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提要:道教咒语作为神灵法力的载体以及与神灵沟通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语言符号崇拜特征.本文以隋唐时期的道教咒语为研究对象,分析道教咒语的语言特点——“四言结构”与“名讳禁忌”,并运用福柯的话语分析理论,探讨隋唐道教咒语与权力建构的关系,解释其语言崇拜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道教一向主张“自然无为”,对自然的博大、巧妙,充满无限的崇拜,主张世间的一切事与物都要顺其自然,人要与自然相互包容。《淮南子》中只着重论述了人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并没有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早期道教也是这样,张陵的五斗米道要人们崇拜天、地、水三宫,以及各种古代流传下来的自然之神,乞求神灵保佑长生久视。魏晋时道教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属天  相似文献   

3.
成都平原的树崇拜与道教关系探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而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出土了丰富的树崇拜文物,不仅与神话传说中的记载相符,是早期社会分工留下的痕迹,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长生信仰的流行.从广汉三星堆铜树到东汉成都平原的摇钱树再到道教的长生信仰,可以看出原始自然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成熟宗教的信仰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梅山教是巫术色彩浓郁的教派,其神灵和法术深受道教影响。本文考察梅山教的神灵和圣地崇拜,并分析梅山教、茅山教与西南各族群的关系,认为梅山教、茅山教的不同法术风格,是历史上道教传播影响的结果。梅山教在西南傩祭傩文化中的浸润影响,更反映其多元宗教文化的特征。对西南少数民族梅山教多维度的解析,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比较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也是这一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被当作本主崇拜的神灵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道教神仙。另外,在迎本主等仪式活动中也融入了一些道教元素。道教已经扎根于白族的信仰生活。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远的文化传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滇僰"。白族信仰本主,本主的白语发音为"武增",意为"本境之主"或"我的主人",属于地方性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6.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和神灵崇拜是中国古代神灵崇拜的主要内容,阐释这些神秘文化的源流。可以确立科学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陇南的道教和民间宗教碑碣文献中,有不少值得重视的材料,不仅在道教史方面有一定意义,有的在地方军事史、经济史、建筑史、艺术史以至神话传说和民俗史的研究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本文结合陇南石刻文献,对陇南有的道教神灵作了梳理与探究,也附带论及今天看来不在道教神灵系列之中的民间宗教神灵。认为道观同礼仪性、纪念性祠堂,应有明确区分。道教应该结合宗教改革完善道教教义、教规,以期在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建设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星斗的信仰崇拜,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道教更是其推广者。这种现象,既与我国古代发达的天文学有关,也与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神灵崇拜等观念有关,如在战国时期,中国已有观测记录天象的《甘石星经》问世,《史记·天官书》中更系统地描述了各种星座的存在、运行及其影响,并将这种"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的传统溯至远古~1。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岩画,以及战国《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之言,则表明当时已流行祭拜星斗的活动;考察道教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器具服饰等,皆可发现星  相似文献   

10.
神仙是道的化身道教是一种宗教,因此,道教是有神论者的社会实体。道教徒信仰道教就是要信神和拜神。在道教徒的心目中,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在赐福,在护佑,或者在惩罚作恶的人。而无论是地位最高的神,或者地位卑下的鬼,都是由道衍生出来,并且是道的体现。因此,信神和拜神就是信仰道和崇拜道。道教的神,以他们是否降生到人间作为标准来区分,可以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降生到人类中间的,他们来自于先天,是“道之玄气”,“聚而成形”的,例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皇大帝等等。第二类是曾经降生到人间的先天神灵,他们也来自于先天,但是,又…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灵山崇拜,源于上古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中的山神崇拜.道教从思想渊源上接受了山神崇拜,灵山崇拜随道教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此外,道教灵山崇拜的盛行,还是洞天福地说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瑶族宗教信仰与仪式中的星斗崇拜,具有浓郁的道教星神信仰的色彩。论文通过对瑶族经书神唱、宗教仪式和文化涵化中星斗崇拜现象的考察,指出瑶族星斗崇拜深受道教天心正法的影响。在瑶族宗教吸收道教的文化涵化过程中,道教北斗星君演化为瑶人生命仪式的守护神,道教科仪成为瑶族宗教仪式活动的范本来源。瑶族星斗崇拜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从此侧面反映出道教对瑶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的关公信仰文化是由中国内地的移民传播到马来西亚的,信仰关公者既有个人,也有民间秘密组织,还有刘关张赵的后裔等。马来西亚关帝神灵的内涵丰富,具有财神、平安神、守护神等多重神格;马来西亚的关帝神像造型独特,具有多神陪祀的地域特点。田野调查所见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关公崇拜,与中国内地关公崇拜既有共通性,又形成独具特色的南洋关公崇拜文化,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对1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大三是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的转折,大二是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的转折;法科比其他专业更易产生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工科、农科比其他专业的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要高。  相似文献   

15.
城隍是中国民间的城市保护神。城隍在宋代被纳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它作为道教吸纳的民间神祗之一,在道教民间神灵中颇具典型性。因此,城隍神民间信仰的形成,城隍何以衍化为道教的神祗,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道教的神灵体系庞大而繁杂,不惟教外人士难以理清,即使是教内所编撰的神灵谱系也往往多有不同,甚至同一位神灵的位阶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但这其中的不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道教神系的自相矛盾,从道教的教理教义上来说,神灵位阶之变迁恰恰是十分正常的,若是一套位业谱系万古  相似文献   

17.
道教的神灵体系庞大而繁杂,不惟教外人士难以理清,即使是教内所编撰的神灵谱系也往往多有不同,甚至同一位神灵的位阶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但这其中的不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道教神系的自相矛盾,从道教的教理教义上来说,神灵位阶之变迁恰恰是十分正常的,若是一套位业谱系万古不变,反而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8.
道教山岳崇拜渊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与巫术,后来又因受到神仙信仰和封建社会国家祭祀宗教的影响而初成。道教将山岳崇拜吸收进自己的信仰体系后,加以内化、升华,与"道"信仰、修真思想和修真实践紧密融合,构成道教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9.
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活动之一。在三天大醮所供奉的七千二百神位中,包括天神地祇、九洲土地、十方城隍、祖先英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周公文王、孔圣大儒、圣君明主、贤良忠勇、高道大德、祖师宗师、氐羌胡越神灵、地方民间神灵,皆为中华文明史上的杰出人物,竟然无一位佛教的佛祖菩萨,完全维持了中华民族信仰的主体性、纯洁性。罗天大醮的举行,为人们祈福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众生安康的追求,提供了民族信仰的平台;为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信仰——道——神灵——祖先,注入了强大的自信心,这就是罗天大醮的文化意义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泰山玉女发展成国家祭祀神灵碧霞元君,经历了"立像"、"建祠"、"赐额"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民间俗神到道教神仙,再到国家神灵的转变,成为国家"准正祀性"神灵,这其中道教的吸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宋至清代多被统治者所利用。在国家祭祀政策的大背景下,道教神仙的光环使碧霞元君有了合法外衣的保护,也因此得到国家的最终承认。道教的吸纳和国家的认同是碧霞元君信仰扩展的前提条件,而与海神天妃的相互吸收利用及自身不断显灵则又促使其信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