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务社会工作基本职能包括: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病人及家属提供社会心理服务;沟通医患关系.调解医患纠纷等.其工作应该在社区、小组和个人等不同层面通过政府在岗位编制、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医疗行业的认可和试点,结合国情,发挥其调解医患纠纷、改善医惠关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务人员应从伦理学角度深入思考医患关系.了解熟悉并懂得患者,运用医患沟通技巧缩短医患间的心理距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健康宣传教育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医务社会工作基本职能包括: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病人及家属提供社会心理服务;沟通医患关系,调解医患纠纷等。其工作应该在社区、小组和个人等不同层面通过政府在岗位编制、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医疗行业的认可和试点,结合国情,发挥其调解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务人员应从伦理学角度深入思考医患关系。了解熟悉并懂得患者,运用医患沟通技巧缩短医患间的心理距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健康宣传教育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或实践方面阐述医患关系的著作读过几本,近日读到的由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俊荣教授独著的<医患冲突的沟通与解决>一书,感到此书的与众不同.该书从伦理、法律、心理、社会等多种视角,对医患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对医患沟通、医患调适、医患冲突的解决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审视.读后让人有种耳目一新,和谐有序之感.正如李本富教授在序言中指出的:"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明晰,视角新颖,实为目前我国研究医患关系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切身感悟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底线、娴熟的沟通技巧是保障、精湛的医疗技术是根本.必须重视诊疗过程中的沟通,知道患者想要得到什么,我们是否能够按照对方的心理需求去满足对方;沟通时对事不对人,如实告知患者医疗风险,平静应对患者告知后的知情不同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增进了理解、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8.
造成小儿外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是医患沟通不够、缺乏信任和理解。知情同意是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方式。深入理解并实现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重视和做好手术委托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合理履行告知说明义务,让家属在充分知情基础上做出自主的理性的选择,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提高临床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改变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培养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医患沟通与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沟通具有多方面的共性,这两者都是一种特殊的关系,都需要关注人性、心理学方面的共同理论和技巧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其躯体疾病的影响。医患沟通需要并能够借鉴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理论及技能和方法,比如:真诚或表里如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医生应该在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注意医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能提高医患沟通质量,促进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共同决策模式"在ICU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78例ICU危重症患者医患沟通相关的临床调查数据,其中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患沟通,另外89例(干预组)采用"医患共同决策"。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家属沟通满意度良好,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ICU内临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ICU危重症患者采用"共同决策"可以使患者、医院、社会获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医患沟通指医生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换的过程。基于信息交换视角,通过建构医患沟通模型,解读医患沟通障碍研究的被试获取、衡量指标和心理根源。其中,获取医患研究对象的方式包括直接选取医患群体或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以及通过启动的范式操纵医患角色;衡量指标指患者的心理反应,包括患者的心理感受、对医嘱的认知、对医嘱的遵从、健康恢复等;心理根源可归为医患个体特征的作用差异和沟通需求的结构不匹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丰富启动方法,补充认知指标,深化心理根源,开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医患之间的信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合并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剖宫产术时,由于此类患者的特殊性,患者以及其家属、医务人员心理表现都有别于普通情况。合理遵守此类患者的如下麻醉方案优化原则:麻醉操作可以实施原则、麻醉效能有效控制原则、避免诱发或加重精神疾病原则、患者无痛和新生儿安全原则、术后镇痛衔接原则、全程心理干预原则和替代麻醉预案制定原则,同时科学制定患者围术期如下管理规章制度:应急程序的及时启动、患者家属及监护人的沟通与知情同意、麻醉前后特定病房或医疗单位的建立和麻醉医疗期间医患合法权益的保障,只有这样医患双方安危和权益才能得到最佳保障。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具特点的关系,和谐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医患沟通是良好医患关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就长期以来形成的医患沟通的五种理论模式进行简单论述和评论,主要强调各个模式医患沟通目标的不同、各个模式中医生的职责和患者价值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各个模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与实践.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和对比来为我国和谐的医患关系推荐一个比较好的医患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16.
良好医患沟通直接影响到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要的途径和手段。而医患沟通技能和医患沟通方法是实现良好医患沟通的基础。本文从诊断、治疗一种罕见的精神性疾病---寄生虫病妄想个案过程中,具体应用医患沟通听、说基本活动的技能,融洽与患者交流,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成功治愈这一寄生虫病妄想患者。阐明临床医生不仅仅需要仁爱之心、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重视医患沟通,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一直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缺乏客观、公正、标准的沟通技能考核方法.分析案例或案例讨论、课堂情景模拟、门急诊导医、病房陪护、应用标准化病人与标准化家属进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及考核,对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医患沟通中患者的信息认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医患沟通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沟通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主要目标是达到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论述影响医患沟通中信息认知的几个因素,其中包括信息的形式,情绪因素,沟通行为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提高患者对信息的认知能力将使医患沟通更加有效,从而有利于合作式的医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状况,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急诊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救死扶伤为灵魂、有效解除患者痛苦、尊重和理解患者、良好的医患沟通、语言艺术为桥梁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急诊科医生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及沟通不及时、不充分,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非语言性沟通在医患沟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沟通的基础,培养和提高自身非语言沟通能力,利用非语言沟通的积极效果,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