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史料阙失,金朝I临济宗的传承在元明之时已经不很清楚,故诸家灯录、近现代禅宗诸书仅提及海云印简一系,对其宗派的传承往往语焉不详.本文主要利用石刻资料,对临济宗在金朝的传承发展进行疏理与考证.金朝临济宗承北宋,其法脉主要有三支,一支是琅琊慧觉的法脉,另两支分别是杨岐方会再传弟子五祖法演的法脉及黄龙慧南的法脉.其中以五祖法演这一支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徐琳 《法音》2024,(1):28-33
<正>禅宗发展到宋代仍处于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禅宗的盛况主要表现为语录、灯录的涌现。禅宗语录在唐代已经出现,至宋代数量更多,同时出现了大批灯录。语录、灯录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禅宗由“不立文字”转变为“大立文字”。文字禅、看话禅在宋代大为兴盛。“文字禅”即以举古、拈古、颂古的方式,阐发禅门义理。所谓“古”即古德公案,宋代禅录常常将早出禅宗语录、灯录中所记载的能够判定是非、衡量迷悟、具有经典性、  相似文献   

3.
一诚 《法音》2013,(4):48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自六祖惠能大师出世以来,禅宗历宋元明清,慧灯相续,奕叶芳丛,千年而绵延不断。然禅门晚秋,亦不无凋落之嫌。民国时有我虚公老人,接继五家法脉,砥柱中流,力挽祖法于既倒,扶树宗门于季末。而今国运昌隆,物阜民丰,文化繁荣,佛教文化亦随之蓬勃发展,各家各派唱和之声不绝,激荡之气常融。禅宗一脉也异彩纷呈。如今以禅命名、以禅立意、以禅会友、以禅为文,比  相似文献   

4.
悟凡 《法音》2013,(4):49-50
近代人生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特质在禅。"事实确是如此,中国佛教绵延至今,法脉传承清晰不辍的只有禅宗。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沩仰、云门、法眼三宗至唐末五代就渐渐湮没无闻,只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传承了下来,也因此佛教中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谓。临济而后,至北宋有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形成禅宗史上的黄龙派、杨岐派,禅宗的"五家七派"  相似文献   

5.
伍先林 《法音》2024,(1):71-74
<正>一诚长老(1927-2017),1927年2月2日生于湖南,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1840-1959)传法弟子。在法脉传承上,一诚长老直接继承了虚云老和尚的禅宗思想和实践体系。同时,与虚云老和尚一样,他也主张禅净融通,且又以禅宗为主,兼摄净土法门。  相似文献   

6.
佛教对朱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禅宗方面。本文依据《晦庵先生文集》和《朱子语类》等朱熹著作中所涉及的灯录、语录等禅宗典籍,分别从灯录、语录两大类加以考察,其中语录部分,又分为引及、考见两类,初步确定了朱熹所读禅宗典籍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王佳 《宗教学研究》2016,(3):137-142
金顶毗卢派属于禅宗,是东北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论文以辽宁千山毗卢派为重点,简要梳理出东北佛教毗卢派的历史、传承及现状。大约在明末清初,毗卢派传入辽宁。以往认为嘉靖年间龙泉寺宗赟法师初传毗卢派于千山之说是不准确的,宗赟法师并非属于毗卢派,而是曹洞宗下贾菩萨宗法脉。清中期尤其乾隆以后,毗卢派在东北地区大兴,时至今日仍非常有影响,并将法脉传至河北、山西、山东、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  相似文献   

8.
万寿观是河州地区最为重要的道教宫观,通过对碑刻、方志等传世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元明之际全真教已在此传衍,然囿于文献之不足,仅能勾勒出从元末至民国年间全真龙门派发展的大致轮廓,这制约了对其宗派传承的认识。对新获教内文献的分析解读,使许多链条环节与相关信息得到补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河州地区道教宫观网络的图景。至迟于清中叶,全真龙门派以万寿观为中心已延伸到河州的部分地区,并通过法脉传承,与河州地区其它主要的道教宫观相连接,逐渐形成以万寿观为核心的教团组织和宫观网络系统,建立起一个较为庞大的全真教地理网络。  相似文献   

9.
云门宗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禅宗宗派之一,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自不待言.然而,既有北宋云门宗禅师数量的研究结果仍有待精确.本文通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传法正宗记》和《续传灯录》以及一些相关的寺记、塔铭、行状搜罗、辨识,得到北宋时期云门宗禅师有1180人之谱.这个数据将成为复原北宋云门僧团传法全貌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以前,黔中临济禅宗零星散布,即使如梵净山佛教,虽派属临济,其承恩寺之妙玄和尚亦系临济传人,但其灯系因史缺记载,难以卒考,故万历前黔中临济禅宗几无可述。万历之后,中原临济禅宗高僧辈出,密云、雪峤、天隐,各阐宗风,遂使临济禅宗呈复兴之象,流风所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