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伯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等多个职位。其书画作品先后编入几十部大型文学作品之中,并且其作品也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刊登和宣传。作为当代国画大家,其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自成一家,画中满是作者对人生与自然的体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山宗统》和《律宗灯谱》为中心,以历史地理学的统计方法探讨清初律宗的传播情况。明末清初的律宗是以如馨古心为开创,三昧寂光继起,见月读体为集大成,文海福聚为法脉余韵,区域上以北京和江苏为中心,形成古林系、千华系、圣光系、愍忠系等派系;同时,北京法源寺存在"愍忠系"与"千华系"之争,灯谱亦体现出各自的派系意识。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1):207-211
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拉丁美洲有这么一位女性艺术家,她被贴上了"女性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标签,她的所有作品都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传,"她画自己的流血、哭泣、破碎、孤独,她万分真诚地将痛苦转化为艺术,用自嘲的幽默和幻想来调和人生"[1],她在画布上倾注了人生的全部痛苦,这就是——弗里达·卡罗卡。谈到弗里达,大多数人会从"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角度进入,抑或是从"超现实主义"的角度进入,大多数人会被既定的标签所限制,而只有极少数人将从一位女性艺术家对自己身体、情感、血缘最直白的生命体验出发,站在艺术家立场上看她所面临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内部的阵营分组,以往主要是以传统宗派来作为自我身份界定与归属的界限,在20世纪则转换为主要以神学立场为依据的跨宗派性的阵营分组模式,并进而演化成自由派与保守派这两大阵营。也就是说当今的基督教世界并非是铁板一块的现实,而是分化成许多新的团体、运动和趋势,它们又进一步分组和集结成两大相互对峙和对立的阵营。本文对基督教内部阵营分化与分组的起因、派系、脉络、分野与冲突做出了梳理、剖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余华是中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与自己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以精致见长,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展示的是社会的黑暗现象。余华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文革"为历史背景,其很多小说中有关于"文革"时期血腥、暴力、死亡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临床环境中的"治疗潜力"主要依赖于医患之间建立和维持的共情关系。共情关系能让医护人员充分考虑患者的最大利益,并据此做出临床判断和决定,实现"叙事能力"。临床医师分享"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心得",并探讨"临床反思性写作"的"叙事医学"模式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必要途径。近期的实验研究证实这种以文学作品阅读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在学术界和临床领域都已受到充分肯定。作为一个文学作品,《塔木德》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事实上,作为文学作品的源头,它们对"叙事能力"的实现意义重大。通过实践过程中对生命伦理原则的关注,制约叙事医学的局限性已被打破。  相似文献   

8.
在晚明佛教禅净融合,旨归净土的潮流中,晚明四大师对于禅净关系的主张也不尽相同。被尊为净土八祖的袾宏是净主禅从,摄禅归净之立场,而德清更侧重于自力解脱,试图以念佛为对治禅弊之方法。而真可虽然并不否认净土法门的利益,但是从禅者的角度出发,以唯心净土消解西方净土。智旭出于对禅弊的深切忧心,立场则是消禅归净。因此,四大师的禅净关系论以其立场可以分为即以净土为旨归的"净主禅从"的袾宏及智旭一派和以禅宗立场为出发点的"禅主净从"的真可及德清一派。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文徵明的存世作品《湘君湘夫人图》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研究文徵明的题跋以及关于湘君湘夫人的文学作品及传说,分析《湘君湘夫人图》的创作原型;另一方面,结合文徵明曾参考过的传世著作《洛神赋图》以及唐宋绘画文献关注并研究画面的细节,最终为画面的形象找到原型,研究人物形象特点及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茶神陆羽是著名的道教行业神,民间信仰中把他尊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在传统绘画艺术中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且题材形式多样,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的茶文化,其中以陆羽形象为主的作品,有元代赵元的<陆羽烹茶图>、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图>,唐寅的<事茗图>,陈洪绶的<烹茶图>以及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山本梅逸所绘的<陆羽像>等.  相似文献   

11.
"责妻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属于《女史箴图》中第七段的内容,此图是对张华所做《女史箴》文章的图像化阐释。文章通过分析顾恺之创作"责妻图"的目的,并对比了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对此图的解释,发现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原作者顾恺之与欣赏者贡布里希所站的不同立场造成的,因而文章就二者不同的立场观点进行解读,进而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曾德勤  张鑫 《美与时代》2021,(2):128-128
设计说明:此插画设计作品是为绘王品牌设计的宣传物料主视觉图,用于产品宣传的海报、网页及其他衍生品.视觉元素将工业风和产品IP、产品造型和品牌识别物相结合,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吸引力,给品牌带来不同以往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21,(2):26-27
2020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广东省民宗委以宣传《民法典》和新修订《广东省宗教事务条例》为主线,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为载体,以参加省直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为抓手,紧贴时代创新形式、浓墨重彩进行普法宣传,在2020年全省国家机关民法典学习宣传暨"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相似文献   

14.
道教文学     
道教文学,即以道教活动为题材内容的文学作品。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道教的活动也反映在文学领域中。这类以道教活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仅集中地见于藏内专集,而且也散见于藏外文学作品中。从藏内作品看,其中的赞颂、表奏、传记文集等类,基  相似文献   

15.
对初学艺术者尤其是初学中国画者而言,对艺术作品的评论要围绕艺术品自身价值展开,用"批判"性的眼光,会发现即使是一些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其作品也会有充满局限性的地方。品鉴林海钟老师的《太行洪谷图》,将其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沈周的《吴文定公送行图卷》《江南四季山水册》作比较,用理性的思维去评判作品,才能真正读懂一幅画,这才是求索知识的真正态度。  相似文献   

16.
诺曼·洛克威尔是美国20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及插画家,作品横跨商业宣传与爱国宣传领域,曾被《纽约时报》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在他的画作中,不仅记录了20世纪美国的发展与变迁,也流露出对孩童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憧憬。他的作品大多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他善于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抓住最动人心弦的时刻,最终塑造出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画面形象。文章通过对其作品内容及构图的解读,来达到洞悉和学习大师绘画语言与创作构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虔敬与正义     
田洁 《世界哲学》2016,(2):91-99
游叙弗伦关于虔敬的定义一般被认为是不成功的。很多学者把他归为一个无知的宗教狂热者,也把他的伦理学思想界定为一种神意论的,即以神意为道德奠基的立场。本文则认为游叙弗伦在立场上是接近苏格拉底的。虽然他强调神意对于道德生活的重要性,但他始终围绕着"正义"来界定虔敬,这与苏格拉底的立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重屏会棋图》是中国古代优秀的传世人物画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帝王的游艺娱乐活动。从作品的图示解读《重屏会棋图》,即从分析作品的形式到分析作品的主题,再到挖掘作品的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地阐释。期望通过对于作品从形式到意义的剖析,使人们对于《重屏会棋图》这幅作品有更深刻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和子句"纠纷是促成1054年基督教会大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场纠纷中,查理曼对拜占庭皇帝及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而罗马教宗与拜占庭方面的立场趋于一致。但由于法兰克教会受查理曼及其后裔的掌控和领导,查理曼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得以贯彻推广,从而加深了东西方教会的已有裂痕,为1054年基督教会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批判佛教"的语境中考察,对问题的实质将会有更清楚地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