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中一种常见的疾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既往胃管减压效果较差.近年开始应用的肠梗阻导管可对肠道进行有效的减压,效果明显.肠梗阻导管的发明和临床应用充分体现了假说对科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评价吸痰管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一次性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或肛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38例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结果20例吸痰管灌肠治疗组均安全放置或减压,其操作成功率为100%(20/20)。吸痰管灌肠治疗组大部分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并腹围、X线肠管最大直径、C T肠管最长液平明显小于灌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管灌肠治疗组明显优于肛管灌肠组。一次性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操作技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并吸痰管经结肠造口灌肠是治疗经腹会阴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选择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患者28例,随机分成采用肠梗阻导管的研究组(n=11例)和采用鼻胃管的对照组(n=17例)。观察两组患者腹部胀痛改善程度、肠梗阻缓解时间、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围消减程度。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研究组早期低位肠梗阻缓解率100%(11/11)。研究组腹部胀痛改善程度、肠梗阻缓解时间、腹部立位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围消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无一例低位肠梗阻综合征复发。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低位小肠梗阻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经验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3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33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5.5±9.5)d,1例自动出院,2例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炎性肠梗阻选择非手术治疗,既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对4例剖宫产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保守治疗并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4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时明确诊断、采用正确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是患者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多囊肾去顶减压术是目前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主要手术方式。为了探讨多囊肾去顶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本文对81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术后肾功能和症状改善情况。本文旨在客观评价多囊肾去顶减压术,并指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为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囊肾去顶减压术是目前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主要手术方式.为了探讨多囊肾去顶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本文对81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术后肾功能和症状改善情况.本文旨在客观评价多囊肾去顶减压术,并指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为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应用已经被证实,对主动脉瓣狭窄的高危患者可以减少死亡率,而这些患者不适合应用外科的动脉导管瓣膜置换术。但是,包括仍然适用的外科动脉导管置换术治疗在内的高危患者,这两种治疗手段还没有通过随机试验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音乐治疗是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缓解心理压力、职业减压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接受式音乐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在职场减压方面,无论是个体治疗还是集体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都有着诸多应用手段值得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普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方式。高密度标测技术对于有复杂基质的房颤消融有着显著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高密度标测技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