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静 《学海》2003,3(3):172-177
作为同时活跃于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史坛的两个史学流派 ,禹贡派和食货派有着密切的学术关联。顾颉刚与陶希圣二人有着共同的学术主张 ,都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 ,《禹贡》半月刊和《食货》半月刊均贯彻着这一认识 ;禹贡派和食货派之间保持着学术上的往来 ,有合作也有竞争。这种学术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3 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及走向 ,它是一代学人对中国史学发展做出的相同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大乘广百论释论》中《破有为相品第七》的有关内容对佛教、数论派和胜论派的因果观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文章认为,胜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要素的结合,数论派把因果关系理解为潜在事物的显现。无论胜论派还是数论派,都认为世间存在常住不变的实体。《大乘广百论释论》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来反驳胜论派和数论派的因果观。佛教认为,没有独立、恒常的实体,这是因果律得以成立的前提;所谓的因果联系就是一切无常变化、互相依存的有为法相互联结的条理而已。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6,(10)
正《明句论》为月称所著,是《中论》极重要的注释书。该论在对《中论》作注释的过程中,曾批判清辩,以维护佛护之论证法,为应成派之代表作。《明句论》第一品在篇幅上约占整部论的六分之一,含摄了月称所主张的最为系统的中观思想。本文拟对第一品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以窥应成派之论理方法,并探讨应成派与自续派的论理差别。自比利时佛教学者Louis de la Vallée Poussin  相似文献   

4.
道教老学重玄学派李刚自汉代起,“哲后明君,鸿儒硕学”诠疏笺注《道德经》者相继不绝,注家所据不一,各取所需,各持己见,形成老学的不同流派。按唐末杜光庭统计,注解《老子》者,已有六十余家,重玄派即为其中一个影响颇大的学派。杜光庭认为:解释《老子》,“诸家...  相似文献   

5.
竹林禅派是完全本土化的越南禅学宗派。从竹林头陀接引法螺悟道的过程来看,《课虚录》、《传灯录》、《大慧语录》等是该派重要经典,而《佛说十二头陀经》更具有准宗经的性质,体现了竹林禅派的禅学旨趣。竹林禅派的兴起与衰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通过,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第一条为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继承道教全真派传戒仪轨,严持教义和规戒,具足正信,纯正道风,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全真派道士受戒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帕木竹巴·多杰嘉波文集中所收两篇息解派文献《息解文库》和《息解梦中书》为起点,探讨了多杰嘉波与息解派之间的渊源,钩沉12世纪西藏佛教部派初创时期噶举、息解两教派之间关系,对两派在东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集进行考论,即黑水城文书中传承自息解、噶举的不同教法,很可能同时与噶举、息解两派有关.此外对多杰嘉波所获息解教法来源做了初步讨论,认为其传承虽源于息解派祖师帕当巴桑杰,但却并不是藏文记载中所说的“帕当巴桑杰亲传”,而是习自帕当巴桑杰的女弟子玛姬夏玛或玛姬拉准.  相似文献   

8.
正《诸真宗派谱系》载有全真吕祖蓬莱一派,但对该派的创建地语焉不详。对于吕祖蓬莱派的祖庭、创建者及创派时间等问题,迄今学界尚不清楚。本文运用隐仙观现场的碑石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隐仙观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礤石峪,峪内群峰兀立,松柏苍翠,清道光八年(1828)《泰安县志》称其为"徂徕第一奥区"。隐仙观面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的孝道学派——兼论儒家孝道派与孝治派的区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儒家的各种伦理学说中,对中国民众影响最为深广的莫过于孝的理论。儒家关于孝道的理论是由孝道派来完成的。孝道派以曾子为始祖,但孝道派的真正代表人物不是作为孔子弟子的曾子,而是被曾子的弟子乐正子春等人所改扮过的曾子。乐正子春才是儒家孝道派的代表人物。在孝道派之后成书的《孝经》是孝治派的代表作,孝道派与孝治派是有重大区别的不同学派。  相似文献   

10.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皂山因有葛仙公修道灵迹,成为天下灵宝派道士所信向的祖庭。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  相似文献   

11.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 ,自古为道教圣地 ,号称清虚小有洞天 ,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唐代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曾居住此山修炼。玄宗开元年间 ,朝廷在王屋山中岩为司马承祯敕建阳台观 ,使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南宋金元时期 ,全真道兴起于北方 ,并传入王屋山。在当时王屋山的道教中 ,还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道派———上方真元派。关于这一道派的历史及其经典教义 ,笔者曾在《真元妙道与真元妙经图》一文中有所论述① 本文想要继续探讨上方真元道派与王屋山的关系。因此首先简述有关上方真元派的情况。一现存于明《道藏》中的…  相似文献   

12.
灵宝派     
道教教派之一。始创于东晋末年。道教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仅为神灵宝贵之意。晋安帝隆安(397—401)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伸,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唐闾丘方远:《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灵宝派受上清派的影响,在存  相似文献   

13.
<正>(1989年9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修订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修订)第一条为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继承全真派传戒仪轨,规范传戒活动,严持教义规戒,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全真派道士受戒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皈依"道、经、师"三宝,经过冠巾,有传统的师承法派;(二)持有道教教职人员证书;  相似文献   

14.
张琰 《中国道教》2018,(4):59-63
《诸真宗派谱系》载有全真吕祖蓬莱一派,但对该派的创建地语焉不详。对于吕祖蓬莱派的祖庭、创建者及创派时间等问题,迄今学界尚不清楚。本文运用隐仙观现场的碑石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九宫山与道教御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宫山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南端边陲 ,与江西省武宁、修水县北面交界 ,属幕阜山脉中段 ,因集九层山峰 ,形似八卦九宫而得名。在《云笈七签》中幕阜山是三十六洞天中第二十五洞天。九宫山是道教御制派本山 ,钦天瑞庆宫是御制派的主要宫观 ,始建于南宋。所谓御制派 ,实是正一派的一个支派 ,因为皇帝 (南宋朝宁宗 )亲拟该派字辈行系 ,所以称为御制派。其四十个字是“道宗元太希 ,唯天可守之 ,以智绍祢祖 ,端显应良师 ,公子茂中景 ,叔孙克世时 ,孟仲季若善 ,居处自然熙。”而南宋之前 ,这里已有道教活动。据元代道士车可诏在其所撰《真牧堂新膺龙光…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初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化之时,以"古史辨派"为代表的中国学人本着怀疑的态度,开启了重新审视和批判传统经学理念的学术风潮。本文通过分析"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顾颉刚、李镜池和容肇祖三位学者对《周易》中筮法思想的认识,一方面展现了20世纪初《周易》筮法观念的流变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分析了"古史辨派"在《周易》筮法相关问题上所存在的"疑古之过",进而主张在客观评判"古史辨派"的得失之余,运用"二重证据法"使中国传世经典文献在对"古史辨派"的不断扬弃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7.
孙玄清(1496-1569),号紫阳,又号金山子、海岳山人,山东寿光人,明代崂山著名道士,曾受到皇帝敕封,是龙门派分支金山派的创始人。清代梁教无《玄门必读》记载:崂山祖,姓孙讳玄清,号海岳山人,乃龙门派邱祖第四代徒孙。系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孙家巷人。于明宏治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降生。在崂山明霞洞出家……至嘉靖三十七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出现于英国的拉斐尔前派是维多利亚时代发生的重大文化变革之一,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是其重要的绘画风格特征。拉斐尔前派艺术作品中的自然主义美学倾向与英国工业革命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罗斯金《现代画家》的问世,不仅为浪漫主义画家透纳辩护,更影响了一批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由于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绘画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不尽相同。以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拉斐尔前派画家产生的影响为基础,探究拉斐尔前派画家在不同创作角度和形式下的绘画作品中不同的自然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安导演的电影,先前也看过,如《卧虎藏龙》,如《色·戒》,但看完就完,并不十分在意。前几日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至今竟一时忘不了,觉得其中有深长的意味。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应一位小说家的请求,成年的派·帕帖尔讲述了自己年少时的一段神奇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理想回应——《学衡》派文化观辑释李毅(南开大学马列部300071)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学衡》派是以其二十年代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兴之后,《学衡》杂志的诞生确有其特殊的思想意义。它是由吴宓、梅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