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系统论角度叙述了生命是功能强大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发地走向有序结构目标,即达到健康身心状态的功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自组织性;当发生疾病时,这种以走向有序结构为目标的自组织性,体现为对病痛的自修复性。详述了呈井喷态势的慢性病是机体长期超负荷应激反应导致的整体内稳态失调、失稳所致,因而提出了以恢复整体健康为目标的健康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心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并从自组织的角度论述了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心理系统自组织的结果.心理咨询的作用仅在于提供一个能让患者心理产生良性自组织循环的环境,而且具有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依据自组织理论树立对心理咨询过程、地位及作用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规范·德性·德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在道德规范何以内化为内在德性?内在德性在怎样的条件影响下表现出与德性一致的道德行为?这构成了我们对伦理道德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从静态走向动态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化规范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的基本原则下,将伦理道德践履的可能性推向可实证的具体道德行为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流变心理治疗是以开放性和自适应性为背景的个性化的、自组织的行为.这一行为是通过激活机体组织自身的自律性运动来实现的.自律性运动是以实现传感通信、能量输配和结构调整,达到组织修复、疾病治疗等为目的的一种内源性的自组织运动.把运动感觉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参量,应用于心理治疗,势必引发心理治疗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和自评健康之间的发展趋势及相互作用关系,采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对3298名老年人进行了三个时间点(2014年、2016年、2018年)的测量并构建潜变量增长和交叉滞后模型。结果发现:(1)日常活动能力呈下降趋势,自评健康呈线性下降趋势,两者的起始水平与下降趋势呈两两显著负相关。(2)日常活动能力和自评健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有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2014和2016年日常活动能力正向预测2018年自评健康,并且2014年日常活动能力正向预测2016年自评健康;2014和2016年自评健康负向预测2018年日常活动能力。男性老年人,2014年日常活动能力正向预测2016和2018年自评健康。因此,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自评健康存在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脑神经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及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神经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是:它具有非线性、混沌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及不可逆性等.脑神经系统是人类生命的中枢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的复杂系统,由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综合构成了脑神经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脑神经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进行了思考,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的理论框架,及具体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国庆 《心理科学》2005,28(6):1338-1343
时代进步呼唤自强精神,大学教育强调自我教育,个人发展需要自我管理。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探讨自强精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共同关键即自我控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一种整合的自我控制自组织理论构想。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团体焦点问题访谈、结构式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等实证分析,揭示了大学生自我控制内部要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总体上印证了理论构想。结论:自我控制是以自我为主体,在由生命圈、社会圈和字宙圈组成的立体三维时空中,以个人身心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实现个人、社会和字宙内外和谐发展为原则目标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评估、自我激励、自我校正的动态阴阳变化自组织系统。该研究提出的理论及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共卫生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公共卫生本质上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广泛的社会公共事业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与实践活动,其理论观念、目标任务和工作模式等在传统公共卫生的基础上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以健康为中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现代公共卫生作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试论[自稳调节机制]与中医治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自稳调节机制”与中医治疗观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441000)冯辉一、“自稳调节机制”是健康与疾病的中介“内环境稳定”是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rnard提出来的。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CannonWB对此深入研究时提出了“稳态学说”:机体内...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后,“和谐”一词已经是当前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词汇。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各部门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扎实开展工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育的价值取向将转变为“以学生发展能力为中心”,教学方法将转变为目标,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人人参与,互教互学。而“创设情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运用,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更多的表达欲望,提高创新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健康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从系统论角度看,健康作为一种理想与完美的生命活动状态,与生命活动趋向的终极目标--物种的生存与繁殖--具有同一性.因此,健康是生命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也即生命的内在价值.健康是生命的内在价值,是现代社会将健康确立为一种天赋的基本人权的重要依据.但人的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意义与目标的多元性,也使人的健康外现为效能的一种形式或一种可行使的实际功能,也即具有一种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水大午农牧集团的老总孙大午 ,提出了这样的理念 :“不以赢利为目的 ,以发展为目标 ,以共同富裕为归宿”。这三句话 ,主要是第一句 ,引起很大争论。很多学者、专家都反对 ,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可能不以赢利为目的 ?认为这完全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我们与大午讨论过 ,建议他改一改 ,但他坚持不改。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人的生活是有不同层次的。首先 ,人生在世 ,总要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 ,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为了生活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职业。工农商学兵 ,各行各业 ,在今天的社会里 ,不管你从事哪一行 ,也不管你收入多…  相似文献   

14.
透明政府构建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明政府应当是实现透明理念、透明制度和透明行为三者有机统一的政府,它存在着从法治走向德治的历史演变.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既有适应维护公民知情权、政府自身发展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一般动因,也有促进环境友好型公民、政府和社会发展的特殊动因.立足于透明政府构建的高度,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路径在于:树立以环境信息服务为核心的环境信息公开理念;建设从法制走向德制为目标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形成以电子政府建设为重点的环境信息公开方式.  相似文献   

15.
医学,在走向何处———医学哲学的未来探索杜治政医学与哲学杂志自1980年创刊,已走过了18个年头,出版了200期。展望未来,医学哲学未来的关注点是什么呢?作为以医学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与哲学杂志,首先应当关心当代医学的走向。医学在走向何处,应当成为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关于指称问题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但究竟如何把指称与实在统一起来,科学认识的本质究竟如何?时至今日,除了用所谓“后现代”态度否定问题本身外,并有真正找到解决的方法。笔者认为,人的认识具有自组织性,我们可以通过认识的自组织性来理解指称问题与实在概念,并因此而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或分歧。一指称问题与科学实在论指称,是分析哲学在研究命题、语言的意义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弗雷格、罗素和维持根斯坦等人都主张,在讨论意义时,必须看其指称是什么。所调指称,也就是所指(refe…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进行审美渗透,对改变专业化教育模式的片面性,促进人性完美具有重要意义.审美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渗透主要涉及师生关系、培养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审美在师生中的渗透,以情感激发为先导,使师生达到互融;在目标中的渗透,以意义启示为中心,使具体目标与终极目标实现互通;在过程中的渗透,以引导体验为重点,通过创造审美化的教学情境,让人在体验中走向超越.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迈向现代社会,是从明治维新(1867—1912)开始的,但是后来走上军国主义绝路,给亚洲人民和日本人民都带来灾难。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拥护民主、热爱和平的有识之士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佛教四众弟子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佛教界,包括出家僧侣和在家信徒,也在这种社会运动中壮大了自身,增强了组织性和凝聚力,使佛教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紧贴人心的活跃因素。日本佛教界不忘本宗在华祖庭,为促进中日友好不遗余力,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这些忠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张大庆 《哲学分析》2023,(1):3-20+196
健康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提升健康意识、注重健康生活,质疑医学权威,主张个人健康责任的理念。这一理念为把握当代医学文化特征和趋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理论方面,健康概念的泛化、健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两重性、剩余健康和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为健康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实践方面,临床试验、健康风险计算以及正常值的调整既为健康主义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使得企业与资本从健康主义方案转化为行动中获得收益,并为健康主义影响的扩大提供了动力。本文指出,健康主义的纲领,虽然有利于增进人们的健康,但若对其过度强调,则可能走向为增进健康而损害健康的悖论。健康的定义越宽泛、使用范围越普遍,反而可能使人们离实现健康的目标越遥远。人们越是执着地追求健康,却越是感到处于患病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0.
西方自悯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佛教的慈悲观, 后者体现为在困境下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在自我认知维度, 慈悲意味着客观认识自己以及自他关系; 在自我体验维度, 慈悲意味着以慈悲喜舍等积极情绪应对不利情况; 在自我调控维度, 慈悲意味着通过行为的自我约束及觉知力实践训练建立稳定健康的心理功能。西方自悯因其自身的哲学思维限制没有触及佛教慈悲观核心理论, 而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梳理有助于拓展、完善西方自我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