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开展,须以清晰解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基本逻辑问题为基础和前提。这些基本逻辑问题包括:什么是"大众化"的素材、谁是"大众"、谁来担任"大众化"任务的主体三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实际出发来看,"大众化"的素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普遍一般性层次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特殊地方性层次;"大众"的范畴则主要包含领导人、党内理论家,普通知识分子,普通劳动人民、群众三种类型群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导人、党内理论家,基层理论宣传干部和基层公务人员则分别对应担任三类不同群体的"大众化"任务主体。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情况,我们更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作者在总结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论文认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营建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文风,澄清错误观念,就一定能够开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有效推进其大众化。当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在《大众哲学》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大众哲学,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凸显"新大众哲学"的"新"的特征。这里所讲的"新",并不仅仅是指新哲  相似文献   

4.
吴远  邓姗 《现代哲学》2012,(3):57-6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实现路径中,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包括满足需要是理论接受的动力源规律、接受主体与教育主体双向互动规律、能动性与受动性辩证统一规律、认知接受与情感接受渗透影响规律、内化外化循环往复发展规律等,这些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起着支配作用。借助这些规律的指导,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实效性,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大众的主体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只有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引导大众自己解放自己,不断激发大众的主体性.本文在深化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理解基础上,来探寻新形势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指出“大众化”将使马克思主义贴近民众生活,融化于群众血液之中、从而更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文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既是生活实践所需,又是理论深化之策.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哲学大众化运动兴起,特别是艾思奇《大众哲学》出版以来,大众哲学和哲学大众化便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大众哲学"的概念不仅因这本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著作而广为传播,而且已经超越了一本书名的有限含义,逐渐演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话语体系、理论形态和研究范式。长期以来,人们在关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其理论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经过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推进作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大众化,是中共开展政治动员、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理论创新和扩大理论影响的需要.<解放日报>为毛泽东思想大众化提供了组织保障、主体条件、中介形式和补充路径四个前提,呈现出"破"与"立"、"理"与"情"、"管"与"用"、"繁"与"简"相互结合的大众化传播特点,既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传播了指导革命实践的思想方法,促进了全党思想理论的统一,也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对中共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自身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发展进步艰苦卓绝奋斗的90年,也是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90年。在这90年的伟大历程中,党既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沛县抓住接连涌现三个国家级道德模范人物的契机,开展"做好人、做好官"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其做法是开展全民教育以营造"好人文化"氛围;征集、制定"好人好官"标准以推进"双做"理念入脑入心;党风政风民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互促并进。活动开展两年来,全县好人群体日渐壮大,党风官风民风发生重大变化,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双做"活动体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先进大众文化的要求;证明植根民众生活沃土、民风党风政风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成功路径和重要推力;启迪我们必须在公民或基层层面凝练出言约意丰的表述语。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尝试70多年前,艾思奇撰写的《大众哲学》开创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形式。30多年前,韩树英主编的《通俗哲学》继承了《大众哲学》时代化、大众化和通俗化的风格,回答了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思想困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向前发展。迈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社会格局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型不可避免地带给人们各种困惑和焦虑。解开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12.
冯潇 《学海》2023,(6):201-210
霍布斯鲍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成员一道,总结出一套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但在关于方法论的具体理解上,他与E.P.汤普森存在一定差别。同时,霍布斯鲍姆与年鉴学派的布罗代尔基于共同的研究旨趣,试图打破“独断的结构”,扩大历史学研究的视野,突出普通人民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进20世纪史学研究方法的现代性转向。在此基础上,霍布斯鲍姆回应现实需要,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于世界近现代史的重新建构之中,通过史学作品的大众化传播,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刻板模式,令读者能够广泛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他较好地处理了政治立场与学术立场之间的关系,发掘并践行了具体的、可传播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研究方法,重视学术研究的大众化普及,由此奠定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对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化是其大众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更深层次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下中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逻辑转化成现实生活的生活逻辑,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去年,石国强在《南京师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对“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一传统看法提出质疑。之后,《山东师大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杂志相继发表文章,对此进行探讨。讨论中分歧较大的是两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年代界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有无自然科学基础?如有,是否包括三大发现在内。这一讨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争论是紧密联系的,开展这一讨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现有其自身的历史生成过程和具体的科学内涵。它具有稳定、和谐、发展、服务四个方面的价值。而其价值实现,应该注重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化。三者缺一不可。缺乏了大众化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根基;缺乏了时代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无法进步;缺乏了科学化,将会没有条理,错误的使用等于文化暴力。  相似文献   

16.
<正>70多年前,艾思奇撰写的《大众哲学》开创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形式。30多年前,韩树英主编的《通俗哲学》继承了《大众哲学》时代化、大众化和通俗化的风格,回答了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思想困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向前发展。迈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中国在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时,主要存在三个误认:一是混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两个概念,不顾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二是从形式逻辑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忽视其内含于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规律中的辩证逻辑;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仅当作马克思思想的真理性,将其历史形态排除在外。澄明以上较为普遍存在的误认,将进一步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准确把握,彰显其把握和改变社会历史进程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要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不同时期社会和宗教实际相结合,要与党的总任务、总路线、总方针和总政策相一致,必须体现时代性;要研究中国宗教的特点,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并采取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必须把握规律性;要从本国宗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上,在理论、制度、方针和政策上有所创新,必须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门科学。其意识形态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服从上层建筑规律,要论证和维护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属性;其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为人们揭示真理,使自己的规律和范畴具有稳定形式的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可以因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而实现统一,也可以因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错误而产生矛盾和对抗。因此必须摆正两者的关系。首先,应该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基础上坚持其意识形态性。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  相似文献   

20.
国外马克思主义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重思马克思主义正统性的奠基阶段;以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不同理解为核心的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分化阶段; 1968年之后在各种新社会运动基础上出现的各种思潮。当代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介入现实并展现其理论价值,就必须在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加以扩展,不仅要考虑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权力等核心因素的作用,而且考虑现代性中生态关系、性别模式、族性模式、文化系统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二是不仅要看到经典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劳动和生产解放的核心意义,而且意识到性别平等、自然解放、社会团结、价值认同和个体独特性等新的社会要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