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徽州古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装饰是不可多得的实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相关的科学分析,并通过对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现状、表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徽州女祠"清懿堂"因其特有精致繁复的砖雕艺术门墙而有别于其他祠堂,其砖雕秉承了徽州建筑装饰精巧、美观的特点,不仅在雕刻手法上处处独具匠心,在雕刻题材上也表现出了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雕刻形式活泼多样,具有丰富的视觉造型语言和审美特性,并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奥义。  相似文献   

3.
对徽雕艺术而言,多元的构成要素在为其艺术形式增添色彩的同时,更为其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无论是商儒的影响、理学的教化,还是宗祠的精神寄托,它们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是将早已在徽州先民的内心中烙下的深刻印记,通过灵巧的双手加以表达。文人的才华、商贾的财富、工匠的智慧共同赋予了徽雕以灵魂,展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4.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俗称徽州的雕刻艺术,这些雕刻艺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是徽州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劳动中的凝结成果。这些雕刻艺术不但有着实用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美学视野下出发来谈徽州艺术,试图给这些在民间静静的呈现的雕刻艺术一个新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徽州古村落的实地调研,引发对徽州木雕雕刻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首先对徽州木雕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探讨木雕纹样的艺术语言和装饰特色;最后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应用到徽州文创产品设计中,以便更好地促进徽州雕刻艺术和文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代表的徽州砖雕艺术,表现题材多来源于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是徽州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具体物化,同时折射出徽州人民古朴素雅之家风。徽州砖雕作品中有不同的"图式"主题,对"图式"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初步解读,在分析徽州砖雕"图式"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基础之上,重点诠释徽州砖雕"图式"内容与徽州家风传承之关系,并探讨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徽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徽州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餐饮建筑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建筑设计风格,使餐饮建筑设计更加具有文化气息。针对徽州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当代餐饮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徽文化艺术元素在餐饮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将纯粹地道的徽州文化精髓在主题餐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达到传统和现代的共生与结合,更好地展现出徽州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地带,水碧山青,钟灵毓秀。卢村位于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木雕与石雕、砖雕并称“徽州三雕”,指具有徽派风格的三种地方传统古建筑雕刻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志诚堂里的木雕栩栩如生,被誉为“雕刻艺术的博物馆”,花窗是志诚堂木雕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徽州木雕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以志诚堂花窗为例,研究木雕的发展现状与原因,从而为徽州木雕的长远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及建议,弘扬徽州优秀的木雕文化。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研究徽州古民居所体现的《周易》美学思想,有助于体认其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和宣扬徽州古民居,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它的美。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消失了约90万个古村落,而通过文化艺术相关途径拯救的村落也数不胜数,城市边缘的艺术村受到了极大关注。以广西南宁古岳文化艺术村为例,分析其特点与现存问题,从设计原则、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等方面阐述古岳文化艺术村公共空间统一规划与自主建设并做可行性分析,推动现今国内艺术村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建筑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等因素创造了中国传统的美学价值。砖雕作为古建筑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手段,也体现出具体的艺术特色。以徽派古建筑中的砖雕艺术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徽州砖雕的历史及发展进程,通过美学的视角展现砖雕在古建筑装饰外在形式之中的传统文化美学内涵和精神气质,从而品味徽州砖雕和谐美、形式美、寓教美、实用美、趣味美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曾繁仁 《天风》2004,(8):46-47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种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以粗犷而简洁的线条勾勒艺术人物,又具有很强抽象表现力。用这种形式创作基督教艺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神人和好这样一个神学主题。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吸收了西画的某些技法。诸如素描、构图、着色等手法。并将此揉进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之中,这种中西合壁的绘画技法强调了素描、层次、光线、色彩对比,为表现基督教文化之深刻内涵提供了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14.
艺考热是近些年高校扩招的一个方面,大规模培养艺术人才是加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改变艺术扩招带来的片面追求技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18,(11):88-88
佛教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世界佛教界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莆田举办,“佛教与艺术精品展”为此次论坛特别设置的活动之一。展览分为佛国天香、巧夺天工、艺无止境、匠心莆田四大板块,展示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中国佛教艺术盛况。  相似文献   

16.
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有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和资本化的特征,标志化与情景化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外在形式,而属地化和资本化是其内在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美术所面临的现实是传统绘画的观念、工具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盛行的形式主义对当代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西方现代艺术挑战的严酷形势下,不能构筑起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体系,致使中国当代美术一片混乱。加之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强势影响和中国复古思想的再度升温,使许多当代艺术家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中国美术事业深感困惑。所以,中国亟待建立当代美术体系,重建美术秩序,发展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徽州木雕是千百年来徽州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中和、神妙、气韵和意境就在那一雕一琢中被注入到木雕的生命之中,这是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技术无法复制的,是中华五千年华夏民族传承下来可以触摸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群的石雕装饰艺术,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且艺术价值颇高,具有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为研究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建筑石雕艺术提供了精美的范本。从作者3次去南山寺对其石雕艺术考察结果来看,南山寺雕饰纹样内容以福、禄、寿文化为核心,雕饰手法多采用浮雕和线刻。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受到五台山区域匠作文化、寺庙经济因素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呈现出风采独具的题材、图案表现及文化特征,展现了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汉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光彩动人的实际成就。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入手,分析其造型色彩语言的特性,以新疆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现状为脉络,通过分析案例,解读不同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精神内涵,分析具象、抽象和意象的造型语言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和公共意识,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