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一位杰出的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不仅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具体阐述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他极为珍贵的伦理学思想。普列汉诺夫坚定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对近代旧唯物主义的伦理思想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伦理学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2.
论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式,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怎样看待普列汉诺夫的这个学说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进一步阐明呢,还是对唯物史观的背离呢?是他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呢,还是失误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他的有关论述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3.
简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兼答周积泉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单就“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来说,社会学研究它,心理学也研究它。“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具体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对个体的人 (或社会集团) 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揭示社会心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关系,因此,它又可以称为“心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即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心理”概念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基本形态来研究的,它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普遍心理状况或某阶级、某集团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思想体系而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3年第7、12期,1964年第8、11期,1965年第7期)上陆续发表了八篇文章,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结构和范畴等问题。其中引起讨论的Д·И·契斯诺科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一文已译出,译文见本刊1963年第11期。本文是最近发表的一篇,着重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问题,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但它具有自己的对象、自己的范畴和规律的体系,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讲授,而不同意那种反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开讲授的论点。第二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结构是社会关系体系的反映.他认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范畴中固定下了对社会经济领域最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而在反映社会精神生活的范畴中则固定了对社会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既决定于科学的对象本身,又决定于科学发展的具体条件和革命实践的需要,由前者决定的部分具有稳定性,由后者决定的部分具有可变性,应当善于在教科书中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第三部分分析“第一性社会构成”和“第二性社会构成”的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基础和上层建筑,客观前提和主观因素等等。他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最广泛的概念,反对把这对范畴看成是“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题目的一部分。他认为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技术基础,因此存在着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他认为主观因素一方面是某些现象的客观前提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另方面则反映了群众、阶级、政党以及个别人的意志、愿望和意向。此外,他还分析了社会、社会经济形态、时代、社会进步等范畴。第四部分分析各种社会共同体的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部族和民族、集体和个人等等。他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认识社会生活现象的重要手段,反对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题目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中排除出去。他区分开“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认为人具有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本性,而个人则是表现人的社会本性的范畴,是许多种社会关系的个体体现者。此外,他还分析了利益、劳动、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等范畴。最后,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正在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新范畴,例如:“社会在社会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社会的同质性”、“威望”、“社会的整体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了论证这一见解,何畏同志考察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列宁、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考察认为,不但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7.
自从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提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构成的观点以来,在很长的时期里,学术界没有重视社会意识的结构问题,只是满足于指出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70年代未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注意到并且接受了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层次结构的观点,并复述着他的主张:社会心理是直接反映社会存在的,思想体系是在社会心理基础上产生的。近年来,有人提出,社会意识是三层结构:除同意普列汉诺夫的高低层划分之外,认为还有一个中间层即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转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现行的教材大都把历史唯物主义界说为“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是马克思及其亲密战友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有两种对马克思哲学的解释值得重视:一种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实证科学;一种把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阶级意识基础之上。这两种解释中,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是无法统一的。因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真实联系没有被揭示出来,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类生活总体性精神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及其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危机",特别通过政治哲学上的根据和时代变迁,来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社会功能与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究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什么位置,这一直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孙正聿先生所发表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孙文)一文,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的思想主旨,即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当“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不是研究对象时,才具有“新世界观”意义,在此之外并不存在“某种抽象的另一个世界观”。孙先生试图通过前提性、基础性问题的突破而走出哲学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在多次拜读深受启发与教益之余,感到有一些疑点,在此提出来向孙先生请教。1.怎样…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批判布哈林的《社会学通俗教材》,反对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独立的、封闭的范畴体系,反对他把唯物辩证法贬低为形式逻辑。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统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伟大成果恰恰是哲学的具体历史化、哲学和历史的同一。葛兰西在狱中难能可贵地、独立地得出"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同一"的结论。葛兰西认为,要证明客观实在,需要求助于历史和人,从而客观的意味着"人类地客观的"、"普遍地主观的"。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第一要阐明唯物主义地解决社会生活领域哲学基本问题的特点;第二要确定社会现象物质性的范畴;第三要揭示人们的社会改造活动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三个方面正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同时应当指出,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如果不指明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对社会意识的第一性关系,那么就无法对历史作唯物主义理解,而且,如果不把实践当成理论和社会进程认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实际上也就谈不上唯物史观。一、唯物主义地解决社会领域的哲学基本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关于这两个范畴的内容问题,在苏联哲学界中,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图加林诺夫把马克思关于“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一著名原理  相似文献   

13.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我国哲学界曾就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的问题开展过讨论。当时,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哲学体系问题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大家比较一致地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条件、时间、方法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分歧意见。下面我把几个主要问题的争论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六年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俄罗斯伟大的哲学唯物主义者、天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普列汉诺夫诞生的一百周年。 .普列汉诺夫于一八五六年十一月生在唐波夫省的一个小地主家里。从一八六六年至一八七三年普列汉诺夫在沃龙湼什中学学习。在这里他侥幸地遇到了一位俄文和文学很好的教师H.Φ.布纳科夫。这位教师是不久以前因同情革命者而被解职才从沃洛果达中学到沃能湼什来的。普列汉诺夫在回忆中学时代时说,布纳科夫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万分感谢并且首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容,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两个方面:作为理论原理(结论),它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作为认识社会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社会认识的哲学方法论(参见拙著:《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应该说,长期以来,这后一个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完全忽视了。作为社会认识的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它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本身的认识方法论功能;得出这些范畴和原理的方法。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不言而喻,只  相似文献   

16.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普列汉诺夫的一些哲学和社会学著作中,这个问题也占有突出的地位。从他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开始,到他逝世时尚未完成的多卷本巨著《俄国社会思想史》为止,它始终是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认真地反复探讨的对象。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他的下列著作:《评梅奇尼柯夫的书》、《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唯物主义史论丛》、《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和《俄国社会思想史》。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中。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是否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来看,这种安排就缺乏科学根据,存在着许多弊端。它不利于接受者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不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来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曾就生产关系范畴的狭义性和广义性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普列汉诺夫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使用生产关系这一概念时有如下的特点:“当他们说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时,那时他们把生产关系一词用作比较狭隘的财产关系的意思。”而“生产者们在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直接关系(例如,在工厂及作坊中的劳动组织),它们在比较广义上也应当被称为生产关系。”(《普列汉诺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界线是很不明确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有片面性,但带来了研究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的整套技术。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态度和意见时,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发展这个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作者认为马克思提到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涉及社会心理学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普列汉诺夫和布哈林的著作中,则把社会心理学提得更明显。所以不能认为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者很少研究社会心理学这一事实,应归咎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恰恰相反,这种疏忽正是由于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产生的。然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只建议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它不想去研究那些使一个制度变为另一个制度的基本冲突的规律性,所以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时,必须抛弃这一学科把心理研究看作几乎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观点,要克服它在主题方面的局限性;不要只强调经验性研究,而要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传统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1989年开设“干部学哲学”专栏以来所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些基本理论的学习体会,而这里奉献给读者的这篇采访记,则是介绍一个市的领导班子如何把哲学作为武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哲学,主要目的不在于把哲学单纯当作学问来探讨,从而为哲学贡献多少有学术价值的理论;而在于把哲学融入决策者精神世界,使之能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认识复杂的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使目光变得深邃敏锐,头脑灵活清醒,驾驭全局的能力得以提高,就会出现可喜的政绩。因此,今后这个专栏,除了继续刊载一些直接辅导干部学习哲学基本理论的文章外,还将发表一些领导干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武器来锻造的体会。我们期望大家积极为本刊撰写稿件或提供线索,共同办好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