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惯性思维又叫常规思维或顺势思维,决策学中把它称为基本假设思维。这种思维是指行为主体在处理一个问题,看待一件事情,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用以往的知识、经历、经验和直觉,不由自主地对问题的原因或结果直接作出条件性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在学术上就是所谓的“已知障”,即受到虚假事实的障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比如,有一幅漫画,画的是公园里有一把长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位女士,旁边还有一只狗。一位男士也想坐在椅子上,就问这位女士:“你的狗咬不咬人?”女士说:“不咬。”结果那位男士一坐上去就被狗咬了个一塌糊涂。比如中国成语中有“只知…  相似文献   

2.
说话的艺术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表达思想,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同时,语言又是一门艺术.列宁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迟钝的人说不出掷地有声、语惊四座的妙言隽语.但语言是学习来的,了解一些名人交谈的艺术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技巧不无裨益.1.模糊语言.即涉及一些敏感而难言的问题时,用一些机智的“模糊语言”把“球”踢出去.笔者的一位老师、物理系一位老教授70年代研究出激光器,后来应邀到日本访问.当日本人询问一些敏感问题,如激光器是用什么材料激发时,他坦然答道:激光材料.日本人只好悻悻而去.  相似文献   

3.
《哲学动态》对此作了报导。在近年来的《周易》研究中,对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点,有的学者曾用现代概念,加以概括,认为“动态平衡”乃是《周易》思维方式特点之一。①我们在这里用“分而变的循环”概括《周易》的这种特点,比起“动态平衡”的概括,也许更贴近《周易》,更容易理解。事实上,“动态平衡”之动,在《周易》那里就是具体的“分而变”;没有“分而变”,也就没有动。而“动态平衡”之平衡,就是“循环”,平衡体现在“循环”之中;没有“循环”,也就没有平衡。一、关于《周易》之“分而变”如果承认《周易》为象、数、…  相似文献   

4.
读郑功伦、吴坚《立足日常思维实际,搞好逻辑教学改革》一文(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第4期),颇有同感。文中指出:“我们评价逻辑教学效果优劣的标准,也只能是能否适应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需要。”那么,日常思维对“逻辑”需要的是什么呢?文章也有交待,那就是“如果逻辑学不但能教会人们如何正确地、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而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众多的选择。而面对选择,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当成非此即彼的“二择一”似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维陷入误区,导致一些令人遗憾的结果。 有一位小姐,父母为她选择了一个家庭条件相当不错的对象甲,而这位小姐自己却已暗中相中了一位小伙子乙,其家庭条件不如甲。小姐对甲没有好感,但一时又不知如何说服父母。怎样解决这件事呢?如果在向父母申辩时,企图打着乙这张牌去反对父母,那么恰好就陷入了“二择一”的思维误区。因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成功的商界人士:“会做生意!”──这句话的内涵很深。何以叫“会做生意”?局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能力。商界中人也可能认做这是一种天赋,因为无数的大富翁、大财阀或而今的大老板、大款几无例外的是非科班出身,同时也绝少世家子弟,便可以证明这一点!若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便很难承认,“天赋能力”说,因为,果如此世界的财富便早已在暗中派定给少数人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成功者依靠的是“商业思维”这一法定创造了奇迹,而不是“天赋”和控上门来的“运气”!所谓商业思维,首先…  相似文献   

7.
即便你不是一位天才,但只要认真探悉天才大师们的超常创造性思维策略并巧妙嫁接于已,你就极有可能大大激活自身创造性潜能而扬起你未来人生成功的希望风帆。人们可能对那些天才大师们是如何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颇感神秘,对悠悠历史长河中大师级巨匠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达尔文、毕加索、米开朗琪罗、伽利略、弗洛伊德、莫扎特等人的创造性思维策略都各有何不同特点、“蒙娜·丽莎”名画和“相对论”理论的创造大师们在思维运用上有何共性点、及我们可从中思悟学会些什么迫切希望得知一二,那就不妨看看一些专门研究这一课…  相似文献   

8.
“形式化”与“非形式化”正像阴与阳、上与下、正与反等等对立面一样,是相比较而区别、相同一而依存.没有“非形式化”,也无所谓“形式化”、没有“形式化”,也无所谓“非形式化”,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为人类的有效思维效力、为社会进步服务.将“形式化”孤立起来,绝对起来,脱离人类思维实际,是形而上学,正如将“非形式化”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是形而上学一样.人类的思维发展史证明:理论思维逻辑的“形式化”是在“非形式化”的逻辑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的.先有“非形式化”而后有“形式化”,“形式化”的逻辑形式与“非形式化”的逻辑形式并非绝然割裂,而是相得益彰,各显威风.  相似文献   

9.
读者心声     
我是边疆的一名大学生,自结识贵刊以来,我一直把“她”当作我的一位朋友,一位循循善诱的好师长。她给人以启迪,开发人的智力、增强思维分析能力,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帮助。每读完一期,都有较大的收获,总感到意犹未尽。我为能有这样的一位良师益友而高兴。读友:樊旭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院阅览室看到一本《思维与智慧》杂志,我先是漫不经心地从书架上拿到手中,翻看,从看目录时的惊讶到抱着杂志时产生的一种忘却一切的痴情。这个过程使我产生出运动员被授予世界金牌似的幸福感、满足感。我很爱看《思维与智慧》这本杂志。某部炮兵…  相似文献   

10.
沈承恩 《天风》2003,(1):4-6
经文 太5:17-18 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因为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创造主。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用的是现在式,而不是过去式。如果我们把上帝的创造仅仅限制在创世记第一第二章所记的一些事,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只能用过去式。这样,我们就不能说“上帝是创新的主”,也就不能说“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创新必须不断创造。我们往往会把上帝的创造与救赎割裂开来。以为创世记第一第二章记了上帝所有的创造工作,在这两章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的《纽约时报》竟然在期号的排序上出现了一个错误。那是在1898年2月6日,《纽约时报》的期号输入要对当天的报纸输入期号,前一天的期号是14499,需要加“1”的运算,由于在个位、十位都逐渐进位而形成了习惯思维,便把百位上的(4+1)也做了千进位。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著作成果、讲学成就四个方面论述了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宗羲思想的现代价值。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已经超越了君主专制制度下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式,而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黄宗羲在哲学上建立了以“力行”为根本宗旨的实践哲学和“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可以启迪我们的开放性思维和兼容性思维,其批判求实精神及疾呼改革的理论勇气,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13.
恋爱是神秘的,恋爱中的女性更是神秘的,恋爱中的女性思维则神秘之极。女性的思维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终身大事,在恋爱中,女性思维中的各种特点都集中、生动、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归纳一下,我们认为恋爱中的女性思维具有五大特点:1、直觉性:女孩子总爱炫耀自己“预感的灵验”,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贵州有一位20岁的大学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听别人介绍贵州  相似文献   

14.
idea与“象”——论直观和超越的兼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注重直观体悟而“尚象”,西方文化注重概念分析而“非象”。但柏拉图的“线喻”(Allegory of line)表明,作为西方二分世界理论渊源的idea(“相”或“理念”),一方面是概念抽象的“理念”,另一方面又是理性直观的“相”;它既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对象,又是一种显现出来的存在。idea的原初含义兼有后来被人类认知理论加以严格区分的“形”与“意”两方面的含义。康德、胡塞尔的哲学也表明,“形”与“意”、“看”与“思”在认知中难以相互分离。王树人先生认为“‘概念思维’是从‘象思维’中产生出来的,并且一直以‘象思维’为依托。”(…  相似文献   

15.
吴光 《中国哲学史》2007,(3):100-111
梨洲先生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民主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也是一位有创新思维的哲学家。对他的政治思想和史学成就,学者们论之甚详,绝大多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对他的哲学思想,则论析较少,评价颇不一致。或认为是王学(心学)的“殿军”①;或认为是“宋明道学的  相似文献   

16.
大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越用越灵活,越“闲置”就越迟钝。常见一些退休老人,由于常年无所用“心”,结果很快就记忆力衰退,少数老人未到“古稀之年”已患“老年痴呆症”,乃至生活不能自理。而一些科学家由于常年不间断地进行着繁重而复杂的脑力劳动,乃至“耄耋之年”仍然思维敏捷,语言锋利,并无头脑衰朽的主观感觉。近些年,人们还发现,人脑的活动量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联系。经常科学地用脑,不间断地进行正常而繁重的思维活动的人,平均寿命要高于不肯用脑、思考迟钝的人。过去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近些年已被“生命在于脑运动”代替了。为了使人们的头脑保持灵活机敏,我们应当象对待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让大脑也经常做些体操——。马克思在艰巨的写作任务之余,经常用解些高等数学习题的方法,使大脑得到休息,大概也是在做必要的思维体操吧。 n·兹拉凯维奇(n·孔)于一九八三年用俄文在纽约出版了一本名为《测验一下自己的能力》的小册子,其中汇集了一百二十四个逻辑测试题,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在做必要的“思维体操”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百二十四个测试题有难有易。本刊拟编译其中推理性、趣味性较强的若干题目,并进行必要的逻辑分析,以飨读者。当然,有些题目难度是较大的,甚至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读者会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的。但,正是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大脑正在做着“大运动量”的“思维体操”。只要再坚持一下,疑团就可能被解开。这时,正如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的,你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欢乐感觉”("pagoema")愿读者能尽快找到这种感觉。为此,本刊特辟“思维体操”专栏,每期给出一个测试题,并对上期的题目作出答案,进行必要的逻辑分析,希望读者喜欢这个栏目,并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灵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与“天启”之意相通。在“神锡灵气”的意义上,“灵感”并不存在。但见,当我们只是借助这个词的语著外壳,而闻另它新的舍义,“突破”也就获得了新的生员。众多的科学家、文学家几乎都经历过这种近千“神启”的思维状态,何从具个角度描摹了这种思维态。俄国诗人曾希益说:“灵感是一种敏捷地感受印象的情绪”。大文家托尔斯泰说:“灵感是企然出现了你能因您到的事倩”。诗人艾青说:“灵急是诗人对于外并事物的一种无比调指、无比欢快地适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之门的偶然地丹国”。爱因斯坦在创三相刘进后也…  相似文献   

18.
许多年前,我还是院报的一名记者.一次我受托去车站迎候一位著名作家,温暖的阳光铺洒在长长的站台上,天气一点儿也不冷,可由于紧张,我还是有些友抖.这位大人物终于露面了,我急忙迎上去,也许是太崇敬他了,我紧张地不知说什么好,憋了好久,我才结结巴巴地说:“我也从事写作.”他的回答很友好:“那么我们一定有许多共同语言喽!”可我心里一直在暗自嘀咕害怕说错了什么话,沉默着再没开口.上述情形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都曾发生过,其主要原因是——惧怕陌生人.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陌生人面前,我们的思维有时像  相似文献   

19.
幽默思维是对理性思维的“背叛”。理性思维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离不开推理和论证。但是,除了具有认识作用的理性思维之外,还有以幽默为目的的荒诞思维。幽默思维不具有认识的作用。幽默思维中的推理、论证并不是企图确立论断真实性的方式,它们只不过是以荒谬的形式博得人们的开怀大笑而且。幽默思维主要依赖对理性思维规律的背叛而形成,请看:“──太糟糕啦,水不开,至多只有50℃。──没关系,打两壶不就100℃了吗?”幽默思维具有“似是而非”和“大智若愚”两个特点。“似是而非”是指其具有一…  相似文献   

20.
思维品质,也即思维的智力品质,它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一切机会去促使、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突破口,就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与思维的独创性(简称“四性”).下面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四性”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