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寓言四则     
狮子与乌鸦 狮子自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什么都不害怕,所以它常常在森林里吹嘘自己所向无敌、无所畏惧。乌鸦听到狮子夸夸其谈,它在天空中对狮子问道:“你什么都不害怕,你怕万一吗?”  相似文献   

2.
主耶稣受试探,在圣经中三本福音书都有记载(太4:1—11,可1:12—13,路4:1—3),表明是一个重大事件。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又是道成肉身有血肉之躯的人,圣经称他为赐给人生命的“末后的亚当”(林前15  相似文献   

3.
真主说“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其中有许多明证,如易卜拉欣的立足地;凡人其中的人都得安宁。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古兰经》(3:96—97)  相似文献   

4.
把身边的每一位都当作朋友,你就会生活得幸福、快乐。在动物王国里,狮子病了,大家都去探望它,有一天,狼对狮子说:“狮王,以前您健壮的时候,狐狸不离您左右,而如今,它却离您远远的,一点儿也不关心您的健康……”恰恰在这时,狐狸来了,而且它听到了狼对狮子所说的话。狐狸就走过去,亲切地对狮子  相似文献   

5.
耶稣的食物     
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约4:34) 食物是人们生活之必需。 它是首先的需要,如我们的祖先说的“民以食为天”; 它是经常的需要,任何人每日数餐,不能缺少; 它是自觉的需要,因为人都知道,离了食物  相似文献   

6.
“摧”与“催”、“寥”与“廖”是两组容易混淆的词,它们因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往往会发生差错。先说“摧”与“催”。“摧”有两种读音:一种是“cuī”,含有毁坏、破坏、折断、挫败、讥刺、伤等意思,如摧残、摧折、无坚不摧、摧枯拉朽等;另一种是(“cuò”错),通“莝”,锄草。“催”只有一种读音:“cuī”,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催促”(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如“催他来信”、“催你回家”等;另一种是“促,  相似文献   

7.
梁亦琨 《天风》2001,(9):12-13
“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的确,舌头如刀,舌头如火,舌头如舵,它会讲夸大话,也会讲真实的话,它会讲污秽的言语,也会讲圣洁的话语。所以,我们要靠着圣灵来管治舌头,使它能讲造就人的话。讲合宜的话语十分重要。下面我们要看大卫的几次讲话,圣经中为什么说他是个说话合宜的人。 一、在敌人面前讲勇敢的话(撒上17:41-47) 当日在以拉谷的战场上,非利士人歌利亚耀武扬威,向以色列军队骂阵,“你们叫一个人出来,与我战斗!”“他若能与我战斗,将我杀死,我们就作你们的仆人;我若胜了他,将他杀死,你们就作我们仆人,服  相似文献   

8.
朝觐是天命五功之一,与念、礼、斋、课同是伊斯兰教的柱石。真主启示:“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其中有许多明证,如易卜拉欣立足地;凡入其中的人都得安宁。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朝觐天房的义务。”(3:96—97)真主的使者遵主命于教历九年光复麦加后,把“朝觐”规定为信士必遵的天命五功  相似文献   

9.
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一个人应具备的完美品格有二,一是定然的,它来自人的本性和人对生存的需求;二是通过教化而形成的。在《斐格海》教法经中规定:每个男女穆斯林都应当切实地认识“伊玛尼”的“卢昆”(意为“要素”)和“伊玛尼”的“侯昆”(断法),不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哲学教科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样用一种生产来构造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并不完全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意。它没有把人本身的生产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只把其作为人口问题放进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难道人本身的生产等于人口问题吗?当然,人的生产包括“自然的生殖”,即人类的延续和人口的增长,但是它还包括别的方面,如与消费同一的生产,即“生产者所创造的物人化”  相似文献   

11.
一、“其余”在自然语言中有一个常用的表数量的词“其余”。孤立地看,它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定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却又是非常明确的。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量词。如:“该班级共有32人,其中男生10人,其余为女生。”这里的“其余”与“22人”等义(“其余”后面的“的人”省略),其所表达的数量是通过“计算”而明确的。从逻辑的角度讲,这是一个特殊的量项,其特殊性在于:一、作为一个特称量项,它的“所指”(即外延)总是确定的,这一点与“有些”不同。设用“1”表示论域,x表示已知数量,则1-x=x(即x的补集),这里x就是“其余”,“其余”就是某一已知数量的“补集”。只要论域明确,已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5)
一、我法的定义梵文对“我”有三种定义:一补特伽罗(数取趣即人),二阿得摩(神我灵魂),三补噜沙(人、人格),都可以译作我。我的含义有四:一、主宰义,即支配者。如说我行,我坐,我作,是表示内有自我的支配,又能支配他人,一般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二、常住义,我的身体虽有死坏,而“我”是常位不灭不坏的。如说精神不死,此精神即我的代名词;三、自在义,我能自在作用,不受任何束缚;四、一体义,“我”是只有一个,决无二体,故不变异。这四种意思中,以第一主宰义为主。“法”有二义:一、轨义,就是轨生物解;二、持义,任持自性。我们在这世间,  相似文献   

13.
张建顺 《天风》2002,(10):32-33
教会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根据一些经文来否定人的价值和地位。他们引用的经文往往是“人从小时怀着恶念”(创8:21),“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  相似文献   

14.
夏新穗 《天风》2007,(9):2-4
基督不是以色列人私有的财产,更不是西方教会的“专利品”,基督来为要拯救全世界那些愿意真诚悔改的人——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从列邦中所拣选出来的,他们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圣经因此称他们为“选民”(太24:22),“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罗9:4,5)。然而,因为他们弃绝了神的儿子耶稣,不承认他是基督,并且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救恩便临到外邦人”(罗11: 11),“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2)。以色列人迫切盼望基督来,甚至“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路3:15)。既然  相似文献   

15.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16.
谬解与真理     
秦牧 《天风》2001,(6):48-51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因此,另外还有一个事实:自古以来,常有人“强解”圣经(彼后3:16),“谬解上帝的道理”(林后4:2),使基督的福音受蒙蔽。所以保罗指示提摩太,要“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我们说,圣经都是真理,意思乃是说,上帝的言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十分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对此都作了解释和发挥。赵卫关于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之涵义的论文(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以下简称“赵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涉及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系的关键性概念之含义(如全面、自由人联合体、劳动工具的发展、自由地发展和自由等)的理解有独到之处,而且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种表述中概括出的一般含义也有新意,其中有的含义较接近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来含义,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早期基督徒用犹太默示录式的想象性语言,描述即将来临的主的日子的特点:在 末日之前,将会有大灾难(弟后3:1);到处出现假基督和假经师(若—2:18;得后2:3);整个宇宙都将失常(伯后3:10),因为“这世界的局面正在过去”(格前7:31)。保禄认为,外邦人在末日到来之前将会皈依,全以色列子民都将信仰基督(罗11:11—32)。  相似文献   

19.
蝎子     
圣经上提到蝎子的地方有很多处,因为在缺少水源而沙石较多的巴肋斯坦地区,是蝎子易于生长繁殖的地区(申8:15),甚至在死海的西南还有一个地名叫“阿刻辣宾”高原,即“蝎子高原”(户34:4、苏15:3)。因此圣经常以蝎子作比喻,如“我要用蝎子鞭打他们”(列上12:11-14),厄则法先知说不要怕那些像毒蝎的人(则2:6),路加说:别怕践踏在蝎子的身上(路10:19)。不会原谅别人过错的语言是最大的毒性,打压侮辱别人的语言是最毒的毒药,为此耶稣说:“没有儿子向父亲要鸡蛋,而会给他蝎子的”(路11:12)。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有父子、兄弟般的情怀呢。蝎子是有…  相似文献   

20.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它看见一只蚂蚁在急匆匆地赶路。狮子奇怪地问:“蚂蚁,你去哪里呀?”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