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肠促胰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现有治疗手段保护β细胞功能作用有限。最新的研究发现,肠促胰素不仅能够改善口细胞功能,而且能够避免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回顾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对2型糖尿病口细胞功能、传统治疗及肠促胰素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及延缓疾病进展作用进行了综...  相似文献   

2.
神经营养素3(NT-3)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最近研究发现它在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的发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哮喘各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NT-3的表达水平;用NT-3体外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哮喘组血清中NT-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它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中的表达量也要高于正常组;另外,NT-3可以显著促进PBMC分泌IL-6和TNFα.以上结果提示,可以将NT-3在小儿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作为诊断病变过程的标记物,并且NT-3在维持气道高反应性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促进胰岛再生、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体外诱导β细胞再生也将为胰岛移植提供新的来源,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4.
胰岛细胞再生是治愈1型糖尿病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的2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体外再生和体内再生两种策略都是通过将干细胞或其他类型体细胞分化或转化为胰岛细胞后发挥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显示,两者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胰岛细胞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尚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5.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方法,由于其供体不足而受到限制.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成为提供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良好的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修复受损胰腺组织改善胰岛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且通过免疫调节改善胰岛细胞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探讨了不同生物特性的胰腺癌细胞系细胞表面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表达与Ad-GFP转导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细胞的CAR表达水平不同,细胞CAR表达水平与Ad-GFP转导效率明显呈正相关.因此,胰腺癌患者治疗前检测组织CAR表达水平有助于规范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的个体化使用,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病毒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促进胰岛再生、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体外诱导β细胞再生也将为胰岛移植提供新的来源,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8.
胰岛细胞再生是治愈1型糖尿病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的2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体外再生和体内再生两种策略都是通过将干细胞或其他类型体细胞分化或转化为胰岛细胞后发挥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显示,两者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胰岛细胞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尚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9.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  相似文献   

10.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方法,由于其供体不足而受到限制。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成为提供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良好的细胞来源。造血千细胞移植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修复受损胰腺组织改善胰岛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且通过免疫调节改善胰岛细胞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