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0年霍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此书面世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誉为19世纪美国文学中优秀的长篇小说,对后世影响颇大.作者以17世纪波士顿为背景,用象征和心理描写手法,探讨了一个严肃而又复杂的主题.究竟是谁的罪恶造成了海斯特·白兰和狄姆斯代尔想爱而又不敢爱的痛苦?是罗格·齐灵沃斯歇斯底里的复仇行为呢,是社会还是他们自己?通常,大家都认为罗格·齐灵沃斯是一系列不幸事件的制造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虽然他是作者着重描写的恶的代表,但他也有两面性.由于复仇使他就像一个阴险狠毒的恶魔,表现了恶的一面;而他对珠儿(海斯特·白兰和狄姆斯代尔的私生女)的疼爱超越了狄姆斯代尔,又表现了"善"的一面.下面,我们分而谈之.  相似文献   

2.
一个幽灵笼罩着知识分子:德里达论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现在告诉捷克和乌克兰的知识分子们说,马克思是一位极富独创性的思想家,他论人论事兼富卓越的想象力和锐利的眼光,他可能会笼罩欧洲思想长达数世纪之久,等等,这些东欧知识分子们可能会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3.
迪士尼1998年的动画片《MULAN》以花木兰的故事为蓝本,诠释了一个充满新元素的花木兰。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木须龙,着实是一个不容被我们忽视的角色。其所体现的西方的意识形态、陌生化的处理效果、原型的再创造以及作为花木兰的人格侧面都值得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江怡 《世界哲学》2001,(2):29-30
今年4月2,9日,是维特根斯坦逝世50周年的日子。他在弥留之际说过的那句让后人难以揣摩的话似乎又在我们耳边响起:“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解析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的幽灵》是德里达据 1993年加利福尼亚一次国际讨论会上的两次发言整理而成, 其内容庞杂, 涉及的问题也较多, 但整体观之, 其核心内容十分明确: 它在论述马克思的精神。表面上看, 他所理解的马克思精神多种多样, 但事实上他正想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马克思精神去表达他对马克思精神的一种完整理解。那么, 德里达所理解的马克思精神究竟是什么呢?首先, 马克思的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针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德里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 时代仍然呼唤着马克思的精神。他说: “不能没有…  相似文献   

6.
孟鑫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38-138
本论文从托马斯·哈代的自然主义观点探讨了女主人公苔丝悲惨命运的成因,哈代的自然主义观点具有宿命论的意味,并通过自然环境与人物心理的变化来集中表现,对其进行探讨对于研究哈代的自然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研究》2020,(1):7-15
中国的"性"的思想,是对"人本来是何种存在"这一问题的中国式的质疑和解答。这是春秋末期以来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论题之一。中国的"性"的思想主要讨论人"性"是善还是恶这一价值评价的问题,即战国时期儒家讨论的"性善说"、"性恶说"。到了西汉初期,在这些讨论中出现"性三品说"--即人生来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理论。自东汉至唐代,许多人以《论语》的《公冶长》《阳货》《雍也》为该理论的根据。本文从"性"的思想的诞生开始,关注春秋末期至唐宋时期约1500年间"性三品说"的成立、发展、消失的过程,提出《论语》的《公冶长》《阳货》《雍也》等不是经孔子之手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陈坚 《周易研究》2003,(5):55-65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不断地中国化,至宋明以后,中国化的佛教便完全成熟。作为成熟的中国化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佛教僧人将中国本土经典“佛经化”,以佛教的道理来诠释中国本土经典,形成了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个新运动,作为这一新运动的一个典型实例,晚明时期的高僧真可将《易经》“佛经化”,用佛理来诠释《易经》。通过这种诠释,真可不但从总的方面论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佛理,更是深入到《易经》六十四卦的具体卦例中去探索佛理,向人们昭示了《易经》的卦爻逻辑在表达佛理方面所具的特有功能,并使人们得以借助易理来通晓佛理。  相似文献   

9.
1993年 4月,美国政府在用武力行动取缔自称言行由“上帝授意”并把自己封为“活先知”,装神弄鬼欺骗美国人民的所谓教主考雷什成立的“大卫教”邪教组织时,全副武装的特工人员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攻进了这个邪教盘踞的山庄,其教主考雷什以及八十多名徒众在与美国政府的激烈对抗下所引起的一场大火中全部丧生。 1995年 3月,日本臭名昭著的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施放毒气酿成 12人死亡,近 5000人受到伤害的惨剧。 1997年,美国邪教“天堂之门”的 39名信徒服用自己配制的毒药,分三批集体自杀。死者年龄最小的 20岁,最大的…  相似文献   

10.
11.
刘沛珮  邹华芬 《美与时代》2014,(10):107-108
《白夜行》是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因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着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完美逾越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从而塑造了得以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庄>、<易>关系是道家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古人或今人都有论述.<庄>、<易>关系可概括为以庄解易与以易解庄两种情形.前者以王弼、韩康伯的<周易注>为代表,后者以<逍遥游>为焦点.二者的会通,不仅开拓了庄学与易学的新视野,而且也提高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并成为中国哲学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黄楠森 《哲学动态》2004,(11):38-3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如果应该有,这个体系的建构原则有哪些?这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哪些组成部分?等等,是我国理论界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史昭乐教授的<辩证法体系新述>(红旗出版社,2004,以下简称<新述>)是这一学术思潮中一个璀璨的成果,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余玥 《宗教学研究》2006,(1):198-201
在对晚期文艺复兴不同潮流、不同著作地分析中,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围绕于君主与基督教的核心历史关系重新解读历史的可能性途径,看到文艺复兴核心概念群的不同组织方式.从而,文艺复兴以一种与"近代起源"拉开了差距的面目呈现出来,它意味着重写历史,尤其是概念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同样是宗教变革 ,宗旨却不尽相同。也惟其不尽相同 ,所以呈现出诸宗并行的局面 ,不同宗派奉行不同的宗旨 ,从教义教制上探讨道教文化的新模式、新方向。就其所代…  相似文献   

16.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中国山东高密进入到了世界人的视线中,而一提到“英国南部维塞克斯”就能与托马斯·哈代小说联系起来。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与莫言《红高粱家族》这两部作品分别以英国南部维塞克斯和山东高密为写作背景,充满了浓重的地方色彩主义。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为地理环境、人物语言、民俗歌舞和小说的民间故事结构等四个方面,本文旨在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地方色彩的运用来分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在文学创作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约翰·梅斯菲尔德(1878-1967)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诗作《海之狂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大海的眷恋,体现出在人生中不断奋斗的昂然激情。当我们读这首诗时,就好像开了诗人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波浪起伏、白云飘飞的海上画卷;并且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大海所代表的自由精神的深深的渴望与向往。诗人在短短的十二行诗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世界,从而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超越。全诗饱含着韵律、形式与主题三方面的张力美。  相似文献   

18.
李西祥 《哲学动态》2006,(10):39-41
在德里达众多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幽灵》(以下简称《幽灵》)极其重要,它对我们理解西方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文本的翻译也就特别重要。为此,笔者试图就《幽灵》中译本的重要意义及其翻译问题做一点评,以求教于学界同仁。简单回顾一下《幽灵》一书出版前后我国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的意义。在本书中译本出版之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德里达的研究并不多。本书出版之后,马上引起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注意。2000年陈学明撰写了《为马克思辩护》[1]、《对福山福音书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力图基于我们自身的解释学情境来展开与文化伟人孔子的思想对话,因此而视《论语》为一个哲学解释学的文本而予以解读。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贡献主要是开显了一种以文明教养为核心的人文道德理念,正是在这一人文道德理念的自觉意识的根基之上,孔子积极地思考和应对他所面对的时代性的人类生存困境与社会政治难题,而其思想既具有保守性,更富有开新性。  相似文献   

20.
宗教,其核心之处就是生与死的智慧,就是死亡阴影下人类生命的种种挣扎与抗争。对恢博大观而又独具灵性的基督教生死智慧做现代诠释。窥视基督教生死智慧的规脚,进而描绘其使人安身立命的神学弧线,无疑是莫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基督教的终末论》(曾念粤译,香港道风出版社,2002年)一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然而,从死亡学的视角,静心品读这部当代神学大家的宏篇巨著。使人深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