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聋哑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探讨聋哑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及提高聋哑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对策,为搞好特殊教育和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对浙北地区3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27名7、8和9年级的聋哑学生进行了自我概念水平的调查测量。结果:聋哑学生的自我概念状况良好,聋哑男生与聋哑女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年级差异也不具显著性。结论:特殊教育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培养聋哑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聋哑学生健全的人格。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成  阴山燕  张冀 《心理科学》2005,28(4):937-940
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笔者以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师人格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教师人格的研究方法、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教师人格的因素、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教师人格与教师心理健康五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在反思教师人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人格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SCL-90、EPQ等量表,对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2)苏中地区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N分、P分和E分因子进入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方程,是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性影响因素。(3)N分、P分和E分因子对心理健康的解释率为28.6%。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两者在教育教学中诸多方面必然存在高相关。学生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师生互动论的角度,提出学生的人格、行为和课堂气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和一些对策,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总结了中国人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对心理健康的含义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心理健康由心身症状的缺失、行为抑制的降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4个不同的水平构成,并对人格与心理健康的4个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特别分析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及不同人格维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抑制、及促进-抑制作用。文中还提出了建立中国人的人格耐受性模型的设想,并对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和林 《心理科学》2004,27(5):1245-1247
本文研究了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同正常家庭学生的差异,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学生在这些方面是同正常家庭学生有明显不同的。据此提出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来提高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证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聋哑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颉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76-82,122
为了了解聋哑学校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对天津市区及郊县的四所聋校初中三个年级的10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不同的项目上。这为聋哑学校的教育者及家长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刘建榕  刘金花 《心理科学》2000,23(6):659-663
本研究从心理健康出发,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32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量,探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气质、家庭教养方式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气质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气质是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并且气质特点与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9.
警察的心理健康受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影响,但三者关系尚不明确,较少有研究系统地检查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查某市1062名一线警察,探讨其生活事件、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警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常模更差,负性生活事件多;...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比较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研究恩路、自我观念、人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对自我和现实的认识、重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整合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应重视探讨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塑造具有独立性与创造性的现代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的模型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晓路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6,29(5):1031-1034
通过问卷法对我国八大行政区10所不同类型学校的10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多侧面认识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从医学模式以及人格角度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统计技术———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心理健康、个性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将创造力作为内源潜变量,心理健康和创造性人格作为外源潜变量,三者构成的结构模型是可以接受的,该模型表明,大学生的创造力受其创造性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探讨高校教师人格对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对南昌三所高校270名教师进行了心理资本、症状自评量表和人格测验,分别用SPSSl7.0和LISREL$.71进行了t检验和建构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和人格测验分数的性别差异、职称差异不显著,t值在0.11到1.28之间,均有P〉0.05。大学教师人格的三个维度均对其心理健康与心理资本有中等程度的影响,E维度和P雏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系数为-0.39和0.52;E雏度、N维度和P维度对心理资本的影响系数为0.54、-0.43和0.52;人格E、N、P维度经心理资本的部分中介作用,时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是-0.23、0.18和O.23,t值分别为-3.25、2.96和3.25,P值均小于O.01。结论:大学教师的人格与其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关注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同时关注他们的人格与心理资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因素,选取网络成瘾的24名大学生进行16PF、SCL-90的问卷调查,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在人格特征上,成瘾组在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和独立性有别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成瘾组在抑郁和敌对等项目得分要高于对照组.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不良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葛枭语  侯玉波 《心理学报》2021,53(4):374-386
基于儒学经典命题提出君子人格通过自我控制与真实性的链式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正向效应的假设,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总样本量为1169)。结果表明, 君子人格正向预测同时测量的心理健康(研究1)和6个月后测量的自尊、核心自我评价、情感平衡, 负向预测心理症状(研究4); 君子人格正向预测自我控制特质(研究1)和自我控制决策(研究3和研究4), 受到情境模拟操纵的自我控制提升心理健康与真实性(研究2), 受到回忆启动操纵的真实性提升心理健康(研究3); 链式中介作用也得到了同时和跨时间点测量、统计控制和实验控制等多方法结果的支持。君子人格水平较高的人, 更易自我控制, 由此感到自己的行为与真实自我更加一致与贯通, 因此具有更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公众观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凌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0,23(5):537-541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家长、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判断标准的认识.因素分析表明,家长主要强调四个因素"精神和神经病症"、"良好品行"、"健康人格"和"循环性";教师则强调五个因素"精神分裂症状"、"神经质"、"好学生标准"、"不良人格"和"不良品行".公众对于情、意、个性及社会适应等同心理健康的关系认识较为清楚,但对认知、品行及体征与之的关系认识则片面和模糊."好学生标准"对判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既懂得现代科技知识又有健康人格的“全人”。为了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我们就“自信心”这一专题对我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1)贫困生在DSCL-90量表测量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为社会痛点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它已成社会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呈现以下特点:1.成因是多方面的,内外因子兼有。包括急剧变化的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以学业表现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学校环境、人格认知情绪尚未完善成熟的自身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
16PF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诊断,心理测量量表(各种人格测量量表和专门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是最为适用,具有高效的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大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筛选和诊断,为进一步的面谈诊断缩小目标范围,有利于提高诊断效率。在目前我国高校中所使用的心理测评量表中,以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使用得最为普遍。我们以16PF为测评工具曾对山东大学87级、90级的部分学生和92级、93级、94级全体学生近5000人进行了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筛选,对近300名大学生求询者进行了专门测评和诊断,对于将16PF用于大学生心…  相似文献   

20.
张福娟  刘新学 《心理科学》2008,31(2):401-403
工读学校学生目前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学习动机低下、学业成绩差、人际交往不良、情绪不稳定、人格偏差、性心理不健康等问题,结合现存的问题,根据我国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需要建立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氛围,这就要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心理健康、自我与同伴以及自我与社会等的关系,作者提出了工读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开展该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