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救助是为缓解贫困群体的医疗困境而制定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我国医疗救助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事后报销的救助方式,救助效果不甚明显.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所产生的福利影响,提出将第三方支付的费用支付方式引入到医疗救助中,以期发挥更大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制度不但未能实现其设计功能,还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许多人都认为建立家庭医疗账户是个不错的选择.曹永福和范瑞平两位教授更是基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在《伦理学研究》发表文章,提出建立中国“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然而,由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的适用领域问题和可能对社会公义的损害,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应该谨慎地加以评估.分析还表明,家庭医疗账户的制度设计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对“家庭”的定义和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设计并未抓住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即国民待遇问题、社会互济功能问题和医保费用控制问题.因此对“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3.
单病种付费对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与促进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省某市终末期肾病参保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卫生服务利用等数据的收集,运用统计学分析工具,分析不同类型参保患者实际费用支出及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并探讨个人支付费用的影响因素.建议该市在终末期肾病单病种政策制定中建立动态的定额结算标准;鼓励与引导病情较轻的患者优先进行腹膜透析;并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鼓励低收入家庭患者尽早就医.  相似文献   

4.
由于认识到卫生系统的大部分资源主要花费在疾病的治疗上,这种资源配置不当不仅导致巨额医疗费用负担和低效率,并没有获得好的健康结果;因此,近年许多发达国家的健康目标与卫生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导向,日益重视预防保健的作用;并采取优先选择的方式,确保资源优先配置给对人群健康最需要、资源投入最具有成本效果的保健服务.这种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一改革导向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开发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工作.利用新农合试点县卫生服务调查资料,从卫生服务需要量、利用率、医疗费用以及从新农合得到的费用补偿等方面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结果显示,贫困农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卫生服务需求的未满足程度较高,从合作医疗中受益相对较少.认为不同经济状况的参合农民在卫生服务利用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在三级医院住院的参合农民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住院补偿与疾病经济负担,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以住院天数、患者年龄、自付费用为分组指标,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发现,参合农民在三级医院住院,新农合补偿水平低,农民就医负担重,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制度不同程度地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中年群体健康风险比较严重,老年群体疾病负担比较重。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将农民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健康教育降低疾病发生率;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向老年人倾斜,将年龄纳入补偿政策,防止老年贫困。  相似文献   

7.
医疗救助是为缓解贫困群体的医疗困境而制定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我国医疗救助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事后报销的救助方式,救助效果不甚明显。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所产生的福利影响,提出将第三方支付的费用支付方式引入到医疗救助中,以期发挥更大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8.
居民门诊费用现状及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均在采取措施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但我国的医疗费用仍然呈上升趋势。门诊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升幅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和同期的物价上涨幅度,对门诊费用的现状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贫困人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建定 《学海》2014,(1):40-44
英国健康保障制度体系包括健康保险制度、医疗救济制度和国民保健制度。医生促使了英国医疗救济制度的出现,并使其在20世纪初成为健康保险制度的补充,改变了英国健康保险制度的内容及其管理体制。医生推动了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的出现,而且对其服务内容、管理体制及其实施进程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进城农民工急诊医疗现状,对2404例急诊住院治疗的农民工进行项目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其中青壮年占79.1%,低学历占86.5%,创伤占83.7%,自费占76.9%;同时,统计显示,医疗欠费逐年增高。目前急诊医疗问题比较复杂,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当完善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机制,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工急诊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