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疗效的提高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116011)孙怡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已成为我们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又指出,“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历史上,由于受着农耕视域的局限、天人思想的固着、儒家规制的束缚及圆周思维的禁锢,强烈的历史依赖,祖训意识和复古情节,对文化源头过分迷恋和崇拜,使中医药文化发展呈现"理论玄化,实践泛化,发展退化"等趋势。中医药文化要担起中医药伟大复兴先行者的历史使命,就要正视传统中医药文化中隐存的历史局限,解蔽中医药学中的非科学思想,阻断文化糟粕传播的思想基础源流、系统传递源流、强制推行源流、群众积淀源流和国际负向延展源流,取其精华,使中医药文化理论创新,实践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沙市内95名社区居民的随机问卷调查,探讨中医药信念与老年人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其中,中医药信念问卷从中医药服务关注度和基本态度、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的了解、中医药服务利用个体感知的直接收益三个方面设计,并通过修正的SF-36量表调查老年人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中医药信念与老年人健康状况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r=0.835(P0.05)。因此,通过中医药进村入户、老年人健康工程和社会化计划,发展中医药,提升老年人中医药信念,在当前老龄化和慢性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的背景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医学贯穿“医乃仁术”的人文主义精髓.本文就中医儿科学中独特的诊疗方法、用药经验、预防护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对中医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体现进行了初步探究,认为挖掘、研究重塑中医学的人文精神,对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促进中医药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今有人仍延续“废医存药”的思想,片面强调药物的有效单体成分、成方以及个人的用药经验在治病中的作用,认为“效在于药”.医药一体化,但不能片面强调药物的重要性,医生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辨证论治水平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效在于医”.疗效主要在于医,这是中医的诊疗模式客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漓,包涵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西洋格致之学以及唐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会贯通,颇具启发,引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学说,探导出药物之"真性能"。就书中关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妙解互证做出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医患关系历经巨变,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中医药诉讼案件层出不穷.在案件处理中,以西医为主导的医疗鉴定存在诸多漏洞和缺失,导致中医师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在此情势下,中医师群体通过同业组织、学术团体等途径,向司法行政机构积极建言,并成立中医药讼案鉴定机构,不断提升中医鉴定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与《周易》的关系,历代有“医《易》同源”、“医源于《易》”、“医先于《易》”诸论。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辨析,认为中医学的实践起源与理论滥觞远早于《周易》,并为《周易》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医学基础;中医学与《周易》哲学思想同源于华夏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感悟及由此产生的原始思维与认知方法,如天人相应、阴阳、常变等观念,并且均可上溯于巫史文化;《黄帝内经》是古代阴阳哲理最完整、系统的体现;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受到《周易》理论的深刻影响与规范,汉以后尤甚。中医学既应用古代哲学概念说明医学问题,又在医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古代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认知风格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实践领域。本试图探讨认知风格理论对心理咨询活动的意义。中从来访、咨询、二的相互作用三方面探讨了认知风格对心理咨询的临床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作认为求助认识和表述其心理问题时的方式和特点、医惠关系的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的有效性等都受到医惠双方认知风格特点的影响;同时,对认知风格理论在心理咨询中作用的分析亦有利于推进心理咨询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中医药和循证医学的共同哲学基础:强调整体观、重视证据;中西医学的哲学立论差异和中医药学的循证困境;阐述了中医药"证"据的哲学原理;并以W.V.Quine的信仰之网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发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的哲学思考:弥合个体化和群体化,主观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