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亚市凤凰镇的回族经济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回族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凤凰镇回族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揭示了她们在回族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谈纳古乡的妇女经堂教育纳兰珍伊斯兰教是回回民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回回人到哪里,伊斯兰教也就相应地传到哪里。云南回族的奠基者,伊斯兰教的开拓者——元代杰出的回族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入滇开发治理云南,大批回回随之进入云南,有的出任地方官员,有的从事经贸活...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22日下午,中国伊协和海南省民宗委在三亚市南开清真寺举办"海南省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颁证仪式"会议。会上中国伊协向通过资格考试认定的33位海南省阿訇颁发了《中国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证书》。中国伊协副会长杨志波出席仪式并讲了话。海南省民宗委副主任黎才旺、三亚市副市长许振凌等发表了讲话。海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林安彬、三亚市委  相似文献   

4.
米乐金 《美与时代》2014,(8):126-127
回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饮食的起源,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伊始,饮食习惯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义。其作为一种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维系着回族族群的民族情谊,增强着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加强了族群认同。本文以泰安清真寺小区回族的饮食禁忌和做油香仪式为切入点,以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回族饮食文化里这些文化象征符号的理解,通过对“他们”和“我们”的区分,发现这些符号对回族人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穆斯林》2012,(5):52-52
2012年8月22日下午,中国伊协和海南省民宗委在三亚市南开清真寺举办“海南省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颁证仪式”会议。会上中国伊协向通过资格考试认定的33位海南省阿訇颁发了《中国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证书》。中国伊协副会长杨志波出席仪式并讲了话。海南省民宗委副主任黎才旺、三亚市副市长许振凌等发表了讲话。海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林安彬、三亚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黄少文、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杨子华始终坚持爱国爱教,正信正行,为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推动海南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杨子华,海南省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三亚市清真北大寺阿訇。他2003年至今多次当选三亚市清真北大寺教长(伊玛目),2010年起至今任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2014年起担任海南省伊斯兰教协会常务理事。至今已在海南从事伊斯兰教教务工作15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内容的分析,从民俗学视角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民众观进行了探讨,认为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经典的借用和转化、对相邻民族谚语的采借以及自身的创造三种方式实现的;从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回族民众以父子关系为家庭本位,注重家庭成员平等关系,以健康、和谐为导向的家庭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白莉 《学海》2002,(4):143-146
达浦生是我国 2 0世纪著名回族教育家 ,大阿訇 ,一生致力于中国回族教育。六合广益小学是达浦生回族教育生涯的开端 ,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回民学校之一。其建制为辛亥革命以后新式回民教育的蓬勃兴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现代回族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2018,(4):38-39
杨子华,海南省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三亚市清真北大寺阿訇。他2003年至今多次当选三亚市清真北大寺教长(伊玛目),2010年起至今任三亚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2014年起担任海南省伊斯兰教协会常务理事。至今已在海南从事伊斯兰教教务工作15年。长期以来,他始终坚持爱国爱教,正信正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引导穆斯林群众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为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推动海南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回族文化的新要求,并对回族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回族是在我国境内自发形成的一个民族,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多种民族成分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回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陕西西安回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呈现出很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在全国任何地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一典型示范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就特别值得学者们去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回顾、追溯回族女子教育的历程,认为回族女性教育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回族信仰的内驱力,是行善思想的具体实践。人们通过求善、求知的行为达到求真,即对信仰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重点精品工程项目,近日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由回族文学评论家、回族文化学者杨继国担任主编,自治区内外回族文学、回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回族先民来到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从唐宋至明清,回族在中国经历了定居、形成、发展的过程。回族从形成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大杂居是指回族居住的地域十分分散,散处在全国各地;小聚居是指全国各地散居的回族在一定范围内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的居住  相似文献   

15.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穆斯林》2011,(5):34-35
丁广治(回族) 丁卫东(回族) 丁世成(回族) 丁目迪(回族) 丁刚(回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04,(7):61-61
近期,孙振玉在其主编的《回族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一书中提到,回族文化是一个具有世俗与宗教双重属性的文化,而且宗教属性在民族精神生活方面已超过了其世俗属性。对回族群众而言,伊斯兰教代表着他们的根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他们的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据现有文字、碑刻史料记载,桂林回族的历史,可从宋代开始算起。始有回族来到桂林,之后才渐次增多。特别是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左武卫将军马(甘肃岷州回族)驻守靖江(今桂林)后,其部属多为回族,他们随军来到地处偏南的桂林一带。宋末,元平章阿里海牙率兵攻陷桂林城,马被杀,部分回族部属流散落籍桂林,元兵亦有回族驻留桂林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穆斯林》2011,(5):36-36
丁刚(回族) 丁利(回族) 丁福国(回族) 马开贤(回族) 马云峰(回族) 马长庆(东乡族)  相似文献   

20.
吴忠市作为宁夏回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一个地区,回族社区的变迁呈现为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其文化发展呈现出现代性的特点、回族社区文化呈现出新的气象。在吴忠市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的改造、重建,使得维系原来传统回族社区的精神价值发生了变化,社区中原有的宗教文化内涵发生了改变,许多宗教文化功能渐渐减弱或消失。吴忠市回族社区文化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