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植免疫学的新突破与器官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器官移植是建立在移植免疫学基础上,移植免疫学基础研究的每一个进展都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90年代以来,Starzl提出了移植排斥的“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反映了在临床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移植排斥的特点,是移植免疫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地临床器官移植耐受的诱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器官移植术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挽救各类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最有效手段。然而,移植排斥反应依然是困扰移植学界的难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过程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辩证思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植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诱导免疫耐受克服移植排斥反应已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研究目标。Starzl提出“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并阐述临床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下移植排斥反应的特点,突破了原有单向移植排斥理论的框架。“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及理论内存在的问题给予我们众多有益的思考,在移植免疫学研究中,只有坚持用系统原则动态的看待事物间的联系与矛盾,进行科学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移植免疫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荷瘤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低下,不能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器官移植时,由于供受体之间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不同,诱发移植排斥反应,往往导致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和器官死亡。利用辩证的逆向思维方法,将对器官移植不利的移植排斥反应引入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治疗途径。此设想在方法上有其可行性,而且类比大量的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此设想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航赞 《哲学动态》2006,(11):14-21
彼得·理普顿是当代科学哲学领域内的著名学者。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汉斯·罗森教授席位,剑桥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主任,国王学院荣誉成员。同时,他也是研究生命伦理的努费尔德委员会成员,并主持其中的生物基因研究小组。他的哲学兴趣集中在科学中的说明和推理、科学进步、社会认识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医学伦理等。著有《最佳说明的推理》(1991年第1版,2004年第2版),该书于2004年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讲座的梅达沃奖。作者就当代科学哲学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有关最佳说明的推理问题对他做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6.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器官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80年代末起异种器官移植的应用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形成热潮。但研究表明,克服异种移植排斥非易事,异种器官移植可能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的传播,以及异种器官分子不相容性造成的种属屏障,都使异种器官移植的前景难料。  相似文献   

7.
胸腺外T细胞耐受涉及一个包括克隆排除、不应答、不识别和免疫抑制的多步机制。这种外因T细胞耐受的稳定性取决于上述那些机制在起作用。胸腺外T细胞耐受机制的研究在防止器官移植排斥,治疗自身免疫病以及进行T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将具有活力的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于自体或他体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亦称脏器移植伦理,是生命伦理学的分支。根据供者和受者遗传基因的差异,器官移植可分类为自体移植、同质移植、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器官移植伦理是器官移植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观念的凝结,它以生命伦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免疫隔离技术的开发利用,器官移植目前已经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疾病的一个临床选择,本文综述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与活体器官移植的优势与风险、活体器官移植后抗排斥与防治感染的问题以及哲学思想在器官移植诊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局部免疫抑制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类比方法在科研选题中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中心实验室(重庆630038)李勇一、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待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器官移植的根本目的是使供体器官能够在受体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以替代由于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