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沉溺     
引言 所谓沉溺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例如滥赌、网络成瘾、股票炒买成瘾、购物狂、工作沉溺、酗酒、性沉溺、滥用药物、吸毒等.当中某些更已被列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分类中.因篇幅所限,无法穷尽对各种不同沉溺者的牧养.  相似文献   

2.
5走出沉溺     
卢龙光  关瑞文 《天风》2008,(12):28-29
引言 所谓沉溺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例如滥赌、网络成瘾、股票炒买成瘾、购物狂、工作沉溺、酗酒、性沉溺、滥用药物、吸毒等.当中某些更已被列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分类中.因篇幅所限,无法穷尽对各种不同沉溺者的牧养.  相似文献   

3.
正长发大胡子、奇装异服、追求无政府主义、摇滚乐、甲壳虫乐队、滚石乐队、摇滚明星鲍勃·迪伦、群体集会、四处游行、酗酒、吸毒、打架,追求性解放……读到这些,仿佛看到了美国"嬉皮士文化"。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玩世不恭浪荡子、笃信自由主义、为同性恋权益争取自由、支持大麻和其他毒品合法化、尊重本土文化和原住居民……这些标签,代表了美国二战后"垮掉的一代",他们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深圳市1279名初一学生进行连续3年追踪测量,采用增长混合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及其网瘾症状的演化规律。增长混合模型结果显示,根据青少年网瘾的发展趋势可以将青少年区分为正常组和风险组。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组青少年的网瘾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核心症状:在初一时,“强迫性网络使用”、“满足感缺失”、“情绪失控”和“戒断反应”的中心性均较高;在初二时,“满足感缺失”成为了该时间点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在初三时,“戒断反应”成为了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本研究拓宽了对青少年网瘾动态变化性的认识,扩充了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的方法,为未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4):134-142
以往有研究注意到了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也有研究分析了不同网络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联,但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本研究在控制心理资本、大学适应等相关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构建以不同网络使用偏好为中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网瘾的性别差异模式。结果发现,在多项网络使用偏好上,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网络使用偏好构成性别与网瘾之间显著的中介因素。总的来看,相比较而言,男生在"网络游戏"、"理财炒股"等类型上,女生在"购物消费"、"微信微博"等类型上,各自形成更高的网瘾水平。这些发现有助于廓清网瘾的性别差异,并为实际中提供有性别敏感性的网瘾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日前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相比2008年1月份统计的9.72%网瘾比例,目前我国有青少年网民1.6亿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约1600万人),其中网瘾比较严重的占2%,约330万人,青少年网瘾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不得不深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有许多人患上了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尤其是青少年。染上网瘾的人,荒废学业,虚度年华,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然而,尽管反对痴迷网游的声音渐强,关注网瘾的人也越来越多,网游队伍却不断扩大,网络成瘾者一如既往地逐年增加。许多人对网瘾的根治感到迷茫。根除网瘾成了一道等待破解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0多年前就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全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且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但是在生活中,人们不仅在身体生理上会生病,而且在心理上也同样会生病,我们称之为心理障碍。那么,什么是心理障碍呢?提起心理障碍,人们可能马上就联想到精神病或“疯子”。当然,精神病人的“疯疯癫癫”无疑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但绝大多数的心理障碍表现并不是这样。实际情况是,心理障碍可表现为行为偏常(即偏离正常人的常轨),例如儿童多动症、儿童恐怖症、怪癖行为、吸毒行为、酗酒行为、应激反应性失调行为、反社会行为和性心理变态行为等;也可表现为性格偏常,例如偏执型性格、暴发型性格、癔病型性格、强迫性性格等;还可表现为各种神经官能症,例如神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贵州、江苏等十个地区选取4500名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我概念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及网络消极体验和学校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自我概念对能够负向预测网络成瘾,重点学校学生的网瘾得分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2)网络消极体验、学校类型都会影响自我概念的作用。结论:重点学校通过自我概念能够稳定预测网瘾,非重点学校则需考虑网络消极体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瘾干预及学校环境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归因结构及其应对策略。对416名被试的研究结果显示:(1)责任归因的心理结构是一个“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的一元结构模式。(2)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推断过程与维纳的经典理论基本一致,但在行为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3)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倾向明显并与情感体验基本保持一致,但与行为应对策略存在一定的冲突。(4)大学生在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情感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242例吸毒女性自尊及背景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尊量表和背景资料调查问卷对甘肃省两大戒毒所242例吸毒女性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与吸毒女性自尊评分无显著相关;(2)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因子对吸毒女性自尊评分有显著影响,认知、行为因子对其自尊评分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3)文化程度不高,无固定的经济收入,失恋或离婚等因素是吸毒或吸毒成瘾的重要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吸毒与医学     
吸毒与医学RoderidkEMcGrew19世纪中叶以来,吸毒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一大问题。吸毒人数迅速增加的原因和吸毒普遍的问题一样复杂。如何根本上解决吸毒问题仍是个难题。尽管美国已经制订了紧急措施,用医药和法律的强制手段都仍难以控制,目前吸毒成瘾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个体心理变量(人格特质、自尊)和环境变量(社会支持、生活状况)对男性吸毒者吸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性吸毒者的人格特质、自尊、社会支持、生活状况与吸毒行为存在部分相关;(2)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自尊和社会支持都影响吸毒行为,人格特质又影响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影响自尊;(3)路径分析证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自尊→吸毒行为的假设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使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调查了上海市大学城里1286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城学生不同性别和年级在因特网成瘾障碍量表各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其脱瘾综合症状明显.大学城学生不同性别和年级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上海市大学城学生网瘾发牛率在总体、男生、大二、大四维度上显著低于全市大学生网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戒断者吸毒及情绪注意偏向的ERP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岩  徐平  姜迎萍 《心理科学》2007,30(1):202-204,208
海洛因戒断组对吸毒、正、负性线索注意偏向是理解戒断者复吸脑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采用dot-probe实验范式,海洛因戒断组及正常被试各10名,分别记录64个电极点脑电数据。结果表明,戒断者吸毒线索注意偏向P200振幅显著高于正负性情绪线索,也显著高于正常组,提示戒断者存在吸毒线索注意偏向;N300振幅显著低于正常组,说明戒断者具有较低的情绪评价;吸毒线索诱发P300振幅显著高于正常组,表明戒断组对吸毒线索可能附加情绪加工。  相似文献   

16.
吸毒者:病人还是罪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定吸毒者的社会身份是禁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概述常见的毒品和吸毒的流行趋势。通过分析吸毒与医学和犯罪的关系,了解吸毒是病态还是犯罪。提出如何正确对待吸毒与戒毒,社会有关人员有责任关怀吸毒品走私案者,消除偏见,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算命先生     
妹妹初中毕业后就回家了,这对于一个农村女孩来说,更多的意味着一生就这么过了,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但谁曾想一位“算命先生”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  相似文献   

18.
正据"新浪娱乐"报道:"10月13日,民谣歌手宋冬野因吸食大麻被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的侦查员抓获,10月16日,抓捕现场视频首度曝光,宋冬野在视频中透露自己因演出结束后与人抽大麻、为了创作找灵感而沾染恶习。"近年来,演艺圈、文艺界和音乐界吸毒现象盛行。公众人物吸毒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由于人们对吸毒行为的痛恨,每次有人因吸毒被抓,媒体仍然非常关注。这些公众人物吸毒,理由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工作压力大,有的说是精神空虚,有的说是为了找乐子,有的说是因好奇心,有的说是为了应酬。最令人费解的是,竟然有人说是为了激发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吸毒行为预防干预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少年吸毒问题已令人触目惊心,应引起研究者高度的关注。该文对国外18岁以下青少年吸毒预防干预的方法、模式和影响干预效果有效性的重要要素进行了述评,介绍了一些国外著名的青少年吸毒预防干预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因为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也因为真诚而疏于心理防范;还因为执著于爱情、友情,缺少对是非的明辨;更因为家庭富有,失去了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如花似玉的季节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她们遇到了磕磕绊绊,跌入了难以自拔的吸毒陷阱之中。吸毒,使她们失去自我,失去了亲情;吸毒,使她们在身体遭到伤害的同时,心理上又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吸毒,使她们倾家荡产,失去了人格,失去了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