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二月二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道教全真派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行了隆重的传戒受戒活动。全真道传授戒法,自元朝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更为大振。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中断。这次开坛传戒,是解放后首次传戒,是道教宗教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由全国各地名山宫观举荐来京受戒的全真派道士共计七十五名,其中乾道约占60%,坤道占40%。  相似文献   

2.
初冬季节,北国晴爽,北京白云观内彩旗迎风招展,一派喜悦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全真派道士,鹤集祖庭,准备受戒。白云观山门上挂起了“热烈欢迎各地名山宫观道长来祖庭受戒”的巨大横幅。山门内大旗杆上升起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两面龙旗。东西两侧也悬挂着“六根清净”、“道果圆成”,“修真有份”、“进道无魔”等条幅标语,使白云观充溢着庄严的宗教气氛。凡来京受戒弟子,在农历十月十五日前均来到白云观。他们都按张贴在老律堂东西两侧的“告诸戒子榜文”和“戒坛清规”进行挂单。戒子们一个个认真回答“知客”提出的问题,接受考核。老律堂的大门正中悬挂着“全真戒坛”几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日(农历十月十三日),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按照道教全真派的传统规仪,在这天举行了新任方丈王理仙大师升座典礼。为了更好地管理全真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恢复道教全真十方丛林的传统职称,经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举荐,白云观民主管理委员会恭请,陕西西安市八仙宫王理仙道长荣升为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是日白云观内香烟缭绕,彩旗飘扬,全观道众及前来受戒的各地道友衣冠整齐,喜气洋洋。上午九点半,在古朴典雅的道教音乐声中,王理仙方丈在白云观监院黄信阳及全观道众的迎请下进入山门,依次进入灵官殿、玉皇殿。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5)
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的祖庭,由唐代高僧义玄禅师创立.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义玄,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人,自幼聪颖,长以孝闻,落发受戒后,精研毗尼,博颐经论,以此为“医世之良方”.后游方参学,首谒黄檗山(今江西宜丰西北)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三度发问,三度被打.次到高安参谒大愚禅师,得悟黄檗宗旨,即返回黄檗山,于此习禅二十年,受黄檗印可,乃北归乡土,弘扬佛法。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2)
<正>什么是祖庭?祖庭常常是和佛教宗派的传法世系相联系的,一个佛教宗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祖"位的寺院,就是祖庭。有的宗派的祖庭不是一,而是多,构成一个"列祖"之庭的祖庭系统。具体而言,某一宗派所宗主要经典的译出寺院,实际上具有祖庭的地位(如六十《华严》译出地道场寺,可视为华严宗的一个祖庭);某宗派从初创奠基到实际创立之间的发展过程中,诸祖师  相似文献   

6.
受戒是佛教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必要仪式.将受戒仪式依序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所谓的受戒文.历代的大藏经中没有流传下此类经典,学界对受戒仪程的研究则主要依据其所收录的戒仪与戒经类佛经,比如<出家人受菩萨戒法>、<佛说八关斋戒经>、<三归五戒正范>等.但是,它们对具体的受戒仪程的记载则远比不上受戒文.  相似文献   

7.
张琴 《中国宗教》2023,(10):64-65
<正>汉传佛教中“祖庭”概念的产生,受儒家尊祖敬宗观念的影响,被视为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祖庭”一般用于指称宗派发源地,以及在宗派发展中有嗣法地位与影响的寺院或道场。“祖庭文化”是指以祖庭、祖师为核心衍生出的思想、典籍、制度、建筑、文艺等文化的综合体,具有显著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特征。江西佛教祖庭文化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是印度佛教与中华文明互鉴的成果,更是佛教中国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全真祖庭重阳宫移交道教组织管理1995年11月21日,在户县人民政府会议厅举行了隆重的全真祖庭重阳宫移交仪式。祖庭重阳宫移交道教组织,是海内外道教界大德同仁共同关注的大事,同时,也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西安市人民政府传达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河西地区佛教的繁荣时期,但史籍与佛典关于这一时期河西地区僧人受戒情况记载甚少。然而通过详检敦煌文献,笔者发现一件西凉时期敦煌地区僧人受戒情况的文书。通过对该件文书及相关佛典的研究,可以略窥佛教传播早期河西地区僧人受戒之概况。  相似文献   

10.
全真祖庭首次举行庆祝重阳祖师圣诞法会1995年农历腊月二十二日,是重阳祖师圣诞之日,也是祖庭恢复道教管理体制,复修、兴盛的阶段。祖庭"大重阳万寿宫"首次举行了庆祝祖师圣诞盛大醮事活动。法会邀请了陕西省境内警钟的道教官观西安市万寿八仙宫、西岳华山、周圭...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4)
<正>第三节得戒之缘先文已述戒体由自心所发,并非由外而来,自心乃是发戒正因,受戒者要以真诚心自愿立下断恶修善的殷重誓愿,正如《大般涅槃经》所言"无有我作他人受果"~([111])。借助殊胜的外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受戒者策发殷重的受戒誓愿~([112]),所以佛陀随顺当时缘起,制定了各种受戒方式,本意都是为了促  相似文献   

12.
近来,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好转,台湾一批批道友、信士陆续来到江西龙虎山正一天师祖庭进香谒祖。仅六月间,天师府就接待了台湾台中县神冈村等两个进香团。八月二日,台湾省台中市慈圣宫进香团一行二十六人,满怀对天师祖庭的敬仰之心,专程从福州来龙虎山天师府进香谒祖,以了平生之愿。慈圣宫进香团恭恭敬敬地把护送来的天师圣像护送到祖庭宗坛上,要求祖庭的法官道士为其举行开光仪式。龙虎山天师府为欢迎久别  相似文献   

13.
桑吉 《法音》2001,(11):47-48
本刊讯10月5日,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隆重举行身振法师升座法会,重庆市佛协会长惟贤法师为身振法师送座。重庆市佛协会长惟贤法师,副会长大果法师、心月法师,秘书长张和平居士,上海市佛协副会长妙灵法师,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湖北省佛协副会长正慈法师等省内外诸山长老、法师居士,以及重庆市、梁平县有关方面领导和四众善信四千多人出席了升座庆典。梁平双桂堂又名万竹山、福国寺、金带寺,由破山和尚主持兴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是一座蜚声西南的禅宗祖庭。三百多年来,双桂堂几经修葺扩建,占地110亩。庙内殿宇…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12)
正(2016年11月18日)今天,我们——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学术界代表,相聚西安,隆重举行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围绕"祖德流芳,共续胜缘"主题,本着佛教契理契机弘法原则,总结佛教中国化的经验与智慧,梳理祖庭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探讨祖庭文化的国际影响与交流功能;同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6,(12)
正律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及丛林修学规范都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有的祖庭能够保持其影响力和地位而长期不衰,有的祖庭在经历过低落暗淡之后能够出现"中兴",有的祖庭可能会演变成其他宗派的重要寺院,也有的祖庭因为多种原因而消失了。但是,它们在律宗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去年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嘉雅活佛在北京雍和宫为二十四名年轻喇嘛剃度授戒。受戒前一天,北京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举行了茶话会,招待全体即将受戒的青年喇  相似文献   

17.
如禅 《中国宗教》2022,(8):90-91
广东新兴国恩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少年住所、老年圆寂圣地,见证了惠能大师的生、寂圆满,被誉为“中国禅文化之源”,与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曲江曹溪南华寺,并称为惠能大师的三大祖庭。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6,(12)
正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每个宗派都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之后,经过中印乃至西域各国和日韩僧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实现了本土化之后逐渐形成的。这些译传印度佛教并努力促成本土化的高僧,在宗派形成之后被尊为祖师,他们当年创立宗派的寺院则被尊为祖庭。于是,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各有其祖师,各有其祖庭,也就各有其宗派的法脉和祖庭的文化传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9)
当前僧人队伍的状况,大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慨。之所以造成这样,不如法的传戒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自是一方面教育既有的僧尼,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方面慎重的接引未来的新生僧尼。受戒是确定僧尼资格的手续,所以需要认真对待,如法举行。这里把受戒的要领,并有关具戒者的事情:分受戒、舍戒、戒牒、烧香疤四项,供给诸大德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劳里 《佛教文化》2011,(5):114-114
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颖川地方人。少年出家,当时柯迦罗传人《僧祗我本》创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为比丘。这以前中原已有离俗为僧的汉人,而受戒者以他为先,故人称他为汉地真沙门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