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证主义在我国的简要回顾实证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也是西方哲学中最早宣称要用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哲学流派。它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后来被称做实证主义鼻祖的法国的孔德与英国的密尔(旧译“穆勒”)和斯宾塞。进入20世纪后,实证主义哲学在欧洲经历了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阶段,而美国的实用主义也与实证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实证主义哲学传入我国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末,孔德的实证主义和密尔的逻辑学就通过严复的译著而为国…  相似文献   

2.
人们原以为,实证主义在不久以前已经被战胜了。那时人们曾经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谬论和偏见似乎荡然无存了,而权威性的方法论观点则应运而生。逻辑实证主义似乎遭到了后实证主义者们的毁灭性批判。而后实证主义则在西方科学哲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上述情况在50—60年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么今天的势态又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既没有形成重大的“方法论观点”,也没有在影响和声誉上能与鲍波尔、拉卡托斯、库恩和费  相似文献   

3.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从哲学的逻辑演进看,实证主义的理论先导可以上溯到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而其更广的历史背景则包括近代科学的发展。经验论传统的制约,使实证主义将哲学的领域主要限制在现象界,拒绝论证可经验的现象之外的问题;近代科学的凯歌行进,则使实证主义极为注重实验科学及与之相关的逻辑与方法论,并力图实现科学的统一及哲学的科学化。实证主义的如上趋向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哲学走向近代的历史需要。自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东渐的西学从声,光、电、化扩及哲学观念,实证主义便被系统地引入了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哲学冲撞、交融,成为近现代中国引人瞩目的哲学思潮。西方近代的实证主义在其衍化过程中,历经数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种变迁、演化在中国近代也几乎——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50年代兴起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瓦解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但因历史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建构性和主观性 ,而逐步形成了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为主导的科学哲学 ,从而导致了科学在文化中的权威性地位的丧失。所以 ,自 6 0年代开始 ,以W 塞拉斯和普特南为代表的科学实在论应运而生 ,他们对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认为 ,科学理论的术语是有指称的 ,其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成熟的科学理论比之以往的科学理论具有更多的真理性等实在论观点。 70年代末以来 ,美国科学哲学界出现了劳丹、范·弗拉森等人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5.
熟悉西方历史和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就会发现:他们对于科学的本性及其发展特点的看法,有十分严重的分歧。究其基本原因,在于这些研究人员的科学观念是在各种不同哲学观点的影响下形成的,虽然这些哲学观点并不总是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此外,方法论专家把哪些具体科学领域作为论述目标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它们被作为论述目标,或者是由于方法论专家的个人兴趣,或者是由于当时社会流行的对待各门科学学科的态度。例如,一定时刻被承认处于带头地位的那门学科,就将对整个科学观念产生最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阿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1910—)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是逻辑实证主义在英国的主要代表,也是逻辑实证主义在英国的头一个传播者。三十年代初,他大学毕业后去维也纳,结识了石里克和维也纳学派的其他成员,参加他们的哲学讨论,深受他们的思想的影响。回国后在牛津任教,1945年任牛津大学沃德姆学院研究员,1946年任伦敦大学精神哲学和逻辑学教授,1959年回到牛津任逻辑学教授,1970年被封为爵士,1978年退休、目前任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名誉副主席。其主要著作有《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经验  相似文献   

8.
逻辑实证主义通过提出意义标准和实证原则,把一切传统哲学中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问题排斥于哲学之外。他们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从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和演变来看,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语义分析、句法分析、指号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世界哲学界引人注目的趋势是:在科学哲学界内部,对实证主义进行反思而形成后实证主义的潮流;在一般哲学界,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而形成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1 后实证主义潮流,一方面,在关于科学知识、科学语言、因果性和解释性的图景上,大大深化了传统实证主义的朴素说明,丰富了其内涵;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定型的、兼容并包的、边际型结构的思想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的大杂烩。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概括这种思潮的特征: (1)在科学方法论中引入理论相关性的概念,即科学方法论不可能是普遍的和中性的,哲学中的某种形而上学成分是无法摆脱的。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研究:存在主义现象学方法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证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消费者研究领域,存在主义现象学具有其独特优势,它提供了对消费现象的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论上的准确理解。如果不考虑哲学假设和方法论约束上的差异,存在主义现象学方法也能符合逻辑实证主义主要评价标准的要求。文章在消费者研究范式的大框架中对之进行了阐述,试图说明并强调,非实证主义方法也有自身的哲学基础和具体规范,但只有准确地运用,才能发挥出对学术研究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亨普尔(C·G·Hemple,1905— ),德裔美籍人,维也纳柏林学派的重要成员。亨普尔的一生主要侧重于科学哲学研究,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现代科学哲学领域内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现代西方历史哲学领域里新实证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他把科学解释中的“覆盖律”(Covering Law)模型运用于历史解释,引起了历史哲学内部长达数十年的争论,直到60年代,历史哲学争论的中心仍然是“覆盖律”问题。代表亨普尔历史哲学主要观点的是他于1942年发表的《普遍规律在历史中的作用》(1942)一文,其中,他提出了历史解释中的“覆盖律”这一问题。后来,又在《历史解释中的理性和  相似文献   

12.
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反思沙青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对象乃是理论思维中带普遍性的认知观念与认知规范。它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存在着旧观念、旧规范同新观念、新规范之间的竞争与演进。逻辑科学方法论的发生与发展,导源于科学的发生与发展。离开科学,逻辑科学方法论就失去生存的基地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逻辑科学方法论又总是作为一种哲学工具,它的发展也同社会的某种哲学思潮的兴衰相关连。它既是科学的工具,又是哲学的工具。可以说,逻辑科学方法论乃是科学与哲学的中介;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资料,哲学的发展则又为科…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内华达州大学哲学系托马斯·尼■斯(T·Nickles)1986年7月29日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科学发现:几个当代的哲学问题》的学术报告,现简要报导如下:尼柯斯教授认为在过去三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年间哲学界对科学发现方法论以及科学研究过程的研究兴趣得到了戏剧性的恢复。直到1965年左右,在库恩使哲学界普及科学史之前,美国和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是波普和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在这些观点看来,科学发现不过是直觉的非结构的心理上的闪现,根本谈不上合理性和方  相似文献   

14.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文章主要阐述了三代实证主义对构造心理学、激进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波普尔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是批判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对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很大。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与归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理论,证伪主义思想在传统的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在波普尔整个哲学思想中,证伪主义思想处于核心地位,同时一直贯穿着分界问题、归纳问题与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转向,并拓展至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新技术社会学为代表的建构论的“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和“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但在基础主义看来,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活动的目标以及科学家的行为的解释充斥着对理性的解构和真理的消解,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意味,因而基础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科学大战”中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实际上,在科学大战前后,科学哲学等领域已经通过对真实的科学实践的关照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基本精神是超越“理论优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实诳主义的历史有很多困难。首先必須把实证主义的哲学問題和这一流派的某些代表人物曾作过研究的具体科学問題加以区分,这一点在分析現代实证主义时特别重要。主要困难在于实证主义所提出的哲学原則往往很不明确和极其一般。因而,連資产阶級历史学本身都把19世紀和20世紀欧洲哲学中各种不同的、甚至彼此往往有原則差別的派別叫做“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8.
刘述先 《世界哲学》2003,3(3):51-56
由于我经常被视为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方法论的角度检讨半个世纪以来我对中国哲学的理解的演化过程,或者不是全无意义的事吧! 1951年我进台大哲学系,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视方法的世纪。当时英美流行哲学分析,特别是逻辑实证论(Logical Positivism)的思想。我颇为这一时潮所吸引,也相信传统的中国哲学的观念每失之于模糊,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哲学,必须学习哲学分析的技巧。根据逻辑实证论的主张,只有形式科学,如逻辑、数学,与经验科学,如理  相似文献   

19.
三、“历史学派”对鲍波尔认识论的批判所谓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库恩、图尔敏、费耶阿本德等等),批判了鲍波尔的划界论;从这方面来的批判,不应该看作是批判鲍波尔科学哲学的某些内部矛盾和不完善,甚至也不应该看作是批判标准实证主义的和鲍波尔的方法论不符合现实的科学史(就象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多次声明指出的那样),而是应该首先看作企图重新审查作为科学模式及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常常被人们视为“玄”的科学.“玄”者,即不可捉摸的意思.心理学“玄”的意义主要来源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观察性.然而有意思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之所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恰恰是因为它采纳了逻辑实证主义学说,彻底摒弃了一切思辩的,推理的手段,而启用实验的,可操作、可观察的方法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逻辑实证主义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迅速传播并广泛接受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哲学观点,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些哲学家如孔特(Compte,1798-1857)、马赫(Mach,1836-1916)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试图使科学站在更为坚固和不可推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