绪预测的强度偏差和持续时间偏差影响青少年回避或趋向决策。  相似文献   

7.
耿晓伟  张峰 《心理科学》2015,(5):1201-1206
为了考察情感预测影响偏差中聚焦错觉和适应忽视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先让大学生被试对考研(实验1a)、骨折手术(实验1b)、搬到新校区(实验2)进行情感预测,然后将其与情感体验进行比较,并比较了去焦点化训练、适应训练和控制组对影响偏差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去焦点化训练显著地降低了情感预测的影响偏差,而适应训练和控制组则没有显著降低影响偏差。因此,本研究认为,当情境线索清楚的时候,聚焦错觉是导致情感预测影响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孙琳  段涛  刘伟  陈宁 《心理学报》2021,53(11):1203-1214
基于真实考试和实验室模拟情境, 考察特质正念对初中生学业情绪预测偏差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学业领域存在情绪预测偏差; (2)特质正念影响情绪预测偏差, 特质正念水平高的初中生情绪预测偏差相对更小, 反之则更大; (3)注意聚焦在特质正念影响情绪预测偏差中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初步提出正念的“扩大-联结”解释模型, 推进了学业领域情绪预测的研究, 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效度和切实的教育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情感预测偏差的相关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预测是预测将来的情绪状态。情感预测时会表现出各种偏差, 例如免疫性忽略、聚焦错觉和共情鸿沟。本文从认知–体验自我理论和心理模拟的角度对情感预测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整合, 对情感预测偏差的个体差异和矫正进行了分析。情感预测的未来研究方向应该从心理-行为机制、进化机制和脑机制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思维降低情感预测影响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晓伟  刘丹  牛燕华 《心理学报》2020,52(10):1168-1177
人们在决策前需要对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预测。人们往往会高估未来事件对情感的影响, 这被称为影响偏差。本研究从双系统理论出发, 考察了分析思维是否会降低情感预测影响偏差。实验1(采用图片启动)和实验2(采用语言流畅性任务)考察了分析思维对影响偏差的影响, 并分析了情感预测程度的中介作用。实验3在现场中以真实的决策(生育二孩)为例, 考察了分析思维启动对情感预测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思维会降低情感预测强度, 进而降低影响偏差。  相似文献   

11.
冲突事件是指当事某方采取的行动可能对另一方造成直接且明显的伤害、进而导致紧张关系的事件。拒绝他人请求、反驳他人观点、与他人一起参与竞争等皆有可能诱发冲突。有效的冲突管理有助于减少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发挥冲突潜在的积极影响。但是,广泛存在的预测偏差严重妨碍了冲突管理。因此,欲解决冲突管理的难题,必须探究人类在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非冲突中的预测偏差,采取信息驱动的视角,将预测偏差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人受限于认知上的不足,因而认为预测偏差是一种错误,主要关注其消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的独特性。冲突中,预测偏差可能受人的自我保护动机和避免人际伤害动机驱动自上而下地产生,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本项目旨在突破当前的理论困境,探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独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与后果,具体而言包括四大目标:(1)聚焦冲突事件中的预测偏差,并以对应的非冲突事件作为对照,揭示预测偏差在冲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提出冲突事件的“偏差放大效应”,即与非冲突事件相比,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程度会被放大,例如反驳他人者对他人的体验产生较大的错误预测,而赞同他人者则相对能更准确地预测他人的体验;(2)从动机性认知视角探讨“偏差放大效应”的心理成因,揭示“负性驱动机制”,即人因为担忧冲突事件的负性结果,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在注意、知觉、思维等认知加工环节把冲突事件的潜在结果加工得更加消极,作最坏的打算以应对冲突;(3)考察“负性驱动机制”下预测偏差导致的后果,如使人采取回避行为,具体表现为人际退缩和不作为等;(4)设计有效的去偏差方案,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改变预测者的动机,进而改变其认知加工,减弱预测偏差。 通过完成以上目标,本项目将构建解释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立足于动机性认知的视角,从现象层面揭示“偏差放大效应”,将负性偏差理论拓展到人际过程中;从机制层面突破信息驱动视角的局限,揭示动机性认知在人际互动中的指导作用;从思想层面基于生态理性观辩证分析预测偏差的适应性作用,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何为理性”。该模型弥补了以往研究忽视动机对预测偏差的影响这一不足,并将预测偏差和负性偏差、动机性认知等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完整的理论框架。本项目有助于推动对预测偏差的全面理解,发展行为决策理论,帮助公众和社会治理者准确预测他人,提升冲突管理能力,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辉  雷雳 《心理学报》2010,42(10):988-997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极,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不算严重,但男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和网络色情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且网络过激行为随着年级升高而减少:其中网络攻击性、易怒、敌意和冲突水平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4)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认知和意向对网络偏差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网络道德情感不能预测其网络偏差行为表现。网络道德越积极,表现出来的网络偏差行为越少。  相似文献   

13.
尚雪松  陈卓  陆静怡 《心理学报》2021,53(3):291-305
好心帮倒忙事件时有发生, 帮忙失败的施助者往往认为受助者会苛责自己, 因而可能不愿再次提供帮助。这种预测准确吗?通过6个研究( N = 1763), 对比施助者对受助者反应的预测和受助者的实际反应, 发现了施助者在好心帮倒忙时的预测偏差:他们高估了受助者的负面反应。而在帮忙成功时, 施助者未出现预测偏差或预测偏差的强度较弱。导致该预测偏差的原因是, 施助者更为关注自身的能力, 以为受助者也关注自己的能力, 而受助者更为在意施助者的温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杜秀芳 《心理科学》2013,36(4):998-1003
心理学对判断预测的研究主要关注预测的偏差及产生机制。判断预测中的偏差有两类:偏见和不一致。偏见主要表现:趋势阻尼;提高效应;给预测结果增加随机噪音。不一致包括:信息获得导致的不一致;信息加工导致的不一致。偏差的出现一是与信息加工过程有关,二是与序列的特征与呈现方式有关。研究发现提供反馈、分解、组合和建议采纳等策略可以增进判断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初中生学习中是否存在情感预测偏差及学习能动性信念对情感预测偏差的影响,实验一首先考察初中生学习行为中是否存在情感预测偏差,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在实验室和真实情景中考察学习能动性信念对初中生学习行为情感预测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行为中存在影响偏差,高估了积极和消极学习结果对情绪的影响。(2)学习能动性信念强的学生比学习能动性信念弱的学生对积极学习结果的情感预测偏差更小,对消极学习结果的情感预测偏差更大。  相似文献   

16.
李英武  车宏生 《心理科学》2006,29(6):1448-1451
对近年来国外关于传记式资料(Biodata)测量,特别是传记式问卷(Biodata Inventory)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介绍。首先,文章探讨了传记式问卷的主要理论基础和维度结构;其次,介绍传记式问卷的预测效度;最后,文章对传记式问卷测量的实施问题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学校危险和保护因素与初中生偏差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初中生的偏差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1739名初中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及其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校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分别与初中生偏差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2)学校危险因素得分随年级升高而增长,保护因素得分随年级升高而降低;(3)“偏差行为榜样”、“教师的支持”、“知觉到积极期望”是对初中生偏差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三个学校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对76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和道德同一性均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道德同一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而且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芳  陈会昌 《心理学报》2009,41(10):947-957
选取4岁组、5岁组、7岁组、10岁组、12岁组儿童和成人共192名(各年龄组32名, 男女各半)为被试, 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学前和小学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发展。结果表明: (1)4岁时儿童已能进行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 5岁时才能进行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 即使用特质引发规则进行特质推理, 10岁时两者均达到成人水平。(2)4岁、5岁时儿童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显著落后于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 至少7岁时两者处于同一水平上。(3)儿童使用概念相似规则而不是情境匹配规则进行行为预测。(4)4岁儿童不使用简单效价规则进行行为预测, 5岁及以上儿童使用简单效价规则, 但他们是在区分同一特质范畴和不同特质范畴的基础上、在较低的确定程度上使用该规则。  相似文献   

20.
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淑华 《心理科学》2002,25(1):107-107,117
人格特质理论产生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行为产生的根源,并用于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这就注定了人格特质理论在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绩效以及人才选拔中的影响力。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质与行为绩效的相关系数并不是很高(0.15——0.25)。这与特质理论所持假设的片面及其在测验上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