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觉是通过视觉器官——眼睛来接受一定波长的外来光波刺激,经过视觉神经和大脑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处理后所获得的直观感觉,视觉本身包含了外来光刺激和视觉结构综合两个部分。人所感知的外界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五来自视觉,视觉在人们的信息获得中占有核心位置,这也是视觉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外来的基督教能够在居住着多民族的西南传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族群认同.传教士只能先取得族群认同,才能得到宗教认同.否则,就会出现基督教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排斥或冲突现象.族群认同符号一般表现为体貌服饰、传统意识、社会习俗、语言文字、原生情感等几个方面.体貌、服饰、语言、习惯等特征,是族群认同的首要与外在因素,可以随着相互了解的逐步加深而改变.民族文字、传统意识与原生情感属于深层次因素,往往可以超越其他因素的作用,是族群与宗教认同的最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而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儒佛道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外来的佛教文化是如何得以与传统的儒、道融而为一的?其融合的基点是什么?根本契机何在?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印度佛教之所以能够通过中国化的过程而在中土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与儒、道一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社会历史的需要与佛教本身具有较高的思辨性等特点之外,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杀手之一。在西方国家 ,每 3个人中有 1人患有癌症 ,每 5个人中有 1个人死于癌症[1]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人们已经认识到癌症是最常见的基因疾病 ,其发生与DNA序列异常有关。DNA的突变和复制错误会不断引起序列的细微改变 ,当体细胞突变替换了某个重要基因的功能 ,突变细胞优势生长而形成肿瘤 ,相关靶基因的附加突变和克隆扩增 ,造成了肿瘤组织的浸润和转移。目前人们已鉴定了大约 30个抑癌基因和 10 0多个癌基因。分离这些基因最有效的传统方法是基因作图策略 ;在较小的基因组片段上将其定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庞朴教授根据文化不断融合的多种动力将中国思想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受此睿见的启发,我想要探索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某些方面;我将把思考的重心集中在儒家传统的创造性主题上,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问题:儒学如何从文化碰撞中获益,特别是历代儒生如何创造新的儒家学说去应对他们时代的危机?我们能从这些转化和再创儒学传统的努力中学些什么?当今中国的研究课题是否继承了这种文化复兴传统?这类当今复兴传统的研究是否有一个特好的例子,而可以引起在当代东亚关注类似文化价值观的人?  相似文献   

6.
读者信箱     
我是一个初信的基督徒,请问牧师在农村教堂传道是否可以收费?教会负责人是否可以把信徒奉献的钱大量送给牧师?如今我教会就有这现象,而且很多教会也这样。这影响了一些信徒和教外的人,大家议论纷纷,请给  相似文献   

7.
潘安平 《天风》2016,(8):40-42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交通的便捷,全国各地有大量的人为了生计而涌进宁波。据宁波市统计局2010年提供的资料显示,宁波常住人口为760.57万人,而全市的暂住人口(大多是外来务工者)已达228.85万人,且这一数字每年还在上升。也就是说,在宁波,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新宁波人",也就是外来务工者。外来务工者给宁波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帮助。从牧养角度来看,他们也是宁波教  相似文献   

8.
郭齐勇 《孔子研究》2018,(6):157-158
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20世纪中国学者是以怎样的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其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表现了怎样的意义、特点与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在与外来哲学互动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中国哲学未来究竟应呈现怎样的形态?……这些长期为学界所讨论而又所困扰的重大学术课题,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所进行的探索性思考,或许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本人拜读之后,特提出如下几点感想与读者诸君分享。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以来,由于民国禁止学校读经以及"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读经现象逐渐沦为历史。然而,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读经现象又在民间兴起,甚至呈燎原之势。当代民间读经复兴的原因是什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综述,可以发现这些成果主要从教育学、文化学和现代化反思等几个视角对当代民间读经复兴现象进行研究,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民间读经这一现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关植物激素的章节内,介绍了荷兰生物学家温特发现生长素类激素的经过。温特等人作了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从逻辑上分析,都运用了科学归纳法的求异法。第一个实验是这样的:燕麦芽在密闭的暗盒中是直立向上生长的,而在开孔的暗盒中燕麦芽却弯向透进阳光的小孔。这说明燕麦芽具有向光性。(当然,用其他植物也可做此实验。产生相同现象。因此可以说植物都具有向光性。) 温特等人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实验呢?随便在窗台前种一株燕麦,只要发现燕麦芽弯向窗口,不就可以说明它有向光性了吗?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来安排实验  相似文献   

11.
基因专利触及人类的道德底线,危及人类的道德传统与基本信仰.基因专利保护带来了重重的伦理困境.这种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基因专利侵犯了人的基因自主权、隐私权;第二,基因专利亵渎了人的最高价值与尊严,破坏了对生命的神圣信仰;第三,基因专利保护违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J.洛克英  李季璇 《世界哲学》2012,(1):120-136,161
这里,洛克讨论了两个主题:是否有自然法?如何认识自然法?经验向人类表明,如果没有自然法,则无良心、善恶之分,甚至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但是,如果的确有自然法,又何以并非人人受其约束?这表明自然法绝非人人知晓的天赋观念。显然也不可能经由传统、教育和普遍同意来获得自然法的知识,因为传统、权威学说千差万别。所以,在洛克看来,人唯有依凭其本性,即感觉经验与理性这两种天赋能力的共同指引获得自然法的知识,它之普遍性寓于共同的人性中,即寓于洛克所认为的人之共有的感觉经验与理性领悟中。而对如何认识自然法的论述也初步表达了其经验知识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郭龙 《思维与智慧》2012,(17):44-45
现在苹果手机可以说火遍了全世界,只要一提起苹果手机可以说80%的人都会知道,可是在中国,如果除了苹果手机,那么让你说出另外一款知名度最高的手机是哪一款?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是小米手机。确实小米手机以高性价比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而小米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必须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共产主义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精神文明。 谈到人的价值观念,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思想家发表过不少宝贵的见解。其特点是他们非常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价值,这可以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抵抗外来侵略,坚持独立自主,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外来文明的融合互补赖传祥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不同的文明形式。传统的更新,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与外来文明成果的融合互补,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从中国这块土壤中诞生的现代形态的传统。这种现代形态的传统应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新铸造,是中国传统的真正更新。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融合,必须从传统出发,以传统作为自我更新的逻辑起点。同时,借助外来文明的力量,以最大的气魄去容纳中外文明的冲突,使传统中的各种文化要素发生变化,重新塑造在中国本土传统的基点上的互补结构。这种互补结构,既不是坚守传统,也不是照搬外来文明成果,而是在中国本土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中外文明优点的具有互补性质的新结构。互补结构的形成,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介。必须具备一种由外在转化为内在的特定的文化社会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必须造就作为主体的能接通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的强大的社会力量;二是必须全力找到并大力扶植中国本土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融合的生长点。传统与外来文明的互补,包含着双重改铸。即引进外来文明成果对传统进行现代化的改铸和立足于本国国情对外来文明进行民族化的改铸。这两种改铸是同步并进的。虽然这两种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三个扬州"的必然要求。扬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主动顺应外来穆斯林不断增长的客观形势,努力探究外来穆斯林服务和管理规律,创新成立外来穆斯林工作联络站,构建平台,上下联动,加强沟通,积极服务,为扬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扬州外来穆斯林基本情况江苏省扬州市共有外来穆斯林4000余人,基本接  相似文献   

17.
严育英 《天风》2005,(10):32-32
在农村里常看见一种现象,有的人病得很重,代祷的人会情真意切为他的病转好迫切祷告。出于人的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祷告中一定要求神医治,这样的祷告,这样的信心是否一定出于神?  相似文献   

18.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是蚂蚁眼中的上帝,上帝眼中的蚂蚁。 记得看时我还会心地笑了,觉得写出这句话的人,不是个天才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把蚂蚁·人·上帝之间的关系给写绝了。不是吗?上帝主宰着我们人的命运,我们人不是同样可以主宰蚂蚁的命运吗?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时间,我们有太多的疑问,比如过去的事情就不再有了吗?未来是不可预期的吗?现在存在吗?时光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吗?什么是永恒?它与时间的关系如何?本文以藏传佛教大圆满传统的龙清巴和西方现象学派的海德格尔为例讨论时间的经验。他们都没有去构想永恒的生命,而是深入到时间流逝的现象和经验之中,揭示了一个全新的时间维度,即所谓第四时间或时间的第四维度。本文首先介绍大圆满传统中处理时间经验的一种修行,然后分析龙清巴的四时概念及其在佛教史上的意义,接着讨论海德格尔的四维时间概念,以及其追随者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讨论。最后在结论中,我将简单说明四维时间在这两个传统中的同异点,并探讨其相似点后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生物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生物学,若绳之以传统观点和传统方法,则简直是意识异己者.但这些传统竟是无可非议的吗?将人的社会性同其生物性(自然性)割裂,只满足于历史的、社会的、阶级的分析,“理解你自己”,究竟能多少!人们又多想理解自己这个“类”呵,而已有的知识却不足以说明“人的心灵活动”,尤其是非逻辑规范的“人的心灵活动”,也不足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非常时期的“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生物学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原则,也许在方法论上为人的研究提供某些启示.社会人的种种问题,恐怕也得到基因、本能、无意识这些深层去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