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少年以来,由于德文翻译上的困难,心理学界对冯特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美国心理学史专家、《实验心理学史》作者E·G·波林对冯特所做的描述的水平上。而波林由于某种原因中,没能够准确介绍冯特的思想观点,致使心理学工作者对冯特产生许多误解。本文尝试指出对冯特的几点普遍性的误解,以期对冯特有一个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认识。一、冯特对哲学的态度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相信,心理学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之后,于上世纪末在冯特的带领下摆脱  相似文献   

2.
冯特在心理科学实践上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松 《心理学报》1980,13(2):58-64
为了纪念和发扬威廉·冯特创立心理科学的历史功绩,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述了冯特为创建心理科学所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五个方面的贡献,分析了冯特取得巨大成就的两大原因,指出了冯特在科学实践上的宝贵经验。本文末尾,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同志,定能借鉴冯特,为心理学史上即将出现的第二个飞跃发展努力工作相共勉。  相似文献   

3.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39-1144
在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杨玉芳研究员和《心理学进展》主编隋南研究员两位先生的共同促成下,《心理科学进展·民族心理学专栏》面世了.作为组稿人,受编辑部之邀,为这一组文章写一个前言. 一 民族心理学研究是心理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在心理学建立之初,冯特就花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10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学》(Folk Psychology),内容涉及语言、艺术、神话、社会、法律、文化和历史.冯特将"民族"理解为种族共同体,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一样,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个体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民族心理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个体心理学研究人的简单心理过程,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勃 《心理学探新》1992,(3):15-17,23
人们往往根据运用数学的程度来判断一门学科的科学性高低。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心理现象或过程不能被测量,从而断言心理学永远成不了科学,而韦伯、费希纳、冯特等人却以心理现象可以数量化的事实来确立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从冯特建立莱比锡实验室至今,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数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当计算机成为处理数据的便利工具之后,数学方法被更为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留德跟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奠定了专业基础;扶持创建我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和第一个心理研究所,奠定了组织基础;关于心理学性质与方法之思想,提供了方法学基础;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了儿童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艺与美育心理之思想,开了我国现代文艺与美育心理学之先河;主张西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心理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菽 《心理学报》1980,13(2):28-29
国际心理学会联合会将于1980年7月在莱比锡举行的第22届学术会议并在会中纪念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00周年。中国心理学会,从打倒“四人帮”以后,就已酝酿参加这一纪念活动,并于1977年1月开始成立评冯工作组,收集、选译有关冯特的著作、资料,组织对冯特心理学业绩的研究与评论。截至目前,已收到全国有关评冯论文40余篇,选译  相似文献   

7.
杨鑫辉 《心理科学》1998,21(4):293-296,314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中史上的先驱动地位与贡献:贸德跟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 ,奠定了专业基础,扶持创我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和第一个心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旨在调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整合心理学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的尝试。文章基于对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演进轨迹的具体分析,尝试厘清其与内容心理学体系之间的继承关系与改良缘由,探究其走近意动心理学的理论动因。最后,从主要贡献和局限两方面来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换的哲学史背景为基础,揭示冯特心理学体系的理论性质并探明其历史命运,以澄清关于冯特的各种历史的及现代的误解。指出冯特心理学体系作为哲学是一个在现代哲学氛围中建立起来的、以近代哲学精神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因而难逃被哲学自身的历史所否定的命运;这是理解冯特心理学体系并澄清关于冯特的种种误解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陈英和 《应用心理学》2005,11(4):381-38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00多年来,心理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心理学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综观我们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虽然采用实验手段来研究儿童心理学问题的人在增多,但在整个研究中还不  相似文献   

11.
The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value that psychology students accredit to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a country like Botswana where psychology is a relatively new discipline. Forty-fiv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elonging to the first cohort of psychology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Botswana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males = 7, females = 38, age range 18–23 year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student essays and evaluated with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Students were of the view tha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hould (a) increase knowledge to better understand human beings and the world (epistemological value); (b) create awareness about psychology within society so as to to assist society in combating societal problems (societal value); (c) enhance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y so as to to accept psychology (individual value); and (d) up-dat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to ensure their applicability in present times (theoretical value). Considering students' views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digenising psychology in Botswana.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况志华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5,37(5):702-709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取向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特征,论证了它们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主张反思的意义在于超越,不同取向的整合应基于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13.
14.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考察了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接着从我国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我回学校心理服务现状两方面分析了建立我国学校心理学的条件。最后,对如何建立建设我国学校心理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陈立教授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心理学的一代大师.陈老具有一种极为可贵的开拓创新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陈老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展我国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持续发展指利用世界资源满足人类的适当生活质量的生存.它关系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现时存在和未来延续,关系到国家兴亡、社会进步和世界安宁.当前,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有6大课题(1)人的环境知觉、知识和评价;(2)环境烦扰、危险知觉、压力和生活质量;(3)环境研究中的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4)可持续发展行为、生活方式和组织文化的概括化;(5)改变非可持续发展行为模式的方式和方法;(6)支持环境政策的形成和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significant organizational and scientific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Bulgarian psychology after the fall of the totalitarian regime in 1989. These include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ers in psychology, the abolition of ideological censorship in psychology publications, free choice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methods, fre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ideas with foreign psychologis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tic practice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soci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general, made psychology a much sought-after science and practice. In this time of social transition, its authority grew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its calling was to study and solve, above all, the problems of the people, especially as they were faced with new social conditions. In the last 30 year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Bulgaria has been significantly humanized. These changes allowed scientists to propose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not only to the study of the psyche, but also to the study of both Bulgarian and foreign history of psychology. Although in the last 30 years not all measures taken in the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 were positive, Bulgarian psychology was given a new opportunity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相似文献   

20.
The country of Greece is described, and th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for licensure as a psychologist are reviewed. Several contentious professional issues are reviewed, and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majo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to which Greek psychologists belong. The practice of psychology in medical settings is emphasiz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